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杨保军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住房城乡建设部原总经济师
2025年,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80载岁月流转,那段浴血奋战、抵御外敌入侵的历史刻骨铭心,承载着民族集体记忆的红色历史文化名城,愈发彰显其不朽价值。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强调要“处理好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保护和利用的关系”。这些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地理空间的标识,更是民族精神和抗战伟力的生动载体。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名城,关乎红色基因赓续、民族根脉永续,是新征程上凝聚奋进力量的重要使命。
从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地北京,到淞沪会战的主战场上海,再到承载着八路军总部岁月的延安;从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到上海枫泾镇油车弄2号枪弹遗迹墙,再到福建长汀县厦门大学旧址、飞虎队活动场所等抗战遗迹……每一座红色名城都镌刻着独特的抗战印记。这些名城的一街一巷、一砖一瓦,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我们研究抗战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载体。
树立并践行科学保护理念是根本前提。坚持“应保尽保”,确保各时期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性保护,将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放在首位,防止过度商业化和开发性破坏,确保名城历史真实性与风貌完整性。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必须尊重历史格局和整体风貌,严格控制新建建筑的风格、体量和高度。加大对红色遗产遗迹的保护力度,及时开展修缮维护,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防止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让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得以长久保存。
深入挖掘红色历史文化内涵是核心基础。每一座红色历史文化名城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精神内涵,组织专业力量,系统梳理、深入挖掘名城的抗战历史、革命事迹、英雄人物等,形成系统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通过建设红色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等方式,生动展现其深厚内涵与时代价值,让历史说话,让遗产发声,使伟大抗战精神和红色基因可感可知、深入人心。
提升公众守护红色根脉意识是发展根基。深刻领会并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通过媒体宣传、举办主题活动、开展研学旅行等多种形式,深入讲好红色名城故事,生动阐释其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引导公众自觉成为保护的支持者、参与者,营造全社会珍视红色遗产、共同守护精神根脉的良好氛围,凝聚守护红色根脉的共识与合力。
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重要时刻,守护好红色历史文化名城,就是守护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我们要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切实担负起保护传承红色根脉的时代使命,让红色历史文化名城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让抗战精神和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激励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