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会客厅 > 正文

成都:以公园城市建设引领城市善治

2022-03-29 14:57 来源:《瞭望》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随后,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住建部发布了《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

围绕公园城市建设,成都进行了哪些探索?公园城市又将为成都带来什么?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接受了《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

1.jpg

▲ 俯瞰天府新区天府公园

《瞭望》: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推动下,党中央、国务院为成都市量身擘画的发展蓝图,三部委已经联合印发并公开发布了《总体方案》,请您谈一谈认识和体会。

王凤朝: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3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开发布了《总体方案》。这些都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成都的深切关怀、寄托着党中央国务院对成都发展的殷切期望、离不开国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倾力支持,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从政治责任看,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明确了成都服务“国之大者”的战略统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规律作出的战略部署,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指明了发展路径。进入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在蓉交汇叠加,特别是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省委发展壮大全省“主干”、推进成都都市圈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成都探索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表达和生态文明思想的城市实践,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城市要素集聚力、产业支撑力、创新驱动力、开放引领力和宜居宜业吸引力,进一步提升成都主干极核的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深化成都和重庆“双核引领”、成都都市圈和重庆都市圈“双圈互动”,加快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从城市使命看,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开启了成都深化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道路的全新探索。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当前,成都正处于城市能级跃升期、发展方式转型期、动力转换攻坚期、改革创新关键期、现代治理提升期,这既是成都在新阶段发展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建设共性特点的现实映射。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不仅关乎成都转型发展,更重要的使命是站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全面落实“一尊重五统筹”城市工作总要求,系统回答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的“两新”时代课题,在城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人民宜居宜业、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创新示范,在高质量发展中更好促进共同富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发展新路子。

2.png

▲ 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图片来源:成都大运会执委会

从发展内涵看,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标定了新时代成都高质量发展的鲜明路标。党中央明确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这是成都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为成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的理论指导、标定了鲜明的城市品格。今年四川省“两会”期间,省委书记彭清华要求,成都要坚持把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作为统揽,以新发展理念为“魂”、以公园城市为“形”,加快建设创新、开放、绿色、宜居、共享、智慧、善治、安全城市。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把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伟力和公园城市的未来形态相融贯通,蕴含着现代城市的创新高效、和谐城市的协调共兴、生态城市的绿色低碳、国际城市的开放包容、人民城市的普惠共享等丰富内涵,体现了“三新一高”的城市发展观、“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价值观、“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城市文明观,必将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协同共进。

从价值取向看,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承载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向往。近年来,随着经济和人口规模快速扩张,成都面临着城市治理体系与应对新型风险挑战不相匹配、功能结构布局与资源配置需求不相匹配、公共服务供给与人口规模增长不相匹配等瓶颈,如何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更好统筹城市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更好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是当前我们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人民之问。《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三个示范区”建设目标、“四个着力”重点任务,深刻指明了示范区建设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取向,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初心,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打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在提质“幸福城”中更好满足市民美好生活向往。

《瞭望》:围绕公园城市建设,成都在哪些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成效如何?

王凤朝:四年来,成都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自觉肩负公园城市建设的政治责任和时代使命,持续推进公园城市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不断推动超大城市规划理念、发展方式、营城路径全方位变革。

深化公园城市理论研究。组建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编制公园城市规划、建设导则和公园城市社区、绿地系统、滨水空间等规划和技术导则,推动公园城市建设地方立法前期研究,初步建立公园城市建设细则、标准体系。

完善公园城市空间布局。着眼破解“大城市病”,创新城市规划理念,坚定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城市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加快建设成都东部新区,将城市发展格局由“两山夹一城”优化为“一山连两翼”,促进公园城市形态与城市空间融合。

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环城生态公园、锦江公园和天府绿道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实施增绿项目8263个、建成天府绿道5034公里;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创新以城市品质提升平衡建设投入、以消费场景营造平衡管护费用的“双平衡”机制,开展生态环境导向(EOD)开发模式试点,打造国家级生态价值转化示范区10个、生态价值转化场景380个;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生态环保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3.png

▲ 天府绿道体系规划示意图。图片来源: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

增强城市内生增长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天府实验室,不断增强创新策源能力;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电子信息产业突破万亿、千亿级产业集群增至8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2018年增长2.5倍、总数达7800家;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着力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推动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积极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宜居宜业环境持续优化。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公共服务组织和供给方式,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推进老旧城区有机更新,开展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改革攻坚,新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3691处,新增学位52.5万个,三甲医院数量增至54家,连续13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城市发展更有温度、市民生活更有质感。

提升城市现代治理水平。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创新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机制,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加快“智慧蓉城”建设,以“绣花”功夫推动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公共管理提质增效,四度蝉联“长安杯”,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城市治理体系加快构建。

4.jpg

▲ 这是2021年5月7日拍摄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是我国“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最大民用运输枢纽机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王瑞林 摄)

《瞭望》:未来,成都将如何持续推进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王凤朝: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各项任务,聚焦“两新”使命、“三个示范区”定位和“四个着力”任务举措,强化统筹协调、突出工作重点,加力加劲、抓深抓实,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相结合,加快打造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

一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公园城市理论创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学细悟党中央关于新发展理念、“一尊重五统筹”等大政方针,深化对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理念、内涵、路径、价值等重大问题的持续研究,坚持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各领域全过程,切实把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绩实效,作为检验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的重要标尺。

二是优化公园城市功能布局,提升综合承载能力。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以城市功能为导向优化空间、配置资源,推动中心城区瘦身健体、做优做强高端要素运筹、国际交流交往、现代服务发展、文化传承创新、时尚消费引领等核心功能,城市新区做优做强创新策源转化、国际门户枢纽、新兴产业集聚等核心功能,郊区新城做优做强生态价值转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等核心功能,深入推进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加快构建基本功能就近满足、核心功能互相支撑、特色功能优势彰显的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发展格局,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三是厚植绿色生态本底,着力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加快建设龙门山、龙泉山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和岷江、沱江城市生态蓝网系统,构建完善全域公园体系;深入开展治污理水护岸筑景行动,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充分挖掘释放生态产品价值,使城市在大自然中有机生长,擦亮“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名片,呈现“窗含西岭千秋雪”美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四是建设幸福城提升幸福感,着力创造公园城市美好生活。推动公共资源科学配置和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开展高品质生活城市建设行动,大力建设品质化现代社区,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职住平衡,加快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增强养老托育能力,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强化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促进公园场景与人民生活相适、生态空间与生产生活空间相宜,提高“烟火里的幸福成都”生活品质,为人民群众打造更为便捷、更有品质、更加幸福的生活家园。

5.jpg

▲ 2021年11月23日,成都市陈锦茶铺前坐满了前来晒太阳喝茶休闲的人。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五是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着力激发公园城市发展活力。全面落实“三新一高”要求,锚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筹推进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共建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高水平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天府实验室,推动在突出优势领域组建国家实验室及国家实验室基地,实施创新人才“四大工程”,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形成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重大产业项目攻坚大会战、数字经济赋能行动,建设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构建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推动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设立西部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发展绿色金融、科创金融、普惠金融,增强对实体经济和“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功能;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国际国内开放通道,促进“两场一体”协同运营,建设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和综合保税区,提高中欧班列集结能力和运营质效;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塑造“成都消费”“成都休闲”“成都服务”“成都创造”品牌;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营商环境制度体系,加快建设天府中央法务区;推动壮大优势产业、鼓励创新创业、促进充分就业相统一,使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六是探索大城善治路径,着力增强公园城市治理效能。践行“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的理念,以精准精细、智慧智能、共建共享、安全韧性为方向,增强抵御冲击和安全韧性能力,加快建设智慧蓉城,构建实时感知、全域覆盖的城市运行生命体征体系,构筑智慧化治理新图景;增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救治能力,扎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快提升市政管网安全性,建设国家区域西南应急救援中心,创新超大城市应急物资保障机制;深化“党建引领、双线融合”治理机制,健全社会组织和市民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形式、渠道和政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探索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建立投资收益匹配的投建管运机制,全域推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模式,推动城市建设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让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阳建强:城市体检如何把脉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