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会客厅 > 正文

李迅:地下基础设施规划应适度超前

2016-07-11 09:0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秦夕雅

近期全国多地发生接近甚至超过历史极值的强降雨。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不完全统计,已有79个城市出现了局部内涝。

强降雨为什么会造成内涝,在城市规划层面如何预防内涝的发生?就上述问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专访。

李迅长期关注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等领域。他认为,城市是国家的财富中心,但越大的城市,其脆弱性越大。因此,对于城市决策者和规划者而言,必须改变观念,尊重自然、尊重规律。要充分预估城市未来可能面临的灾害风险和脆弱性,提高风险应对能力,提高城市安全性。

第一财经日报:如果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反思,现在哪些问题需要警醒?

李迅:从当下城市发展和规划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经验:

首先,一定要先规划、后建设。

城市是国家的财富中心。城市对各类灾害要有预估、预判、预警、预案,特别是要有针对最不利情况下的预案。同时,针对各类灾害的预警标准应该提高。

近年来,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空间扩张显著。在这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大城市系统本身存在脆弱性,而且城市越大,脆弱性越强。现在规划界提出一个观念——“建设韧性城市(或弹性城市)”,就是要提高城市抗击气候灾害风险的应对能力和从灾害中迅速恢复的能力。

其次,城市规划切记先地下、后地上的顺序。

先地下、后地上的顺序很重要,切忌逆向操作,否则在未来会付出更大的经济成本和管理成本来弥补。

做地下规划时,基础设施建设要适度超前。我国还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城镇化率只有55%,而发达国家进入城镇化的稳定状态一般要达到75%~80%。按照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计算,到2030年将有3亿农民进入城市,未来20年内每年有1500万人口。形象地说,城市还在不断长大,规划一定要适度超前。一般而言,适度超前的标准就是乘以1.5的系数。

与此同时,很多城市的发展都是跨越式的,因此,城市规划建立起滚动规划的适应体制很重要。要适时评估城市发展速度和规划预想是不是相符,及时作出调整。

第三,在快速的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敬畏自然、保护自然。过去工业改革之后,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出现了变化。强调自然为本,应该成为未来的建设理念。

日报:此次武汉发生严重的内涝,这座城市的特殊性有哪些?

李迅:首先,武汉地形就有其特殊性,武汉三镇的地势本身较低,水系丰富,地下水位高;其次,这次暴雨强度太大,过于集中,很容易造成河水倒灌;第三,近年来,武汉的湖泊和湿地被填埋,减弱了城市对降水的蓄积消纳能力。最后,强暴雨形成的特大洪水短时间难以下泄,为保护特大城市,武汉需要有分洪的蓄洪区和滞洪区,这是需要在区域和流域内统筹设定的。但在武汉范围内,由于城镇密集、人口众多,难以选择设置,导致蓄滞洪区的面积相对不足。

日报:为什么感觉近年来城市内涝的现象越来越频繁?

李迅:首先,在很短时间内,财富在城市迅速聚集。一旦发生城市内涝,造成的损失与过去相比,会更加严重;其次,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发展,信息往来非常多,内涝比过去更容易引发关注。

日报:雨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建设新区可以从头做好,但是已经建成的老城区有什么办法吗?

李迅:即便是已经建成的城市和老城区,也不是没有办法。目前,住建部有三项正在全国试点的工程,其中之一就是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铺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可以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

当然,这项工程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同时放宽市场准入,充分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