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学习·陪伴·探索——我和广州名城的故事

2022-12-20 09:06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自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已走过40个春秋。

40年来,我国历史文化保护制度不断完善、理念不断提升、力量不断壮大,保护对象不断扩充,保护利用工作经验不断丰富。

40年来,一大批千年名城的守护者,秉承情怀与责任,发挥专业与技术优势,探索出了众多原创性、全局性、可复制、可分享的名城保护实践经验,留下了一段段难忘的回忆。

值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立40周年之际,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推出“规话名城”专栏,该专栏为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发起的征集文章,讲述学委会委员们守住变化中“不变”的文化根脉的故事。

作者 | 孙永生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2010年博士毕业进入广州市规划院工作以来,本人持续参与广州名城保护工作已有12个年头。与很多前辈比起来,12年微不足道,但也算是见证了后亚运时期沿海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和城市更新如火如荼的存量时代背景下,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超大城市的积极应对和努力探索。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早期探索(2010-2012)

2011年底,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由市文广新局调整到原市规划局,直至今日。同年,我们和东南大学的团队合作负责16片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检讨和其中8片街区的保护规划编制。规划对象涉及到广州三分之二的历史文化街区,巨大的调研任务也给我一次快速了解广州老城的机会。骑楼街、麻石巷中的人间烟火和特有的商业活力给了我这个新客家人满满的文化自信。同年,广州提出在老城中心长堤建设“全国首条民间金融街”。我们在民间金融街项目中尝试探索了以产业振兴为切入点,合理利用公房属性的骑楼建筑发展楼宇经济,并且针对企业、人才、载体等制定“钻石29条”的奖励扶持政策,走出一条以产业振兴为动力的岭南历史街区复兴之路,成为越秀区最重要的税收贡献街区。

舆情引发名城保护体系全面构建(2013-2014)

2013年6月两栋民国建筑金陵台、妙高台因没有保护身份被拆,引发社会舆论高度关注,推动广州名城保护名录、保护规划和保护机制方面的全面建设,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名城保护体系。2014年是广州名城保护工作取得重大收获的一年。这一年,广州推出了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398处,颁布实施了《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历时10年的《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终获省政府批复实施。

2013年9-12月借调广州市规划局名城处期间,本人参与了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的起草和宣贯工作。次年回到广州市规划院工作,负责完成了越秀、海珠、黄埔三个区的文化遗产普查,对广州各类文化遗产保存状况、面临的问题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以问题为导向,本人参与起草的《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制定了面向系统保护和地方特色的认定标准、创设预先保护制度和征收前调查机制、简化审批程序和鼓励合理利用、保障业主和开发主体的合法权益、建立联动机制促进社会共同参与等制度设计。前文提及的16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核心内容,也纳入到《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获省政府批准实施。

城市更新中的历史文化保护实践(2015-2018)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恩宁路永庆坊时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2015年初广州成立了全国首个城市更新局,正式步入存量发展阶段。随后,在城市更新中如何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实践探索。2017年,响应广州精细化品质化建设的号召,我们在广州历史城区范围内策划了9条不同主题的“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串联散落的历史遗存,提升沿线空间品质,彰显文化特色。一经推出,得到市民、游客的广泛推崇,成为广州的文化品牌,获得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的通报表扬。2017年起,我们对广州工业遗产进行利用机制、推广宣传的系统研究,尝试探索充分依靠市场活力、融入城市发展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路径,并获得了2019年度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

2017年底,广州市被住建部列为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之一,开展了一系列的面向实施的试点项目。期间,我们联合S.O.M.开展广州历史城区概念性框架设计,并同步启动了历史城区历史水系和传统街巷的研究,从城市设计角度切入初步探索历史城区的精细化管理和品质化提升。

新时期名城保护体系的完善与展望(2019-2022)

2019年,我院与中规院等合作完成了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实施的评估工作;次年,在此基础上与中规院、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开展面向2035年的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同期,我院承担面向2035年的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本人负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章,加强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名城保护规划之间的有效衔接,探索以珠江、流溪河为脉络的全域自然人文资源和岭南山水特色的整体保护、传承弘扬。

2021年9月,两办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同年10月份,参与起草了《广州市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与同步推进的名城保护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进行了充分衔接。该文在当年11月在全国城市中率先印发。

历经40年的探索和积淀,广州名城保护事业将走向更加突出岭南自然人文资源整体保护、充沛的市场活力和高涨的市民意识深度参与的新时期!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