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6月19 - 23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总体规划专委会组织专家开展“规划西部行”——城市规划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探讨重大课题并提供政策咨询。
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应新疆阿勒泰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总体规划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组织专家于6月19-23日开展了“规划西部行”——城市规划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活动旨在发挥学会智力资源和组织资源优势,积极支援西部地区城市规划事业,共同探讨推动新型城镇化与高质量发展等重大课题,并提供政策咨询建议。
参加本次活动的专家团队包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住建部原总经济师杨保军,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秘书长曲长虹,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德高,专委会原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张菁,专委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董珂,专委会委员、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余建忠,专委会委员、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李郇,专委会委员、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王国恩等。
专家们深入阿勒泰市、青河县、富蕴县、布尔津县等地,对当地的县城、特色镇村、产业园区、文体基地以及公路沿线地区开展了现场调研,围绕各县市的城市规划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进行专题座谈,为当地的特色化发展问诊把脉、出谋划策。自治区住建厅、阿勒泰地区和各市县政府对本次主题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
在青河县,专家实地调研青河工业园区, 了解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加工及外贸情况;深入阿热勒托别镇喀让格托海村察看村容村貌、民房宅院,了解乡村共同富裕路径和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在青格里狼山文体基地听取规划汇报。在当地政府组织的座谈会上,专家们听取了青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介绍,并围绕县城规划建设、园区发展、文体旅融合发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农业现代化等议题展开研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专家团队沿G331和G681国道实地调研地区交旅融合项目规划建设情况,在布尔津县对吉克普林新镇规划和建设情况以及县城滨水公共空间和特色风貌片区进行了调研。座谈会上,专家团队听取布尔津县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吉克普林国家冰雪旅游基地规划等介绍,并与自治区住建厅、县政府各部门与会人员就文体发展带动特色城镇化和县城建设等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在阿勒泰市,专家们先后调研了将军山森林公园、人类滑雪起源地博物馆、承化寺遗址、拉斯特乡等城市重要节点,与地方相关部门交流城市绿道建设、文体产业发展等并给予建议。
活动期间,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杨保军受邀在中共阿勒泰地委党校开展“金山大讲堂”城市更新专题讲座。杨保军围绕城市更新的国家政策背景、重点工作要求和地方先进案例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对阿勒泰地区特色镇村和文体产业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地区相关部门和各市县共100余人参加了讲座。
经过四天的现场调研和专题座谈,专家们认为,阿勒泰地区应以世界级景观和文体资源为依托,大力推进“文体交旅”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实现自治区提出的建设“世界级冰雪运动与旅游目的地”发展目标,并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1.一步提高对高质量发展的认识
阿勒泰地区拥有世界级的景观和文体资源,有条件成为世界级冰雪运动与旅游目的地;同时,阿勒泰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北通道的咽喉要冲,也是国家边境安全的重要节点。要改变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传统发展道路,走出一条“文体交旅”融合发展的特色城镇化道路。
2.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键关系
一是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守“三条底线”,保护多元一体的历史文化遗产,维护多民族和谐聚居的社会稳定局面。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顺应消费型社会发展趋势,促进“文体交旅”融合发展。
二是现代与传统的关系。世界级冰雪运动与旅游目的地建设,要求现代化的、国际一流的配套设施体系、服务运营体系和宣传推广体系。同时,也应该是体现新疆特色、阿勒泰特色的旅游目的地,要保护和传承多民族传统文化,尊重和延续农牧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要充分利用本地化材料、建造方式开展各项设施建设,充分挖掘特色农牧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开发旅游产品,走一条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地区发展道路。
三是县城与特色小镇的关系。由于地区旅游资源主要贴近阿尔泰山麓地区分布,“文体交旅”融合发展将塑造新的县域发展格局。县城是面向本地居民综合服务中心,未来要适当兼顾面向区域的专业服务功能。但更重要的是,应在距离区域旅游资源的较近地区,综合考虑旅游服务覆盖半径和用地建设条件等,因地制宜地新建或者结合原有县镇村建设专业化的特色小镇。
四是旅游地产与文体服务的关系。阿勒泰地区旅游开发处于起步期,且未来市场前景十分看好,无疑会吸引大量旅游开发特别是旅游地产开发资金。面对大量资金机会,要理性看待旅游地产和文体服务的关系。一方面,旅游地产是文体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度的旅游地产开发有利于满足游客需求、提升度假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应避免旅游地产开发规模过大、速度过快所导致的供需失衡、风貌失控、资金不足等问题。
五是产业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推进本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和“文体交旅”融合发展,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因此,要鼓励和支持当地群众主动参与到区域文体交旅融合发展中来,如利用城乡居民点发展民宿经济;以农牧户或农牧民合作社为基本单元发展休闲食品、特色餐饮、旅游纪念品产业;在加强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引导农牧民参与滑雪教练、徒步向导、酒店管理等专业化服务。
3.推动“文化-体育-交通-旅游”四位一体融合发展
阿勒泰地区坐拥世界级的冰雪资源、风景资源,哈萨克族独特的转场文化、古老的岩画艺术,更赋予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上述要素构成了地区“文化、体育、交通、旅游”四位一体融合发展的天然基石。建议以最美公路为纽带,深度挖掘冰雪、生态与文化等资源潜力,将其转化为旅游产业的强劲发展动能,推动生态和文化产品的价值实现。
在交旅融合方面,应以世界级景观公路为骨架,持续完善支线路网布局,系统串联全域重要景观节点,编织最美风景链,让游客在路途中沉浸式感受“移步换景”的独特魅力。此外,还应不断升级公路沿线的配套设施,打造集特色餐饮、民俗体验、休闲购物于一体的优质服务和消费场景。以交通赋能文旅,以文旅激活经济,全方位推动地区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文化、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要充分利用阿勒泰地区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依托公园体系和绿道系统,从水、陆、空三重空间角度拓展不同维度、不同视角的运动体系,打造一年四季都可运动康养的健康活力之地。积极策划重大体育赛事与节庆活动,打造户外品牌目的地。此外,还可结合当地民俗文化,举办观赏性强、群众容易参与的户外节庆活动和表演活动,从而做到每个季节都有国际赛事、每个月份都有知名活动,使城市的旅游和运动产业得到持续的发展。
4.推动“文体交旅”产业向全季、全龄、全链发展
阿勒泰地区的旅游资源是四季的,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有特色,夏季户外、秋季赏景、冬季滑雪都有很强的吸引力。目前,冬季滑雪基地建设和品牌宣传已经奠定了较好基础,其他季节的旅游开发还处于起步期,旅游线路和产品体系还有待“补链强链”。
首先,要做强世界级冰雪运动基地。要借鉴国际知名冰雪运动城市发展经验,发挥好专业雪场集群效应,构建阿尔泰山冰雪运动旅游带。要在进一步完善滑道体系、配套设施基础上,积极争取举办国内国际滑雪赛事,以重大赛事作为设施标准提升契机和品牌宣传引爆点。
其次,要从冰雪运动基地走向四季旅游胜地。借助G331和G681国道全面开通、“千里画廊”全面建设的契机,高品质的发展四季旅游。加快完善观景平台、自驾营地、徒步线路等建设,全面提升旅游驿站、特色小镇、县城等旅游接待和服务能力。同时,积极创新和培育四季游“拳头产品”,如夏季的徒步探险游线路、秋季的摩旅或自行车拉力赛等。
再次,要顺应新趋势完善全龄旅游产品和配套设施。一个地区旅游的口碑往往体现在设施和服务的细节中,而提升细节的关键理念是“全龄友好”。不仅要发展适合各年龄段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更要在设施和服务体系中,通过包容性政策、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及跨代际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儿童、青年、老年等全年龄段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塑造一个“全龄友好型旅游目的地”的新口碑。
最后,塑造“全产业链”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冰雪运动方面,要加快完善培训、医疗、接待、无缝式交通接驳、个性化摄影摄像服务等上下游服务,积极拓展赛事、专业论坛、国际会议等功能。在全季旅游方面,除丰富观光、探险等旅游产品外,积极拓展度假、康养、自然科普教育等旅游新业态。同时,以“文体交旅”融合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特色农牧产品加工流通,民族文化服饰和纪念品开发制作、滑雪和户外装备开发制造、文化演艺、体育赛事等,拓展旅游相关产业链。
5.有序建设文体小镇,推动现有居民点提升和城乡融合发展
当前,各市县正逐步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这些特色小镇建设的成败是阿勒泰地区能否实现特色城镇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此,应关注以下问题:
要转变特色小镇的规划理念,规划特色小镇与规划一般的小城镇不同,不能按照通用标准、以本地人口规模测算配套服务设施的类型和总量;同时,特色小镇也不仅是几十个宾馆的“集合体”,更不能以简单的分割出让地块、各开发商独立拿地并建设运营酒店的模式推进。要根据游客集聚的高峰时段、消费特征和服务需求配置相应的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要突出特色小镇公共空间、建筑风貌和多元场景的整体化塑造,要统筹规划布局、建设时序、运营模式和服务标准。
要坚守生态底线,因地制宜布局、循序渐进建设特色小镇。部分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好、旅游接待需求较大、距离现有居民点较远的地区,可以就近新建特色小镇。对能依托原有县城、镇村补齐旅游服务功能的地区,应尽可能利用原有基础适度拓展规模,并完善功能和提升品质。
要高度重视传统聚落、农牧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价值。充分挖掘利用民族风情资源和特色农牧产品资源,鼓励农牧民参与文体交旅相关产业和配套服务,走出一条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融合共生、全体居民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利用传统村落发展旅游,要避免过度商业化,不走将原住居民腾空发展旅游的旧模式。
6.精准对焦游客多元需求,系统完善旅游软硬件体系
阿勒泰地区的旅游资源是世界级的,但旅游硬件设施、软件服务的系统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游客体验还有待改善。未来,要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完善配套设施与服务体系,实现设施、服务与资源相匹配。
要精准刻画多元化游客群体的“画像”,以需求为导向完善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体育方面,在保障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增加具有探险性和极限运动性质的旅游线路和产品;文化方面,更多的融入民族风情体验、传统农牧聚落生活体验等,并为现代音乐和艺术活动创造空间条件;康养方面,突出原生态环境、地方特色餐饮和健康生活方式等。
要系统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体系和宣传推广体系。重点包括完善交通接驳、停车场地、公共厕所等基础配套设施,创造多元化的观景设施和休闲交往空间,建设满足各类人群需求的酒店接待设施并实现统筹管理与规范化运营,完善体育相关的培训设施、医疗和康复设施,完善文化演艺设施并为自发性文艺活动提供空间条件,全面提升“文体交旅”融合发展的配套设施和服务。此外,还要积极开拓新媒体传播路径,创造体育赛事、文化活动等引爆点,塑造符合新消费趋势、体现地方特色的“IP”形象。
7.全面提升县城规划建设,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
本次调研的青河、富蕴、布尔津等县城和阿勒泰中心城区自然山水格局有特色,城市尺度和建筑高度控制较好,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有一定基础,各项设施基本完善,为建设世界级旅游服务地和目的地奠定了良好基础。
县城的规划建设,要在功能提升、布局优化、民生改善、风貌塑造、公共空间、场景营造等方面进一步下工夫、提质量。功能方面,要结合特色城镇化发展路径,明确县城的面向本地综合服务功能与面向区域特色服务功能的比例关系,同步完善与提升。布局方面,要在总体规划基础上,通过城市更新推进滨水空间提升、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城市老旧片区改造,保障符合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建设项目实施落地。民生方面,要以特色产业带动民生改善,为当地城乡居民提供三产服务业就业机会,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符合当地生产生活需要的完整社区,推进全龄友好城镇建设。风貌方面,要进一步明确建筑高度控制要求,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和文体旅游需求,逐步提升重要节点、片区的风貌特色。公共空间方面,要加强滨水地区、街道广场、商业中心区设计,尽可能多地创造服务本地和外来人群的公共交往空间。场景营造方面,要结合公共空间塑造、休闲旅游片区建设,植入文化、艺术、体育、商业、社交等元素,塑造多元消费场景,全面激活城市动力,提升中心城区和县城在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中的重要节点和支撑作用。
为迎接地区发展的新机遇、新模式,要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和项目落地机制。在以发展规划为战略引领、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的规划体系中,重点发挥专项规划的重要支撑作用,以专业化的规划支撑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对于科学合理、顺应市场规律、满足老百姓需求的项目,要在严守底线的基础上统筹人、地、财要素,保障项目落地。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总体规划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