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面向2040年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

2016-10-21 09:04 来源:上海发布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今天(20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全会审议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送审稿)》。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强调,做好城市工作,搞好城市规划,必须全面把握、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五大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会议由市委常委会主持。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就《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送审稿)》向全会作说明。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应勇,市委常委董云虎、徐泽洲、侯凯、姜平、沙海林、尹弘出席。全会同意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按程序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后上报国务院审批。全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决议》(全文另发)。

韩正指出,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全面认识、科学把握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具有战略引领作用。这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是在国内外环境和发展形势深刻变化,上海城市创新转型的关键时期,编制的面向2040年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要深入把握总体规划的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作为红线贯穿始终。

注重创新发展,坚持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聚焦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规划创新引领城市发展转型,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超大城市睿智发展的创新转型新路。

注重协调发展,聚焦解决超大城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统筹规划、整体优化本市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的空间格局,提升城市发展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

注重绿色发展,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放在优先位置,突出底线约束,坚持走低碳绿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注重开放发展,对照国际最高标准、全球领先城市,着力巩固提升上海面向国际、服务全国、引领长三角的门户枢纽地位和功能,不断提高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注重共享发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突出多方参与、协同治理的规划实施机制,建设更好城市,创造更好生活,推动城市共建共享。

为未来发展留足稀缺资源和战略空间

“一个好的城市总体规划,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内在规律。”韩正强调,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统筹”原则,更加注重“五个提高”,从上海历次规划编制和实施中汲取经验,从上海城市发展历程中总结得失,把握城市发展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实现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路径。

要强化底线约束,严格落实中央严控超大城市人口规模要求,明确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和结构、自加压力实现规划建设用地负增长,把生态环境要求作为城市发展的底线和红线,牢牢守住城市生产安全和运行安全底线。要坚持远近结合、留有余地。超大城市的规划,更要远近结合,前瞻把握,为未来发展留足稀缺资源和战略空间。这是极其重要的规律性要求,是我们从长期发展实践中得出的一个科学认识。对事关城市永续发展的重要区域、重要资源,一定要保护好、维护好,不能动;对暂时没有想清楚、看明白的地方,要坚决留白。

要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

韩正指出,要把握好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是准确把握城市性质。城市性质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是指引城市发展的旗帜。把握新一轮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定位,最重要的是深刻理解、全面落实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和要求,始终在全国大局中思考和谋划自身发展,这是上海城市发展最宝贵的经验。要按照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继续深入推进“四个中心”建设,突出科技兴市、文化强市、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着力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科技的合作与竞争,这是上海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二是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是城市发展之基。无数城市的兴衰历程证明,没有经济的发展,城市就无法生存;没有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城市就难以长盛不衰、持续繁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我们下决心减少经济增长的“四个依赖”,率先转向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轨道,基本实现创新转型最艰难的一跃。面向未来,要抓牢经济发展不放松,始终坚持发展质量、效益和结构优化导向,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持续推动创新发展,使城市发展真正靠科技创新、制度创新驱动。通过规划引领,把上海真正打造成为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能够通过创新引领全球经济的活力之城。

三是准确把握城市发展目的是要让人们生活更美好。以人为本是规划的灵魂,要让所有生活、工作在上海的人们,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带给他们的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规划要更接地气,认真回应群众关心关切的生态环境、交通、住房、文化传承发展等问题,让人民群众听得懂、看得到、可感知,切实提高获得感。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规划意识,进一步提升担当意识和创新意识,严格按照规划新理念谋划推进现代化建设,认真按照国务院批复的总体规划抓好落实。

韩正强调,当前上海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全面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敢于担当,勇于改革,善于创新。要再接再厉,全力抓好四季度各项工作,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科创中心建设,持续抓好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和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两项“补短板”重点工作。要认真细致做好各项民生工作,全面加强郊区中小河道治理,加快推进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全面加强和完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要严格纪律,确保各区换届工作风清气正。要认真搞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抓好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越到年底,越要绷紧安全这根弦,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确保城市生产安全和运行安全。

总体规划六大亮点逐个看

杨雄指出,在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我们牢牢把握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总要求,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一个尊重、五个统筹”,坚决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充分体现全球发展的趋势,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守住城市发展的人口、土地、环境、安全四条底线,着力提高《总体规划》的引领性、指导性、操作性。

杨雄围绕《总体规划》六方面重点作说明。

一是城市发展目标,包括城市性质和城市愿景。《总体规划》将城市性质表述为,上海至2040年建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这是贯彻中央对上海的新要求,保持城市性质的延续性,体现全球城市竞争的新焦点。新的城市性质的核心是全球城市。城市愿景表述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用贴近群众的语言,让市民对上海的发展目标有更直观的理解,更好地凝聚全市人民的共识。

二是城市规模。严格控制常住人口规模,既是贯彻中央严格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规模的要求,也是资源环境紧约束条件下上海的必然选择,必须统一思想、综合施策。建设用地规模提出“负增长”目标,强调优化建设用地结构,推进建设用地功能复合,建立空间留白机制。

三是空间格局。围绕“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空间格局,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形成“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组成的城乡体系,打造由城市主中心(中央活动区)、城市副中心、地区中心和社区中心组成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依托城镇圈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建立“三大空间、四条红线”的空间分区管制体系。

四是综合交通体系。提出提升国际枢纽功能,完善区域、城市枢纽体系;强化综合运输廊道建设,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构建一网多模式的轨道交通网络;适应绿色交通要求和城市生活方式转变,优化慢行交通和城市物流格局。

五是城市文化品质。围绕进一步激发城市文化活力,提出建设高品质文化设施,加强历史风貌保护,更加重视对城市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完整展现不同历史时期发展形成的城市空间脉络,塑造国际大都市与江南水乡交相辉映的风貌特色。

六是生态环境。坚持生态优先,推进低碳发展、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四大生态区域,构建“双环、九廊、十区”多层次、成网络、功能复合的市域生态空间体系,强化大气、水、土壤环境保护和固体废弃物治理。

相关: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决议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阳建强:城市体检如何把脉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