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魏后凯: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多元资金投入机制

2021-03-10 16:39 来源:第一财经

中国在“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在“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向农业强国跨越,是一个必须要实现的目标。

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中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农业强国是这一目标的重要体现,建设农业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

一直以来,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大国。谷物、花生、茶叶、肉类、水产品等农产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至今中国还不是农业强国,农业科技含量以及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与美欧以及以色列、日本等农业强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魏后凯称,从劳动生产率来看,2016年,中国劳动力人均农业产值只有3515美元,这相当于挪威的2.9%,美国、以色列的3.8%,荷兰的4.1%,英国的7.1%,德国的9.7%,日本的15.5%。

差距的背后,最主要原因在于“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魏后凯表示,中国的农业人口所占比重很高,但实际上大量劳动力都是兼业经营,亦工亦农、亦城亦乡,这严重影响农业劳动生产效率。还有土地经营规模较小,不便于机械化,由此带来农业生产成本较高。

其次,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滞后,社会化服务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魏后凯认为,当前亟需把“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提上议程,并将其纳入强国战略,在“十四五”时期,借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红利,将之作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任务,置于与其他强国建设同等重要甚至优先的位置。

由于农业强国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和诸多部门,魏后凯建议,由国务院分管领导牵头,联合相关部门设立国家农业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顶层设计、组织协调和政策制定。同时,做好加快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明确其远景目标、实施步骤和各阶段任务,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拉长农业现代化的“短腿”。

乡村振兴如何推进

那么,该如何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呢?

魏后凯表示,一定要有长远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分阶段向前推进,通过若干个五年规划,一步一步来实现。

事实上,从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实施3年多。文件提出了乡村振兴三个阶段的战略构想:一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二是,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三是,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魏后凯表示,目前,这一战略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其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一些改革试点和重大行动计划也在积极有序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阶段目标已经得到较好的实现。特别是,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如期实现,开启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由此,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也将从前一阶段的构建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进入到全面推进实施的新阶段。在“十四五”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将成为全国“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重视资金、人才、内生发展动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资金需求量大。

此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韩俊接受媒体采访表示,据初步测算,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确定的重点任务,总投资需要7万亿元以上。

魏后凯称,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资金稳定投入机制,让政府、企业、社会,包括农民都能够参与进来。同时要确保国家财政中农林水事务支出的增长速度,要高于一般公共预算的增长速度。

自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来,农林水事务支出的增长速度,就一直高于一般公共预算。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注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引导广大社会资金投入到乡村振兴中来。

在人才方面,要多途径培育、引进、利用好各种各样的人才。在内生发展动力方面,需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激活主体、要素和市场。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阳建强:城市体检如何把脉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