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甄峰:加快智慧城市群建设,助力长三角高质量发展

2022-02-28 11:14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导读

2021年9月30日下午,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2021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论道规划二十二:数字化支持城市群协同发展”在线上成功举办。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学委会委员,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甄峰教授应邀作了题为《加快智慧城市群建设,助力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

作者 | 甄峰

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学委会委员,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01 从智慧城市到智慧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

关于智慧城市的理解,早些年前比较关注ICT的“硬”领域,如建筑、能源网络等,近几年开始专注于ICT在“软”领域应用,如教育、文化等。本质上智慧城市有两种主流方法:

1)以技术和ICT为导向的方法;

2)以人为本的方法。

ITU(2016)在分析了大约120个定义的基础上,给出了全面的定义:“智慧可持续城市是一个创新型城市,它使用信息通信技术和其他手段来提高生活质量、城市运营和服务效率以及竞争力,同时确保它满足今世后代在经济、社会和环境及文化方面的需要。”

智慧城市人地系统内涵与框架图是我们的一个理解,我们希望能够把人地关系纳入到智慧城市的研究中去,实际上智能技术出现之后,改变了人的行为和活动,也改变了地球环境,导致人、地理环境,以及城市空间和智能技术之间密集的互动。智慧城市要考虑功能和人类发展的需求以及它的承载,在这过程之中去更好地做好智慧城市建设。所以,智慧城市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下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关于智慧城市群,德国空间规划大师Kunzmann教授曾经提到对未来城市群的十个愿景。同时,相关学者也对智慧城市群开展了相应讨论,我在2012年的文章中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具备建设智慧区域的优越条件,有潜力建设成为国家首个智慧区域。同时,其他的学者也在城乡融合、智慧区域等方面开展了研究讨论。

国际层面,芬兰曾经提出六城战略(沿波罗的海地区赫尔辛基、埃斯波等六城占芬兰全国人口的30%)。六城战略围绕三个重点领域建立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1)开放的创新平台;2)开放数据和交互的界面;3)开放参与。以上三方面的开放均涉及了数据和要素的流动,人和企业的活动,以及能力建设。

关于智慧城市群的建设,国家及地方均有政策文件出台。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群,陕西2013年提出2017年要建成关中智慧城市群,广东明确提出要打造珠三角智慧城市群等。我们针对国家尺度,利用节点间的连接度开展了可能的智慧城市群分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包括一些中原城市群,均具备发展潜力。在国家生态文明以及构建现代治理体系的框架下,智能技术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智能社会、智慧社会,创新开放共享的框架下,更好地利用智能技术支撑相应的空间规划目标和空间治理目标实现,是智慧城市群构建的重要手段。《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强调,智慧城市是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17个目标均涉及可持续活动目标,可持续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可持续社会(公平、共享)的构建。

02 长三角一体化的机遇与挑战

从区域、城市群角度,无疑生态文明建设和智慧城市群都成为了未来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的抓手。以长三角为例,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是多重国家战略的叠合,同时面临着许多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一些挑战。当前,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创新方面密集推进,进行了多方面、多层级的协调。目前长三角区域全部41个城市已实现医保的一卡通。长三角的人才流动和集聚影响着长三角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手机数据分析,长三角地区从业人员数量及占比提升,合肥、杭州处于高端人才净流入状态,南京、上海处于高端人才净流出状态。南京高端人才大量流失的状况,与江苏省从业人员总数下降、专业技术人才大幅缩减的趋势相一致,这反映出南京市在培育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方面还有着进一步的空间。同时,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也为城市群高质量一体化提供了新引擎。如长三角中,杭州与上海共同组成数字经济发展第一梯队,南京在基础设施指出排名第二,条件较好,但数字产业发展较杭州、苏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创新体系建设方面,长三角已经迈向 “三省一市”的新发展格局,但也面临着来自内外的挑战,如创新网络的有效构建,进一步加强上海、南京、苏州创新网络的分工协同;生态环境的协同治理,尽管当前初具成效,但仍然压力较大。

长三角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密集、城市网络联系紧密、流动性高,水土环境压力大。通过智慧城市群建设,可更好地发挥智能识别、技术创新、时空压缩、智慧管理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城市群基础设施整合、产业发展转型、强化城市间相互作用,实现区域精细化治理,并注重智慧城市建设与居民需求、人文要素的结合,实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03 如何通过智慧城市群建设去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

(1)通过顶层设计,运用智慧规划打造智慧城市群。在生命有机体的理念下,构建技术、人和地之间的良性协调关系,在提高居民和其他要素流动性的同时,强化国土空间相应要素的管控,这需要更多地探索智慧国土空间规划。

(2)打造智慧城市群生命有机体,需要探索城市、城市群的特有生命轨迹,通过针对性强化功能,强化要素的流动,打造特色化的功能空间,让城市群更加有生命力。

(3)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框架下,以自然地理格局为基础,固化生态安全保障,构建以人为本,经济社会环境协调的城市群国土安全体系与空间格局。

(4)通过发展构建数字经济,提升城市群的智慧竞争力。当前数字经济成为各国提振经济的重要方向,未来数字经济也将会改变城市之间的网络联系。目前长三角中,苏南苏州都非常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苏州率先推出了数字政府等相关的规划以及具体目标,去强化数字政府,打造数字经济。

(5)以城市群为中心,统筹区域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的智能化水平。这需要超前考虑未来技术可能带来的空间变化,包括新基建在区域层面上的特质,经济活动在城市群、区域层面上的变化以及未来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的应用可能对城市群要素流动、融合的改变。

(6)加强城市群层面的平台建设,包括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智慧城市信息模型、城市管理决策中心——“智慧大脑”等。

(7)建设智慧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宜居家园。在城市群的层面推进各个城市的智慧大脑协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联动协同。

(8)关注弱势群体。如关注老年人运用智慧技术困难等。在该领域我们开展了相关研究,通过芜湖市2018年四个月公交卡刷卡数据分析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群体的公交出行特征。同样在城市群层面,也需要考虑、满足弱势群体智慧出行的需求。

(9)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打造城市群协同创新体系。长三角、京津冀以及大湾区的规划均提出了具体要求,加强产业分工协同,实现产业和创新之间的深度融合,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通过整个创新网络体系的优化,促进城市群智慧化发展。

(10)城市群和区域的协同治理。发挥政府、大学、研究机构、企业和社会等多主体治理形式过程,注重能力提升,促进协同发展。从机制保障,数据治理推动以及基础设施、资源设施的保障上推进城市群智慧治理的实现。

综上,报告旨在讨论当前城市群成为中国城市化空间的重要形态,成为要素配置重要空间载体之后,我们当如何更好地借助智慧城市发展契机,在区域层面上协同智慧城市之间的建设,来实现推动长三角城市群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以上是一些初步考虑。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阳建强:城市体检如何把脉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