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解读

2015-11-05 10:56 来源:景德镇日报

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

NO1 什么是城市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对我们城市发展有什么作用?

答: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布局、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的法定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综合研究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都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NO2 城市总体规划涵盖哪些内容?

答:1、设区市城市应当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应当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包括: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预测区域城镇发展水平,调整现有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发展城镇;原则确定区域交通、通信、能源、供水、排水、防洪等设施的布局;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建议。

2、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3、提出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位置。

4、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路口、机场或水运港口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岔口的形式,确定主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量。

5、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信、燃气、供热、消防、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6、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

7、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

8、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

9、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抗震防灾总体目标和总体布局。

10、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

11、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

12、综合协调市区与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统筹安排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乡镇企业、基础设施和菜地、园地、牧草地、副食品基地,划定需要保留和控制的绿色空间。

13、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

14、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

NO3 到2030年将呈现出什么样的效果?

答:市域层面:《景德镇市总体规划(2012-2030)》预测2015年、2020年、2030年市域总人口分别为175万人、185万人、200万人,城镇化水平分别为63%、69%、78%,城镇人口分别为110万人、128万人、156万人。

规划市域形成北部山地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中部生态城镇建设区、南部农业生态区三大生态功能区。

市域产业空间布局:发展以陶瓷、航空和旅游产业为主导,以汽车、机械及家电、医药化工等制造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为新增长极的产业格局,规划形成“一核两带两板块”的产业空间格局。一核,以景德镇中心城区为主要经济增长核;两带,206国道产业发展带与瑶里—涌山—洪岩产业发展带;两板块,北部生态经济发展板块和南部特色经济发展板块。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形成“双心三轴二廊三区”的城乡空间结构。双心,以景德镇市中心城区为主中心,以乐平中心城区为副中心。三轴,以206国道为依托的南北向产业功能轴和两条依托杭瑞高速和德昌高速的东西向外联功能轴。二廊,景德镇-鹅湖-瑶里—婺源旅游发展走廊和景德镇—涌山—洪岩—德兴城乡发展走廊。三区,中部城镇密集区、南部城镇经济发展区以及北部城镇经济发展区。

新建九景衢铁路,按电气化复线标准建设;皖赣线进行扩建改造。规划预留景安铁路(北至安庆、六安,南至鹰潭、汕头)通道。规划预留南昌至景德镇城际铁路通道。

高速公路:规划形成“三横一纵”的高速公路骨架。三横,为祁浮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和德昌高速公路;一纵,为济广高速公路。

国道:对206国道境内段线路进行优化,在景德镇中心城区段、乐平市城区段进行改线,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近期将省道S304(婺桃线)升级为国道。

省道:保留省道205,改造省道S501(白经线)、省道S306(德三线)达到二级公路标准;规划将部分县道提升为省道,提升为省道后分别是S207、S302、S303、S404、S409、S411、S502、S507。其中,S302(陈村-曲阿里)段由蛟潭镇向东北改线绕过浯溪口水库,在兴田乡与原县道X085连接;S502向东延伸,打通浮梁江村—安徽闪里,S302向东延伸,打通浮梁兴田—安徽芦溪、浮梁鹅湖—安徽祁红,强化景德镇与周边县市的联系。

市域供电设施规划:到2030年景德镇市市域用电量为80亿kWh,最大负荷为1904MW。电源主要来自景德镇电厂(鱼山)、500KV洪源变以及500KV乐平变。规划期末,共设500KV变电站2座,220KV变电站12座, 110kV变电站34座。

市域燃气设施规划:规划2030年,市域天然气年用气总量19.41亿立方米,年液化石油气5846吨。天然气气源取用川气东送工程,接自九江天然气长输管道,沿206国道至景德镇市,中心城区高新区设置天然气门站一座。

市域给水设施规划:规划近、远期全市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85%、100%,农村生活饮用自来水普及率达45%、55%。水源以引山泉、水库水、江河水为主,在无山泉水及水库水的丘陵区,可取地下水。

市域排水设施规划:规划近、远期城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60%、90%。城镇地区改造现有老旧管网(渠),与新建设区域一并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根据流域情况,统筹安排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农村地区排水采用雨污合流制,建设排水管渠,污水需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就近排入自然水体。

市域综合防灾规划:新建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景德镇中心城区按20年一遇标准完善建设防洪堤,在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实现联合调度后,将中心城区防洪能力由20年一遇提升到50年一遇。

乐平市区近期采用20年一遇洪水的防洪标准,远期采用50年一遇洪水的防洪标准。

沿昌江、乐安河的各乡、镇所在地,近期采用10年一遇洪水的防洪标准,远期采用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对沿河的一般村庄和耕地采用10年一遇洪水的防洪标准,对流域内河堤堤段进行加高、加固或新建,疏浚淤积严重河道。

市域旅游规划:根据资源地域空间分布与类型,规划形成“一核、二轴、三区”旅游空间格局。一核:以景德镇中心城区为区域旅游服务中心,加强文保单位修缮与保护力度,建设区域旅游集散中心。二轴:旅游核心增长轴和旅游发展联动轴。三区:绿色-瓷韵昌江旅游片区、多彩-乐平旅游片区和瓷源-山水浮梁旅游片区。

中心城区层面:按照《景德镇市总体规划(2012-2030)》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规划2015年为60万人,2020年为80万人,2030年为100万人。中心城区用地规模:规划城市建设用地2015年66平方公里,2020年88平方公里,2030年110平方公里。

规划期内中心城区的性质与职能:世界瓷都,以航空与旅游为主体的新兴产业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时兼具产业基地、中心服务、生态宜居、多元文化、地方管理为一体的城市职能。

规划期内中心城区东部、西部为城市主要拓展方向,南部高新产业园适度延伸,北部空间优化,整合浮梁县城一体化发展。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采用“绿楔聚心,交通导向,组团生长”的规划理念,形成“一核二轴六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一核”:旸府山生态绿核,保护旸府山,对电厂灰坝进行生态治理,建设城市生态绿心。“二轴”:昌江文化展示轴(重现昌江文化景观,利用慢性系统将历史街区、文物古迹、特色文化资源和城市景观有序地串联起来,提供观光游览、历史寻踪、文化探访、城市体验的场所);昌南大道—珠山路—新厂路文化展示轴(通过文化空间植入,串联古窑址、老瓷厂等陶瓷文化历史遗迹和陶瓷工业遗存,缝合历史文化碎片,展示瓷都文化的承前启后)。“六组团”:核心组团、景东组团、浮梁组团、昌南拓展区、高新组团、罗家组团。

中心城区城市道路网系统:规划中心城区形成“六横六纵”的骨架路网体系。六横:唐英大道—红塔路、站前二路、迎宾大道—昌江大道、昌南大道—珠山路—新厂路、景德西大道、梧桐大道—古城路—岚山路。六纵:景盛路、西山路—紫晶路—金岭大道、瓷都大道、广场路—新昌南路、建设大道、何桥路。

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主干道按35-60米控制,次干道按24米至32米控制,支路按16米至20米控制。规划主干道网密度为2.7公里/平方公里;规划次干道网密度为2.1公里/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公共交通规划:规划形成“三横四纵”的快速公交线网(BRT)。 三横:红塔路—唐英大道、迎宾大道—昌江大道—新厂路、梧桐大道—古城路—瓷都大道—景德大道。四纵:景盛路、金岭大道—紫晶路—西山路、新昌南路—广场北路—通站路、建设大道。

公交干线主要方便各片区之间的跨区出行,形成对快速公交线的有效补充和辅助。公交支线强调覆盖性和便捷性,实现对公交干线客流的有效补给。公交站点3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60%以上,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出行起终点至最近公交站点的步行时间在5分钟以内。

在机场和景德镇北站各规划1处一级公交换乘枢纽;结合长途汽车站,规划4处二级公交换乘枢纽。规划共设公交设施10处。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