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国内首家生态文明创新园落户贵安新区

2015-06-26 15:18 来源:贵安新区新闻中心

2015年6月26日下午,贵州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开园仪式暨清控人居科技示范楼落成典礼在贵安新区临时行政中心北侧的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内顺利举行。活动由贵安新区副主任欧阳武主持,来自英国的嘉宾有英国贸易投资总署(UKTI)城市再生投资组织主席、英国对华可持续城镇化事务特使熊迈克爵士(Sir Michael Bear)、英国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王保罗先生、英国王储社区营造基金会(Prince’s Foundation)中国代表胡新宇先生,贵州省人大常委副主任周忠良,贵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主任马长青,及众多企业代表、科研机构等各界人士参加了开园仪式,并对创新园一期工程顺利竣工和由清控人居集团捐建的园内首栋绿色低碳科技示范楼落成仪式圆满完成表达了良好祝愿。

王仕欣 摄

贵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主任马长青代表贵安新区致欢迎词。马主任说,“贵安新区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新区,承载着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大使命。9天前(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安新区时强调,新区的规划和建设一定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不能降格以求。作为国内首家生态文明创新园,中国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的开园运行,是贵安新区、清控人居集团和英国建筑研究院(后文简称BRE)战略合作的工作落实。通过三方共同努力,创新园一期工程及第一栋科技示范楼历时 134 天的规划、设计和建造,目前已竣工正式投入使用。短短数月,园区已经和5家拟入园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22家技术产品支持企业和11家共建单位提供的产品和技术服务,都已经在园区和示范楼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展示。”

清控人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童利斌简略回溯了中英合作历程和创新园的最初构想。2011年时任国家副总理李克强参观英国BRE创新园时,现场指示创新园是绿色低碳创新技术和综合解决方案的展示平台。创新园也是引领中英企业交流、科技研发和贸易互通的孵化器,及中英绿色建筑标准研究的实践基地。“2014年10月,清华大学与BRE信托基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承担了中英两国可持续城镇化和绿色建筑及标准的相关研究合作。清控人居集团则肩负起积极推进创新园落地中国的历史使命”。童董事长还特别感谢了贵安新区的领导班子,正是由于贵安新区领导的高瞻远瞩,才能迅速做出重大决策,让国内第一个创新园落户贵安。他希望能和贵安新区、英国BRE携手,将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打造成为联合研发和协同创新的合作平台,让创新园真正成为绿色创新产品的孵化器。

王仕欣 摄

英国贸易投资总署(UKTI)城市再生投资组织主席、英国对华可持续城镇化事务特使熊迈克爵士(Sir Michael Bear)专程来到中国贵州贵安新区参加创新园开园仪式。熊迈克爵士和贵州省人大常委副主任周忠良共同为创新园揭牌。随后,熊迈克爵士为清控人居科技示范楼“清益斋”(TH E Studio)颁发了英国建筑研究院绿色建筑环境评估方法(BREEAM)三星级别证书。

熊迈克爵士提到,“城镇化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当年的英国和现在的中国都必须经历这一过程。建设更多的绿色低碳建筑和基础设施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城镇化目标的关键,也是中国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核心。我们很高兴看到,BRE和清控人居集团在贵安创新园项目上密切合作并取得了成绩,我相信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将为以后中英两国更广泛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仪式结束之后,清控人居集团战略发展与技术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王强带领与会嘉宾参观游览了园区,并用以CIM(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城市信息系统)技术集成的数据模型系统(Data Model System,简称DMS)为大家演示了规划中用到的海绵城市、智慧化运营、低碳建设模式、本地乡土植物利用等多项规划理念,还有清控人居科技示范楼建筑设计中用到的装配化建造方式、主被动设计策略、智能化控制管理等国际领先的绿色建筑技术。创新园和示范建筑致力于探索用最适宜的绿色技术集成替代复杂的技术堆砌,达到最优的效率、性能和舒适度。

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一期工程和清控人居示范楼从规划建设到竣工,仅用时134天。对此,贵安新区副主任欧阳武说:“创新园的建设将贵安速度提到了更高的标准,也充分显示了贵安新区和清控人居集团强强联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魄力。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是国务院赋予贵安新区的战略使命,中国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是集中展示国际领先的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的国际化平台,我们有责任把BRE的国际经验和中国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走在全国的前列。

2011年国家领导人访英高度关注创新园模式

2005年,在伦敦建设的世界首个创新园——沃特福德BRE创新园,在全球率先展示了集成多项世界领先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的低碳或零碳建筑。创新园同时还是研发推广、教育培训的平台,为低碳材料、智慧网络监控、建筑后评估等生态技术和应用提供了实践和评估支撑。

BRE集团执行总裁Peter Bonfield博士介绍道:10年前,也就是2005年,当时的副首相(John Leslie Prescott)给了我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提高住宅建筑标准、建筑质量、绿色建筑研究,及建筑安全和性能的水平。创新园就是为这样的目的而产生。我们(BRE)一直致力于科学和研究,为建筑的产品和标准设立最高标准,提升生态环境,拯救并拉动了建筑工业的创新发展。

2011年,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到访BRE创新园,提出中英两国生态技术合作、绿建标准研究和创新园落地中国的构想。3年之间,两国相继签署来了广泛领域的创新合作备忘录,最终于2014年6月的中英联合声明中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提出绿色低碳城镇化合作研究,引领中国生态文明创新发展。

BRE中国的CEO, Jaya Skandamoorthy先生说:BRE是以研究和科学为基础的机构,我们的工作为政策法规形成和标准的建立提供了依据。这些政策和标准已经从国家标准逐渐为世界所认可,真正展示了绿色、创新、科技从优化到实践,并可持续发展的成果。

清控人居集团与BRE独家合作共建中国创新园网络

2014年10月,清华大学与英国BRE信托基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中英战略合作中的相关绿色标准研究和创新园的开发。

据清控人居集团董事长、总裁童利斌先生介绍,中英两国政府在生态可持续和绿色低碳城镇化方面的合作目标日益清晰,但是要落实这些目标,仅靠清华大学的科研能力,没有产业领域的具体实践不足以实现这一国家战略。作为中国第一个以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大型产业集团和国有企业,清控人居集团责无旁贷的承担起了这一历史使命。

2015年2月7日,清控人居集团携手英国BRE,与贵安新区签署了三方合作协议,真正实现了创新园在中国的落地建设,即中国创新园网络的首个项目——中国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

在此基础上,2015年3月25日,清控人居集团与英国BRE结成独家合作联盟,共同开拓中国创新园网络。

四个半月,贵安创新园一期及园内首座科技示范楼便已落成,这标志着中英合作在生态规划、绿色建筑和绿色技术等方面真正取得实质性进展。

依托清华大学的多学科支撑,清控人居集团以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为指导,致力于提供低碳,绿色,智慧,可持续的宜居产品和环境。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服务。

我国第一个中英合作的创新园落户贵安新区

中国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不仅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的展示平台,更是各项建筑新技术的权威评估基地。由于中国国土广阔,气候带之间差异巨大,在不同的气候带建设创新园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典型气候特征,探讨差异化的绿色建筑策略、生态社区策略以及健康城市策略。理所当然地,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是第一次重要的实践。

清控人居集团以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的建设为契机,将其建成一个永不落幕的绿色生态技术的展示基地,并应对这个行业中存在三个问题:一、建筑行业缺乏相关绿色标准,优质产品缺乏认证,合理价值难以体现;二、绿色技术产品需要一个长期展示的空间或场所;三、缺乏对绿色技术适宜性的可持续检验评估服务,缺乏相应的科研技术创新孵化地。

“这个项目不是招商引资的产业园,而是中英合作的关于绿色社区、绿色建筑的相关标准的研发区。李克强总理与英方签署的创新合作备忘录,有4个跟新型城镇化相关的课题,分别为:健康城市指标——伦敦与北京,中英绿色建筑标准研究、建筑使用后评估,以及中国创新园的发展与研究。作为中国首个创新园——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将在这些方面全面展开研究和探索。”中国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清控人居集团运用城市信息模型CIM(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系统,赛园区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实现20多个规划设计专业的技术集成和高效协同,整个园区从规划、设计、建设到一期完工仅用134天。基于CIM系统集成应用30余项绿色创新技术,成为国内外绿色科技最新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园区将着力打造海绵城市的典范。采用先进的雨水和污水系统设计,实现雨水的自然积蓄、渗透和净化,并基于源分离技术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和零排放。园区采用低碳建设模式,通过生态化的地形处理、低碳交通设计、废水废物循环利用等策略,最大程度实现节能减排。

在智慧管理方面,园区整合4G无线专网、智慧运营管理系统等设施,对园区内各系统进行实时监测、智慧控制和远程评估。示范楼的环境品质智能控制系统,将推广于园区运营管理及贵安新区的节能减排研究。

未来,创新园通过智能化检验、评估和动态数据跟踪等方式,提供持续的专业服务与测评报告,并为优质产品颁发绿色标识。作为绿色创新产品的孵化器,园区将打造联合研发和协同创新的平台。

“不选最先进的,只选最适合本地的”——示范楼技术应用原则

有别于过往谈到绿色建筑,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联想到这一建筑采用的先进技术或设备。而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不管是整个园区规划还是科技示范楼建设施工,却并不全是先进科技成果的堆砌,而是更讲究地方的技术适宜性。

清控人居集团率先建设的第一幢科技示范楼,从设计、建设到完工仅用了134天,集成了大量可持续性技术,优先采用适合贵安自然气候条件的地道风系统、双层外墙维护体系等被动式技术,补充生物质锅炉采暖系统、太阳能光电光热等主动式技术,在降低建筑能耗和提升室内舒适度的同时,还能促进绿色技术的集成应用与跟踪研究。

同时,示范楼的整个设计过程还一直秉承对于能源利用效率的可检测、可监控、可改进的理念,采用数字化设计、装配化建造方式,有效提升了建造效率和质量,为未来示范楼及相关部品的实验、监测、更新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

专家观点:绿色建筑不能只重设计,不重运营,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能耗差异巨大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曾指出,近十年中国出现的一大批绿色建筑中,实际运行能耗都高于一般建筑。

“如美国获得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 认证的绿色建筑中,70%实际运行能耗高于同功能一般建筑,近来对中国获得三星绿建标志建筑的调查也发现类似情况,”江亿说,“美欧近20年新建的商业建筑,采用高效节能技术,但大部分建筑实际能耗反而高于以前同功能建筑,这是由于使用模式、运行方式和服务水平不同,能耗也不同。”

而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及清控人居科技示范楼就承担起了建设建筑后评估体系的功能。示范楼设置了大量传感器,建立长期的、实时的监测体系,评估建筑中应用技术在实际运行中是否达到了预定设计目的和设计效果。

此外,目前创新园已和多家企业达成战略共识,入园企业将在创新园内建造不同主题的示范建筑。以此为基础,园区和企业将开展一系列绿色建筑、技术产品的检测、评估和动态数据跟踪等科研实践。

要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必须打造、完善的全产业链条。未来,清控人居集团将通过创新园平台整合上百家产品供应商、材料供应商,围绕企业自身的技术体系在创新园技术平台上为企业提供观察、检测、数据采集以及反馈服务,推动科研机构与企业、大学的双向互动,进而促进绿色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

创新园项目相关负责人还表示:“这是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实际上也只有建立了基础的数据采集、监测体系,做了大量详细的后评估工作,才能跟一线的研发反馈、教育反馈、产品改进反馈联系起来,从一个一个点的技术细节去突破,让绿色建筑、生态园区得到全社会的认同。这个过程既有自上而下的呼吁,也有自下而上从点滴做起的积累,这两者的合力才能真正使得中国走向一条绿色化的城乡发展道路。“

英国建筑研究院

英国建筑研究院(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以下简称 BRE)成立于1921年,隶属于BRE信托基金,BRE信托基金是英国建筑环境研究和教育领域最大的慈善机构。

BRE为建筑环境在各领域的基础研究提供专业知识。致力于帮助客户创造更好、更安全、更可持续的产品、建筑、发展条件、社区环境和商业机遇,并支持以创新实现这一目标。

BRE研发的BREEAM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全球第一个,也是最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清控人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清控人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清控人居集团,THHSCG)是清华控股旗下全资企业集团,是清华控股六大核心产业集群之一。集团拥有21 项国家级专业资质,142 个相关专业部所。实施项目遍布世界各地,荣获“世界人居奖”等41项国际大奖和109 项国内大奖。

清控人居集团是中国首个以人居环境科学为指导的大型产业集团,依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环境学院、美术学院、土木水利学院四大学院,坚持大科学、大人文、大艺术三者融贯的综合实践原则,采用IDBO(投资、设计、建造、运营)四位一体的运营模式,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系统解决方案,缔造绿色、智慧、人文的理想人居环境,助力“中国梦”腾飞。

清控人居集团作为人居环境标准的制定者和清华大学教学科研实践平台,将致力于在全国22 个城市群、48000 个小城镇和690000 个行政村范围内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集群, 我们将以百年清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产学研合作积淀,引领中国城镇化未来发展方向。

贵安新区

贵安新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新区,是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部署,是贵州省实施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承担着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战略任务。作为唯一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战略定位的国家级新区,建设一个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幸福宜居、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山水田园生态城市是贵安新区的建设目标。

2015年2月,李克强总理考察贵安新区时做出了“用十年时间建成西部开发建设综合示范区和现代化新兴城市”的重要指示。新区将形成以发展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高端服务、特色轻工、现代农业六大主导产业,发展目标设定为黔中经济区最富活力的增长极。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