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会议报告>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正文

沈清基:论城市生态规划与生态实践的品质

2018-12-20 09:11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导读

2018年11月25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会议室102BC举行了2018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专题会议二:城市生态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本文为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沈清基教授在专题会议上所作的题为“论城市生态规划与生态实践的品质”的主题报告。

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一、主要概念认知及辨析

城市生态规划强调应用、是生态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强调协调人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强调与生态设计的联系,以及与地方实际的结合,是在持续行动和决策过程中对地方性生态知识的应用。

生态实践是对生态规划的落实,新一代生态实践是针对传统实践的弊端及由此引发的生态危机的不断改进。2016年发布的《生态智慧与生态实践之同济宣言》共有十条,其中第四条为“大力倡导基于生态智慧的生态实践及研究”对生态实践进行了界定,即“生态实践是一种包括生态规划、设计、营造、修复和管理等方面的所有完善自然和完善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强调了生态规划与生态实践的一体化与合一性。

“品质”在物质层面指“质量”,在行为、价值观等层面指“本质”和“水准”。值得注意的是,“品质”不是一个褒义词。“品级”和“品味”是“品质”的重要组成,如刘禹锡从京都贬到地方后写了著名的《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由于他高层次的品味提高了其非常简陋的居室的品级。

规划品质可以从功能和作用两方面进行界定。“规划品质”或者“品质规划”实际上指的是“高品质的规划”,所以,在表达“高品质生活”、“高品质城市”、“高品质规划”时,不宜省略“高”。

会议现场

二、城市生态规划与实践品质的若干重要议题

一是生态规划与实践品质的类型。生态规划与实践品质的类型可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一是基于规划本体品质的角度对类型进行界定;二是基于外部效应的品质进行界定,即生态规划和生态实践对外部产生的影响。三是基于规划物质性的品质进行界定。

二是高品质生态规划与实践的构成元素。科学性、生态性、文明性、前瞻性、合理性、协调性、安全性、有机性、多宜性是高品质生态规划与实践的重要构成元素。

三是高品质城市生态规划与实践的作用及表征。包括:城市安全性、韧弹性、宜居性、美誉度,以及在功能、品质、生命力等方面的综合提升及优化。

四是高品质城市生态规划与实践的普遍意义层面的方法。吴良镛先生在《中国人居史》中提出了人居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为“宜以安人、巧以利人、美以感人”,并在立意、相地、布局、营建、点景五个方面予以体现,是高品质城市生态规划与实践的具有普遍意义层面的方法。

三、高品质城市生态规划与实践的若干操作性路径及方法

高品质城市生态规划与实践的若干操作性路径与方法包含了“扭困、机巧、极致、‘温度’、机制、共享”几个主要方面。

“扭困”是不利条件的转圜。于右任是民国时期的大书法家,他曾写了一张“不可随处小便”的告示,但很快这张纸条就被拿走了,拿走的人把这几个字剪开后拼成“小处不可随便”。从书法的角度来说“不可随处小便”是没有什么价值仅起到教化的作用,但转化成为“小处不可随便”后即变成了一条颇为严肃的警世箴言,这就是典型的采用“扭困”手法化解不利现状的案例。

“机巧”在于精准与综合效益的发挥。苏轼在杭州疏浚西湖后为显示湖泥再度淤积情况,在堤外湖水最深处立三座瓶形石塔作为标记,同时在三座石塔连线的范围内禁止过度种植菱藕,以防湖底淤积,西湖生态环境朝不利的方向演化。如今西湖“三潭印月”的著名景观是凭借苏轼生态治理西湖的机巧而形成的。

“极致”指不断精益求精及工匠精神的坚持。万维网的创始人蒂姆·伯纳斯·李承认在互联网地址栏中包含二条斜线是一个错误,因为这两条斜线无数次敲入浏览器地址栏所花费的人力与时间难以计算。这种对自身成果的不断反思和不断改进的思维,既是高标准、严要求的体现,更是“极致”与“工匠”精神的表达。

“温度”是城市文明及教化的体现。四川美术学院在入口处把所有毕业生的名字全部刻在一堵墙上,很多毕业的学生都会来这里找自己的名字,这体现了学校对毕业学子的高度的重视与关爱。江苏省泰州市的一条街道专门用一些空心砖做成,被称作为“响砖”,老年人小孩子在街上面走路的时候,万一摔跤马上就可以被人发现以便扶助。起源于意大利拿波里的“待用咖啡”是消费者在咖啡店购买比自己实际喝的多若干杯的咖啡,以便留给城市流浪者或乞丐,咖啡店主及其他顾客绝不会歧视这些在店堂内享用“待用咖啡”的社会底层人士。这些细致的做法都反映了城市对弱者的关怀,是城市温度的体现,也是高品质城市的表征之一。

“机制”是指制度设计,其影响了城市管理的品质。美国北卡州立大学食堂入口处对食品的名称、农场的位置与距离都有具体说明,用这种方式让每个人知道所消费的食物会产生多少运输量,运输又会产生多少碳排放,从而提升每个人的生态保护意识;美国西雅图市对钓鱼有明确的规定,如一人只能用一根钓鱼竿,只能钓若干种鱼品种中的一种,一天只能钓一条鱼等等细致的规定;而中国的大部分城市,既没有钓鱼资质要求也没有钓鱼管理规定,在制度层面缺失对公众参与生态保护路径的规定与设计。

“共享”在中文语系下的内涵是欣赏、喜爱、获得满足感,在英文语境下更多是指共用(担)与分担两个方面。共享性是在资源的共同占有与使用基础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较好结果。城市的共享性具有物质性与衰减性特征,物质性是指共享活动必须有各类物质资源供应的保证;衰减性则是指尽管物质的共享是对社会闲置资源的利用,但也会导致物质的逐渐消耗以致殆尽。因为物质的共享需要分割物质,所以当以物质性作为共享的基础时共享性就会在特定情况下产生衰减性。

在城市范畴内,如下三个共享类型需要予以关注。一是空间的共享,即空间的权利和利益的分享。比如蒙特利尔的“Lande”、纽约的“城市黑客”都是对城市部分闲置空间进行暂时的共享,对部分私人空间在一定时间段内对公众开放,而且有的空间还是专门针对残疾人开放。这种空间共享采用统一的标识,是一种城市共享很好的方式。

二是人与生物的共享。比如孟买的达拉维,虽然居民的居住环境非常的差,但是这里面的鸟巢并没有人去破坏;还有如孟买的世界文化遗产维多利亚火车站富丽堂皇的售票厅内有狗在睡觉,但没有人去干扰它。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与生物在特定空间中的和谐相处。

三是管理对共享性的影响,即不同的管理措施会对资源的可享性造成很大的影响。如,卢浮宫每个星期开放六天,其中四天闭馆时间为18:00,两天闭馆时间为21:45。卢浮宫的管理制度实质性地提升了其共(可)享性水平。又如某超大城市有一个非常好的雕塑,但对其封闭管理不让人进入参观,这就对它的可享性造成了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城市为了达成共享性需要更多的管理制度上的人性化设计。这对提升城市的共享性乃至品质都有重要的作用。

四、结论

(一)“品质规划”“规划品质”是中性词,不能代指“高品质规划”或“规划的高品质”,所以“品质生活”、“品质城市”、“品质规划”实际上是指“高品质生活”、“高品质城市”、“高品质规划”,其中的“高”似乎不能省略。

(二)城市生态规划与生态实践某种程度上具有合一性,其品质可从本体品质、外部效应等方面加以考察。

(三)高品质的城市生态规划与实践的构成元素丰富多样,有必要辨识其关键因素。

(四)高品质的城市生态规划与实践的操作性路径包含了扭困、机巧、极致、“温度”、机制、共享几个主要方面。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

热门专题

2024全国两会专题

一周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