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这条见证伟大变迁的城市生命线,如何带动上海实现新的跃升?

2022-08-15 13:45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孙悦凡

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是上海神韵魅力所在,必须充分彰显“上海文化”品牌标识度。优化“一江一河一带”生态空间布局,打造世界级滨水区。上海的城市文明从大江大河文明中走来,黄浦江与苏州河是上海文明的见证者,江河两岸不仅孕育了生命,还孕育了一个奇迹般的滨海城市。上海的“一江一河”不仅具有标志性的地理意义,还具有文化符号意义。“一江一河”文化品牌的打造将赋予上海新的文化神韵,以江河文化带动彰显城市魅力,助力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一江一河”见证上海伟大变迁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上海处于以苏州河为城市发展轴心的工业时代。虽然从行政区域而言,黄浦江地处上海的中心,但浦东城市化进程缓慢,上海处于“西城东乡”的城市发展格局。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浦东为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服务,承担经济、金融、贸易以及交通枢纽方面的重要功能,从外滩向陆家嘴延伸,再向广阔的浦东新区拓展,“浦江两岸”成为上海的新指代。上海进入了以黄浦江为城市发展重心的金融时代。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次重要的文化转折,黄浦江沿岸的世博会场馆使得浦江两岸的文化形象得以塑造,通过世博会走向世界。上海进入了以“一江一河”为城市软实力纽带的文化时代。

在探索和发展过程中,“一江一河”之于上海的意义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生态环境改善,到航运功能便捷;从生产生活的活力带,到产业升级的创新带;从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到人民精神生活的乐土。“一江一河”见证了上海的伟大变迁,是上海城市文明之生命线。江河奔流不息,流经万代。《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2018-2035)》在政策层面,正式将“一江一河”发展纳入上海市未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既要有物质生活的丰富,也要有精神生活的富足,必须扎实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在深入推进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进程中,不但要满足人民物质生活丰富的基本需求,还要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富足的高级需求。新时代,上海江河文明的现代性转向根植于“一江一河”当代文化价值的彰显。时代变革、理念变迁、需求升级,迫切要求上海从国际大都市的层面,重塑江河文化,通过打造“一江一河”文化品牌,带动上海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实现新的跃升。

全方位、多角度构建“一江一河”文化品牌

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就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城市建设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为人民创造高品质生活。我们要系统性地梳理黄浦江与苏州河文化,全方位、多角度构建“一江一河”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江河文化对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重要推动作用。

一、“一江一河”串联沿岸文化珍珠,“文化+”江河游览赋能文化品牌建设。

“一江一河”流经了上海的历史与现代,见证了江河两岸的变迁。为了更好实现城市精神文明的现代化,要利用好上海美丽的江河资源,带动两岸的文化焕发新生。坐落于北外滩的“世界会客厅”正好处在黄浦江与苏州河的交汇处,可以此为起点,梳理黄浦江与苏州河两岸的文化亮点,实现水陆文化旅游联动发展。“世界会客厅”,顾名思义,是会见客人的地方。作为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客人来自全国、全世界,需要拿出上海文化中最亮眼的部分招待客人,让客人在最短的时间内体验地道的上海文化。可借助文化艺术表达上海文化、上海精神与上海气质,把游船作为流动的文化空间,赋能文化品牌建设。如在游船上展览海派绘画、影像作品;请沪剧演员在游船上表演一段沪剧;让游客戴上VR眼镜,了解苏州河、黄浦江两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二、多功能设计活化滨水空间,节庆活动营造“一江一河”文化氛围。

如果江河文化缺乏对人民的吸引力,那么即便风景美丽,也依然死气沉沉。江河文化是流动的、体验的、情感的,充满着浓厚的人文关怀。上海打造“一江一河”文化品牌,要从人民的需求出发布局滨水空间,兼顾多年龄段、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利用好滨江滨河地带,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休闲、健身、娱乐、文化体验需求。如建设滨水公园,集聚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设施;建设网球场、儿童游乐园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利用码头资源创造滨水文化符号,将上海风格各异的码头打造成多元化滨水文化空间。节庆活动拓展人们感知城市文化的传统方式,是活跃静态滨水文化的新路径。可通过文化活动激活滨河滨江空间的文化活力,精细化设置表演区、视觉艺术区、球类区、亲子区、宠物区等,通过预约等方式组织活动。可举办以“一江一河”为主题的文化节庆,开展富有特色的水上文化体验活动、滨水文化空间主题活动、水上体育赛事、水上表演艺术活动等,营造“一江一河”独特的文化氛围。通过节庆的仪式感营造“一江一河”文化氛围,吸引更多人来“一江一河”观光游览,带动上海的文化和旅游业发展。

三、打造“一江一河”系列文化品牌,塑造标志性江河文化符号。

“一江一河”是一种线性文化形态,它流经的地理风貌、文化景观、文化地标需要系统性梳理、集中性展现,拓展多元化渠道、采用创意化表达进行宣传。例如,建设标志性文化场所,提炼江河文化精髓,建设“一江一河”博物馆、“一江一河”主题公园;通过科技手段助力文化体验,推出“一江一河”沉浸式VR游览;借助艺术表达展示形象,塑造具有象征意义的“一江一河”城市雕塑;宣传标志性建筑扩大影响,打造“一江一河”交汇处的“世界会客厅”;开展文化活动吸引关注,开展以“一江一河”为主题的摄影比赛、诗歌创作比赛、水上体育赛事等;借力多纬度宣传提升知名度,推出“一江一河”文化地图,建设“一江一河”导览APP,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推广“一江一河”文化活动。调动市民参与“一江一河”文化生活的积极性,扩大“一江一河”文化品牌的辐射力。

四、培育“一江一河”文化归属认同,营造处处可感的江河文化温度。

黄浦江与苏州河所承载的文化归属认同是“一江一河”文化品牌的灵魂。江河文化背后的归属认同,首先来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认同,依托于城市独特的资源禀赋与个性气质。“一江一河”所凝聚的文化归属认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脉,吸取本地文化养料,立足于红色文化、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开出满园绚烂多彩的文化之花。

赋予“一江一河”文化以温度,不但要拉近江河与人民的物理距离,还要拉近心理距离。文化的温度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综合情感体验。便捷交通、便民步道、观景台、休闲座椅;特色餐饮、咖啡厅、自动售卖机、文创产品销售;文化机构工作人员素养、市民文明程度、游客素质……“一江一河”文化的温度不仅仅体现在文化场所本身的功能,更渗透于周边一切承载文化的物质和精神细节,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处处体现着城市的精神品格,是人民切实可感的城市温度。

(作者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后)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