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东京:面向未来的城市建设理念

2015-08-03 10:22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张建墅

东京是日本的首都,是政治、经济与文化中枢,又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超大型城市之一。东京面临着环境压力过大、老龄少子化严重等“大城市病”的沉重课题,但通过基于面向未来的城市建设理念和努力,空气污染等环境结构性问题基本解决,东京在整体上展现出城市环境优良、社会运转有序、经济繁荣活跃、可持续发展潜力大的面貌和气息。据公开资料,2014年度东京的GDP为7923亿美元,加上周边地区的“首都圈”则为1.52万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一。

有关东京未来的城市建设,东京都知事舛添要一曾表示:“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以筹办2020年奥运会为机遇,创造出无比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商业环境,令所有人都发自内心地感到,东京是‘世界都市第一’。”

在城市交通建设方面,东京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也有大规模投入,但在“造城”方面显然十分谨慎,而是十分注重挖掘城市潜在空间与潜能,对交通网络和设施进行精细化补充和完善。目前,东京正在推进三条通往“东京天空门户”羽田机场的环形道路的修建,到2020年将有九成开通。以东京车站和涩谷车站为中心的交通干线扩容工程也在稳步推进,建成后,将在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等方面发挥巨大成效。

在市中心与经济设施集中的临海区域之间,东京还将建成有效应用氢能源的快速公交系统(BRT)。舛添要一认为,1964年第一条新干线的开通,促使日本社会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氢能源快速公交系统的建成,将使东京进入氢能源社会。

日本国土交通省去年7月发布了《国土规划2050》,汇集了日本政府面向2050年制定的国土建设理念和战略。其中,因应少子老龄化不断加剧问题而提出的关键词是:“紧凑+网络”。

所谓“紧凑+网络”,是指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实际劳动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将城市功能集约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有效地向区域居民提供完善的行政、医疗福利及商业等方面的服务;同时,通过各区域之间的网络互动,使得区域整体确保一定程度的人口规模,通过“紧凑+网络”的形式,促进人口和信息的高密度交流,形成能够掀起技术革新的区域结构。

“紧凑+网络”的理念,目前已经在东京都内诸多区域得到贯彻落实。而在未来,东京连接名古屋的磁悬浮铁路“中央新干线”、连接城际与海外的ICT信息通讯技术项目完成之后,东京将进一步带动日本城市向“紧凑+网络”方向发展。

东京当前城市建设集中,打造“智能城”是重要的价值取向。比如在一些社区,正逐步引入“区域能源管理系统(AEMS)”,通过网络将分布在社区周边的办公楼、商业设施、宾馆和住宅等设施,与电力公司的系统电力、区域内的太阳能发电及蓄电池等电源设备连接在一起,构建成一个个“智能城”。

“智能城”的构建,可对区域的能源使用进行一元化管理,对各个设施的能源使用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从区域全局的角度有效地进行发电、蓄电、供电调节,削减整个区域的用电峰值。其目的,是要真正实现节能减排,进而长久维持城市空气清洁。

覆盖大手町、丸之内、有乐町的“大丸有街区”,是位于东京车站和皇居之间大约120公顷的区域。这里高耸着107栋大厦,集中了约4000家公司以及23万政商精英,是名副其实的日本经济中心。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泡沫经济时期,“大丸有街区”已经明显出现了对新功能型办公楼的需求,再开发的时机趋于成熟。1988年,“大手町、丸之内及有乐町街区城建协议会”(大丸有协议会)应运而生;1996年,该协议会与东京都政府、千代田区政府和JR东日本联合,扩大为“大丸有街区城建恳谈会”,形成“官民携手”合作推进街区建设的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制定了区域内必要的街区开发的远景目标、规则和方法。至2000年,讨论结果汇总为“街区建设大纲”,提出了“引领时代的街区、人流集中的热闹街区及兼顾环境的街区”等8项目标。

因应社会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上述“街区建设大纲”不断进行修改,至今已修改了4次,最近一次在2014年。通过对“大纲”的综合运用,以往那种各个单位、各个楼盘单独进行开发规划的手法被废止,取而代之的,是按照“大丸有街区”的整体基本规划均衡协调地进行开发。

经过多年努力,“大丸有街区”已从“仅有办公功能的街区”,转变为“24小时、365天充满热闹气氛和活力的街区”,其“国际化商业基地”的特征与符号感正得到不断强化。如其所愿,“大丸有街区”代表东京乃至日本,正展现着强大的“城市国际竞争力”。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