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苏浙特色小镇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2017-08-15 09:52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张天明

杭州的梦想小镇、宁波的金融小镇、绍兴的袜业小镇、南京的网络小镇、苏州的苏绣小镇、连云港的水晶小镇……眼下,苏浙地区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有力地带动产业集聚和农民增收,为未来区域协调发展和上海发展特色小镇、优化城镇村布局体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以强大的民营经济为支撑,注重市场资源与小镇资源对接,对小镇原有特色进行深入挖掘、升级改造。一是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在特色小镇集聚。比如,余杭区梦想小镇面积约3平方公里,集聚创业人才近8700名、项目910余个。它结合杭州未来科技城规划建设,纳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战略,吸引了阿里巴巴集团总部等,营造浓郁的双创氛围。二是成熟一个、定位一个。浙江要求特色小镇符合“7+1”产业定位范围,规划面积清晰,投资主体明确。在首批公布的37个特色小镇中,有信息经济产业5个、健康产业2个、时尚产业5个、旅游产业8个、金融产业4个、高端装备制造业6个、历史经典产业7个。三是设立产业基金,把特色小镇作为投资的重点方向之一。例如,省级政府产业基金在运作过程中,引入大量专业投资机构到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入驻,为小镇发展导入优质资本和专业机构。目前,基金小镇已集聚各类金融机构超过1000家,资金管理规模超过5000亿元,集聚效能基本确立。

江苏特色小镇建设以雄厚的集体经济为底蕴,注重规划先行,打破原有行政界线的束缚,将产业园区升级为企业社区。一是以产业为核心,围绕产业来发展。特色小镇的发展核心是产业,产业发展关键是特色。在首批25个江苏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中,以培育物联网、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特色小镇占了一半以上。比如,无锡鸿山以举办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为契机,开发传感器、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产业集群。二是突出品牌特色。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打造的宜居宜业品牌项目,云集了29所国内外知名高校、近250个研发机构和平台以及3500家高科技企业。三是构建生态优先发展理念。从土地集约、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清洁能源、生态环境、水资源系统、固废利用和低碳产业等多方面,建立特色小镇生态环境约束指标。

借鉴苏浙特色小镇发展经验,上海特色小镇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统筹规划,突出特色。

一是产业特色。以创新驱动,带动镇域经济转型发展。根据不同资源禀赋提倡差异化发展,合理进行产业选择,注重产城融合、产镇融合,围绕重点发展目标,打造一业乃至数业特强,积聚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争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取得产业话语权,建设以科技研发、都市型工业、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产业高地。加强国家级、市级、区级与镇级产业园区的联动和跨区域互动,提倡“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园区共建模式。

二是民生特色。特色小镇应该是生活舒适、便捷、休闲的宜居城镇。为此,应发展远程教育、医疗、文化等产业,并与线下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相融合,构建乡村商贸物流体系,满足人们多样化、高品质的生活需求。通过轨道交通、市政路网、新型管线建设,把郊区新城、新市镇与特色小镇相衔接,发展大型居住区、长者社区、旅游度假区等。

三是文化特色。注重地域特色,保护历史文脉,重视文化传承,发展先进文化,打造有文化质感的小镇空间。

四是生态特色。防止城市向乡村摊大饼式发展,而应以葡萄串型、组团式发展为佳。在镇与镇之间,可构建生态围墙。山、水、田、林、路肌理流畅,庭院人家间或其中,大气、水域、土壤得到有效保护,食品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绿色低碳生活处处显现,人与自然构成生命有机体。

五是管理特色。通过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推动社区自治。尊重群众观点,发挥新型社会组织的作用,在特色小镇的规划、项目、运行等方面发动各界广泛参与,培育主体,使特色小镇真正成为小镇居民的家园。

此外,发展特色小镇应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打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例如,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三权分置改革,把农民变“股民”、变新型创业者,切实维护和落实农民利益;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推进腾笼换鸟,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企业减税减负,提高工业园区土地使用效率;与建设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涉农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体系,引导更多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流向农村,等等。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尹稚:城镇化要从“进得来”到“过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