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上海:“开门规划”保障城市安全

2015-08-28 13:57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姚丽萍

城市规划,如何才不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摆设?违法建设如何借助信息化平台提高处置效率?如何“开门做规划”,让城市规划更好服务民生,保障城市安全?今年以来,上海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启动《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执法检查。

来自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的信息显示,2011年11月《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实施至今,全市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建设案件2521件,结案2222件,罚没款总额达31636.18万元,拆除违法建筑63.31万平方米。今后,本市将加大规划执法力度,严格查处各类违法建设行为,公开曝光重大违法案件。

有案必查,就需要不断拓宽举报、投诉渠道,及时回应公众关切;一个措施是: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优化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效能。

申城规划信息化建设管理的一个格局是:一张图,一个平台——以不动产统一登记平台、测绘地理信息平台、总体规划战略数据库建设为契机,强化全覆盖、全过程、全系统的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设,促进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让“数据管人,数据帮人”,一有违反规划的违法建设,便可借大数据及时发现、及时制止纠正。

同时,要让规划引领城市发展,让规划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城市治理、建设生态文明,都离不开公众参与。今后,全市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合理利用、重点地区功能定位等重大问题,都要“开门做规划”,建立政府、社会、市民共建共享的协同机制——

●规划编制中,征求相关领域专家意见,尤其在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中,探索研究公众参与的各种形式,包括搭建网络平台,聘请专家团队,为规划编制出谋划策;

●规划报批前,做好规划草案的社会公示,广泛征求公众意见;

●规划批准后,分类答复对公众意见的采纳情况,并向社会发布城乡规划;

●规划实施中,如果项目建设可能对相邻居住环境或公共利益产生影响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则需公示。

目前,针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公众参与、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公示,本市已制定制度规划,不断推进公众参与的制度化、规范化。

记者手记 重新审视

有件事,的确有点尴尬。遵义路803号液化气站,建于1997年;星火大厦的居民,多在2000年左右入住。换句话说,先有液化气站,再有大量居民来做邻居。

今天的问题是:这个邻居,还能做得下去吗?

2009年,上海液化石油气经营有限公司对市消防局的一份答复显示,截至当时,上海液化石油气经营有限公司在城区内的液化石油气供应站达到33座。

这33座站点历史久远,有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站,建站时国家标准和规范较之现行要求,差距较大;有的站点是“八五”时期的上海煤气大发展时的实事工程、便民工程;有的是伴随城市发展,站点周边的建筑物使用性质发生变化,需要通过提高站点的本质安全来弥补防火间距上的不足;有的站点内防火设施老化,需要更新改造。

遵义路803号,建于1997年,肯定服务过不少居民,方便了城市生活。可是,到今天,已是“十二五”末,环境变了,城市生活本身也变了,当周边居民不再需要液化气站提供服务,安全的需要,比任何时候都来得迫切。

那么,遵义路803号,以及类似遵义路803号的站点,究竟该何去何从,该如何定位,可否重新做一次基于“安全需要”的审视呢?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里的“公交化”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