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厦门划定生态控制线 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2016-12-12 16:35

城市规模的扩张必将占用大量土地、自然资源,无序的扩张则会突破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衍生诸多的“城市病”,比如交通拥堵、社会失序、环境恶化等。

为此,厦门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试点城市,今年全面启动生态文明建设及体制改革,通过划定生态控制线明确城市保护与建设空间的布局与规模,将生态控制线为“本底”确定城市的发展容量。记者近日获悉,由市规划委负责起草、市政府出台的《厦门市生态控制线管理实施规定》(简称《实施规定》),将由本月15日起正式实施。它的正式实施,意味着生态控制线与城市开发边界的管理,有了政府规范性文件作为保障。同时,由市规划委组织编制的《厦门市全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生态控制线规划分册)》(简称:《规划》)也编制完成,该规划重新核定了生态控制线范围,并对生态控制线范围进行细化,将为有效保护和利用我市生态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今日,厦门日报邀请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为《实施规定》、《规划》作权威解读。

《规划》中生态控制线范围划定有了什么变化?

——将全市生态控制线用地明确为981平方公里

厦门是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的14个城市开发边界划定试点城市之一,为了切实保护生态格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防止城市无序蔓延,推动城市绿色发展,今年市规划委推进开发边界的划定与实施,《规划》的编制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

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将重点瞄准开发边界内用地空间布局的优化,《规划》对生态控制线范围进行重新核定。之前,由于关于城市的规划很多,彼此间无法完全重合甚至存在矛盾,要让生态控制线用地范围制定得科学、合理,实现规划的统一,就要让其落在“一张蓝图”上。编制人员将原有的生态控制线相关规划与《福建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等相关规划校核,除了消除矛盾,还结合各区批地红线、土地收储情况、片区控规调整情况,对生态控制线范围进行调整。调整过后,厦门市域生态控制线范围内总用地面积明确为981平方公里。

《实施规定》还对生态控制线范围进行细化。在与市国土房产局、市市政园林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等市直相关主管部门对接,分别就各自管辖的基本农田、林地、水源保护区、水系蓝线、风景名胜区范围等生态控制线内主要构成要素的空间管控范围进行重新校核,消除彼此空间矛盾之后,新的生态控制线划定范围由此划定,分别为生态公益林地、基本农田、水系、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风景名胜区以及其他为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需要进行严格保护控制的区域。

生态控制线范围内能建设什么项目?

——四类项目在允许建设范围内

看到这里,相信不少读者会疑惑,既然是为了保护生态,那生态控制线用地范围内是不是都不可以建项目?答案是否定的,根据《实施规定》,在生态控制线范围内有四类项目可以建设。

这四类项目具体为:公园、风景游览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农业生产设施、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设施;必要的道路交通、市政管线等线性工程、水利设施及公用设施;其他与生态保护不相抵触的建设项目。

不过,允许建设,不代表可以随意建、胡乱建。想在生态控制线内开展上述项目,还得在不得损害、破坏生态环境,且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的前提下,才算依法建设。

其中,若要开展公园、风景游览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及农业生产设施、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设施方面的项目建设,应该符合资源消耗低、环境影响小、低强度、低密度、低容量的建设要求,并由项目所涉及的主管部门推送至“多规合一”管理综合平台,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按照规定办理有关手续。若要开展必要的公用设施建设,建设用地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下的项目要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3000平方米以上的项目,还应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再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若要开展其他与生态保护不相抵触的建设项目,还要经过部门“会诊”,即由市规划主管部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论证,经论证确实可行的,才能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再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生态控制线以后还能调整吗?

——需在保持总量不减前提下,按不同需求走调整流程

城市的发展是动态的,生态控制线也会相应调整。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生态控制线经划定批准后,若确需调整的,在保持总量不减的前提下,可按不同需求走调整流程。

《实施规定》在此方面有明确要求——因国家、省、市发展战略、发展布局作出重大调整、行政区划调整,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法定规划调整需要调整生态控制线范围的,按原程序上报审批并公布;因项目建设需要,对不涉及生态格局的生态控制线进行局部调整的,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进行调整维护并公布;规划编制或实施管理中因地形差异、用地勘界、产权范围界定等实际情况进行勘误微调生态控制线边界的,经市规划主管部门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后进行调整维护并公布。

需要指出的是,生态控制线内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生态公益林地、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控制线范围,由各自主管部门负责划定,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等进行管理,控制线重叠区域按最严格规定执行。若生态控制线调整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生态公益林地、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控制线范围调整的,应征求各相关主管部门意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调整后再进行生态控制线范围调整。

【名词解释】

生态控制线

生态控制线就是为了保障城市的基本生态安全,防止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无序扩张,在尊重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合理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划定的生态保护范围界线。通俗点理解,生态控制线必须充分考虑人口增长、产业发展等各种因素,确保环境生态承载能力。使整座城市既有高楼林立又有田园风光,始终适宜人们居住、生活。本质上讲,生态控制线仍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同步】

建设界桩界碑

让生态控制线“看得见”

生态控制线范围虽然明确划定在规划图上,但在现实中,普通市民是分辨不清是否身在生态控制线内的,为了使生态控制线能实实在在落在土地上,我市规划部门创新方法,通过建设界桩界碑,让生态控制线“看得见”。

在集美区,这项工作已经初具成效——根据生态控制线规划,集美区划定生态控制线为143.02平方公里,划定的生态控制线范围涵盖了水源水库、水源保护区、生态林地、基本农田等生态敏感地带以及市政交通走廊、公园绿地等,集美规划分局组织编制了《集美区生态红线慢行系统(山边、水边、路边)景观、界桩、标识专项规划》,并先行启动了天马山生态红线示范段建设,每隔大约100米就设置一个界桩,使老百姓可以清楚地知晓哪里属于生态控制线、哪里是属于可建设用地。

目前,通过界桩界碑建设把生态控制线落在实地上的做法得到了市民的认可,集美区这种方式也将逐步在其他生态控制线区域进行建设。

【相关】

保护古树名木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城市规划中,除了划定生态控制线外,还有许多方法能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如编制相关的环境保护规划。记者近日获悉,海沧规划分局于2014年开展的《厦门市海沧区古树名木保护利用专项规划》,最近完成终稿,受“莫兰蒂”台风影响,海沧区受灾严重,《厦门市海沧区古树名木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已经为灾后古树名木的抢救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帮助。

此外,海沧规划分局还于去年开展了海沧区名木古树公园项目策划,每个街道都计划建设五处古树公园,共计二十处,将为名木古树公园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指导。截至目前,莲花村古树公园已有施工图并准备陆续建设,东瑶村、后柯、凤山村古树公园,均已完成施工图设计,正着手开展下一步工作。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如何看待“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对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