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2020成都城市专题——成都气韵 > 正文

资格老成都的生活,浸润在茶馆里!

2020-04-22 15:38 来源:成都同城会

成都人的闲逸,要是落到一个具体的物象,也许很多人会选择茶馆。“生在屋头,活在茶馆头”说的就是成都人。

在别处,茶馆要么只是个喝茶的去处,要么是个附庸风雅极讲究的地儿。只有在成都,大街小巷的茶铺,是几代成都人生活的日常。

在成都泡得茶馆越多越久,对成都人的了解也会愈多愈深。

1.成都人是“茶水”滋润出来

“江南十步杨柳,成都十步茶馆。”

如果是第一次来成都,多半会被成都的茶馆数量惊到。大街小巷茶馆牵串串就算了,河边、公园、寺庙、写字楼、大学、社区、菜市、村镇…到处都有它的身影。

据说,早在春秋时期,成都就开张了世界上最早的茶馆。

到1935年,都共有茶馆599家,每天茶客达12万人之多,形成了一支不折不扣的“十万大军”。要知道当时全市的人口都还不到60万!

而在今天,成都已经有10000+茶馆,但凡是个出太阳的日子,茶馆头基本都找不到下脚的地方。

但,若你以为成都人只爱在晴天泡茶馆,那就错了。因为对爱喝茶的成都人来说,喝茶是不分天晴与否的:

很多成都大爷一大早从铺盖窝里爬出来第一件事就是泡茶馆,晚上在外面的最后一件事情还是泡茶馆。

熟人在街头相遇,最常听到的招呼便是“去口子上茶铺吃茶”。

家里来了客人不好安置的也会请人去茶馆坐坐,喝会儿茶,打点儿小麻将。

CR 螳螂咖啡

不仅是大人,成都的小娃儿些也基本都跟着老爸或者爷爷去过茶馆,大人们在一边喝茶摆龙门阵,自己就在边上吃点儿小零食或者跟茶馆里的同龄小朋友玩儿。

在成都,茶馆早就不是单纯的饮茶的休闲场所了,而是身兼数职。

2.

每间茶馆都是一个小成都

早些年的成都茶馆,是个三教九流都有的地方。

不管达官显贵,还是平头百姓,都爱往茶馆里跑,都找得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亲朋邻里之间若出现了纠纷,经常约集茶馆 “评理”;

老袍哥田德胜

袍哥组织的码头,也置于这些大大小小的茶馆里,甚至旧时卖官鬻爵都要去茶馆头讲价钱。

茶馆周围还有各种卖报的、修脚的、擦鞋的、掏耳朵的、卖零食小吃的吆喝声,百业千行都对茶铺情有独钟。

所以说,成都人去茶馆从来不止是喝茶,也是在追求济济一堂、熙熙攘攘的公共生活的氛围。

比如悦来茶馆,知名的“川剧窝子”,不仅可以品茶,还可以欣赏到地道的川剧。

又比如人民公园的鹤鸣,这个几乎成了成都茶社的最佳代言的茶馆,书画,棋牌,川剧,评书活动时常会有,喝茶午饭打麻将一个18块钱的套餐就可以搞定;还可以去享受一把掏耳朵。

还有号称“成都小吃博物馆”的顺兴老茶馆,可以喝茶看戏不说,还能吃遍蛋烘糕、三大炮、军屯锅盔等成都各大小吃。

CR 黄璜

不过在茶馆的所有功能里,排在第一位的还是“摆龙门阵”。

以前成都地处盆地,成都人想了解外面的消息很不容易,龙蛇混杂的茶馆就成了“传播信息”的场所。

现在虽然早就不靠茶馆获取外界信息,但茶馆仍是这座城市里极其重要的社交场所。且一个茶馆便是个小社会,折射着这座城市不同的横切面。

CR:虎斑

在双流彭镇的观音阁,早上四点就有老茶客在等着开门了。这些老茶客基本都有自己的固定位置,老板一开门,来喝茶的就个人找好位置,茶点起,叶子烟搓起,悠哉悠哉的消磨时光。

CR:虎斑

大家都是老熟人,没事就冲会儿壳子聊点儿家长里短,心血来潮的时候,几位大爷还会打围鼓、打着竹板儿来段说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茶客的生活就这么平淡而从容地进行着。

北书院街是成都所剩不多的能看到老街景的一条街巷,街上一大半的铺子都是茶馆,有太阳的日子这里总是坐满了来喝茶、打牌的叔叔嬢嬢。

CR:意匠

这儿的茶客大多是相识几十年的老朋友,来这里喝茶实际就是一种老友聚会;也有本来不熟的人,天天儿的一起喝茶成了摆得拢的朋友,有时候还相互请杯茶,钱不多,但贵在情义。

望江楼的园林开放区藏着好几家茶馆,都开在竹林里。看上去有那么几分竹下品茗的风雅,实际上压根儿和那“阳春白雪”的事儿没多大关系。

来这儿的茶客,上到七八十,下到二十来岁,有常来的附近老住户,也有逛公园来歇脚的游客,但坐下后都是统一的“标准动作”:喝茶、搓麻将、摆龙门阵,一片闲适。

CR 张雷

大慈寺本身就是个很神奇的存在,墙里是一方清净,墙外是万丈红尘,香火佛经和时尚的太古里碰撞出一种特别的艺术张力。寺里设的茶社也因此相比其它茶馆显得更加与众不同。

禅茶一味,寺庙与俗世烟火为伍,这样不可思议的组合怕是只有成都才看得到,也不晓得成都人的佛系是不是被这些个佛堂里的一方茶室给滋润出来的。

铁像寺街的陈锦茶铺在城南也很是特别,毕竟在这片满是现代化高楼大厦的新区里,它几乎是仅有的老成都味道,竟也有不少年轻人青睐,可见老茶馆在现在甚至以后也是一直被成都人所喜爱的。

上面说的这些都是还保留着老成都味道的茶铺子,在这些茶馆里可以轻而易举地窥见成都的某些缩影,那些都是读懂成都人的密钥。

不过,要获得这把密钥,除了要去一盘真资格的成都老茶馆,你还须得懂得这泡茶馆背后的门道。

3.

内有乾坤的盖碗茶就像不疾不徐的成都人

IMG_1165.gif

比起北京茶馆在皇城根下浸染的大气,江南茶馆在水乡氤氲出的精致古朴,成都茶馆似乎有点儿太寻常太不讲究。

但泡过真资格的成都茶馆的,才晓得里面的道道点儿都不少。

首先是喝茶的地方,成都人最喜欢喝坝坝茶。一张小方桌、几把竹靠椅在露天场地铺张开来,是最基础的架子。

环境嘛,有点绿荫,有点水,还有点昏昏的太阳,晒着晒着眼皮就开始打架,最好有时候能听到茶倌吼那么一嗓子,开水从铜壶中倾泻而出,闻到茶香之后浑身通泰。

然后是茶具,都说“名茶配妙器”,虽说成都人在茶馆一般都喝的花茶,不算名贵。但正宗的成都茶馆里从烧水就开始在器具上花心思。

老虎灶上用紫铜长嘴大茶壶烧一壶xuan开水,堂倌流星赶步,左手卡住锡托垫和白瓷碗,手一扬,鲜烫的开水顺着壶口“哧溜”滑进用温水烫好的三件头盖茶具。

掺到茶碗口沿时,盖好碗盖,等个5分钟左右,一杯盖碗茶就成了!

看起来是不比至少要用10种茶具的功夫茶繁复精细,但谁能说“轻刮则淡,重刮则浓”的盖碗茶不巧妙呢?这样的不张不扬、不温不火、不疾不徐不也正与与成都人的气质莫名契合吗?

CR 栖影子

况且“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背后所蕴含的“天地人和”的意境又哪里不是意味深长、又格外衬成都这座被道家文化深深浸润的城市呢?

4.

变的是喝茶的习惯,不变是茶水养出的性格

现在,随着城市的发展改造,成都的茶馆大都已改建或翻新,最初的味道或多或少都有了些改变。

百年茶馆鹤鸣茶社,已然成为了外地人旅游的必经站,“六腊战争”的盛况也已消失大半个世纪。

CR 无话可说_48080

依然留足老茶馆味道的观音阁,几乎成了网红打卡地,连天天来喝茶的老茶客都顺带成了“网红”。

悦来茶馆也越来越像是个旅游景点,来看川剧的不是来寻常消遣,更有点儿看稀奇的意思。

现在,茶馆的“城市社交”功能被一间间新开的咖啡馆、酒吧弱化了许多,摆放茶盖的暗示、茶博士的绝招已经少有人记得。

但是茶馆作为成都的城市之魂,依然在这座城市里有很强的存在感。

街边茶馆中泡出的市井烟火也好,公园茶馆的悠闲自在也罢,又或者是寺庙茶室的禅茶一味,无处不在的茶馆依然在用自己独有的气场,诠释着这座城市。

因为长久被茶水浸润着而养出了包容、恬淡、闲逸等性子的成都人,即使如今也鲜少正儿八经地去“坐茶铺”,可这些脾性已成了骨子里自带的基因,长久不变,甚至历久弥新。

所以啊,如果你想读懂成都人,找间老茶馆坐坐自然就懂了!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