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点亮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导向的城市设计(AUD)策略

2019-05-23 10:40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作者:李凤禹

城市是最伟大的人类文化遗产。到2020年,全世界将近一半的人将居住到城市,面对更加快速、多变、信息化、智能化、物质化的趋势,联合国《2030-新城市议程》明确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17项目标,旨在营造品质更佳的城市、创造更加充满幸福和快乐的城市生活,这将是未来城市空间营造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以往的城市发展过于追求经济规模和效率增长,使自身陷入普遍性的环境危机、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纯粹的技术手段已经无法挣脱技术造成的困局,依靠科技创新来解决现存的城市问题几无可能,迫切需要通过艺术引领找到跨越以往因袭性城市化范式的价值准则、愿景蓝图及实施工具。

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史,城市从最早的艺术起源到工业革命的物质化建设,到后工业时代的公共艺术引领的城市更新,这种历史的轮回为中国各地的城市跨越式发展走向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带来了很好地镜鉴。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公共交往的情感载体、城市创造力的源泉和精神身心归宿。因此,塑造有情感、有温度、有关爱、有活力的公共空间对于消减大城市的匿名性和残酷性,赋予生命更多的能量在人工智能扶摇直上的未来将越来越重要。

不难预见,随着时代的延展,生态环境将得到根本好转,物联网将提供最大化的物质保证。如何让人感到有存在感和成就感,需要在公共空间设计上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充分的互动和交流。以公共艺术为核心的交互性设计作为公共交往的触媒,是帮助人们敞开心扉、走出迷茫、找到寄托、获得愉悦的重要技术手段,是激活城市再生的新引擎。

1 重塑街道人文美学

街道和广场作为城市的流动性公共空间,聚集大量的人群和公共活动,古往今来是城市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0世纪汽车工业的兴起,使街道快速变成机动车的属地,占据了大量的公共空间,破坏了公共空间的品质和公共活动的友好性。

当前日益平庸的商业在物联网摧枯拉朽的博弈中,在街道上腾退出一定的可改造界面。间接助推了音乐、绘画、戏剧、影视等艺术体验活动和街道的重新融合,形成更高级别的文化艺术消费为内核的新商业空间形态。

街道人文美学强调以人为核心的整体环境设计价值标准,遵循街道空间形态和生活需求结构、传统文化伦理、对新事物的渴望度几个方面来综合考量,通过艺术化主导的城市设计鼓励街道的人文价值叠加。技术上通过立体化的稳静化实现地面空间的步行友好性,在此基础上增设宜人的充满文化内涵的绿化铺装、城市家具、标识系统和艺术装置作为景观环境的基底,让人成为公共空间最亮丽的风景,让街道重回社区遇见、聚会、休闲、交流和学习的人本价值,构建简约洗练、轻松活泼、开放共享的充满画面感、节奏感、序列感的。情景交融的人性化场所。

北京山水世界艺术大道 (思朴设计)

人流的聚集提升了街道的商业机会和城市活力,让城市的个性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北京城市副中心台湖演艺小镇总体城市设计 (思朴设计)

2 重回曼妙的滨水空间

滨水空间是城市生态、文化、经济、社会极为敏感的地区。从农耕文明的依水而居、工业时代的仓储码头、今天的商业办公,滨水区的生产形态发展变迁体现着历史时代的变化和选择。

长期以来,中国的滨水地区受到裁弯取直的排洪渠道、滨水快速交通道路挤占的现象比较普遍。河流的自然生态灵性和人文艺术属性被不断地蚕食和边缘化……

新生态文明时代需要以水灵魂、以城为背景、以人为主角、以岸为舞台,让河流自由呼吸、让城市更有魅力、让人更加幸福、让水岸更加丰富精彩,精心构建曼妙、积极、灵动、活跃的充满层次的滨水公共空间,珍水、观水、亲水、乐水协调共生,让水滋润城市宜居环境和人的精神世界,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西安汉溪湖公园项目景观方案设计 (思朴设计)

回归生态根脉,重塑文化灵魂,创造幸福生活。

唤醒河流,颂赞艺术,传续生态,激励城市,未来的城市滨水空间需要艺术化的城市设计营造诗情画意的文化新意境。

坪山河干流线性景观设计 (思朴设计)

3 激活城市阴暗空间

粗放、野蛮型的城市化发展,严格的功能分区和大而不当的空间尺度造成了很多公共视线死角和隐秘性空间(阴暗空间),是寄生社会性贫民窟和产生犯罪的隐患高发地。

艺术作为激活城市空间的综合解决方案,最大化让场地本身的特色与建筑、景观紧密扣接在一起,通过运用在地性的材质、构造和故事表述运用到公共设施、公共文化艺术活动之中,通过艺术设计的主动介入焕发场地的人文之美、科技创新之美以及简朴无华的自然环境之美。

坪山河干流线性景观设计 (思朴设计)

把阴暗空间反转为居民青睐的社交场所,是存量化城市更新的重点和突破口,需要独具匠心的精细设计,把碎片化失落空间通过公共艺术引导的城市设计吸引公众关注和使用,化腐朽为神奇,传导可和谐、永续的社会文化价值。

结语:艺术拥抱美好明天

相比于钢铁、水泥、玻璃等物质实体而言,艺术以春风化雨的软性浸润、美妙的身心灵交互,有形和无形的震撼力量,让人充满愉悦和无限想象。公共空间的物质属性只有回归与艺术精神的高度契合,才能形成引人入胜的生活场所,成就美好城市的美好生活。

万科·四季花城长沙谷山社区项目规划设计 (思朴设计)

在未来已来的今天,面对更加物质化、智能化的时代挑战,需要用艺术化思维和艺术导向的城市设计激活、优化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塑造城市的核心精神和文化格调,构建宜人的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空间体系,彰显城市品格、活跃城市人文氛围、培育创新动力,创造永续的经济社会价值和文化遗产。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思朴设计创始人)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