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正文

袁昕:科技创新与人文传承交相辉映,落实城市工作各项任务

2025-07-16 14:26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导读

7月14日-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了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并部署了城市工作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为深入学习贯彻本次会议精神,特别邀请专家学者撰写一系列笔谈文章,共同探讨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以飨读者。以下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董事长袁昕的思考。

未标题-6.png

袁昕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住房与社区规划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董事长

转眼之间十年过去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次召开,明确了中国的城市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的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此次城市工作会议总体上进一步突出了创新和变化的要求。要求我们深刻把握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规律,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建立城乡发展新平衡的空间格局,建立城市空间供需的新逻辑关系。城市不再是一味的追求新增土地、新城建设,而是倒逼开发商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地方政府寻找新财路,形成新的政绩考核标准。要通过城市更新工作,转变存量空间新用途、发掘新价值,完善新服务,增强城市韧性,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建设创新之城,发展新质产生力,培育新生态、增强新动能。城市不再是一味的招商引资,而是更需要人才、知识、技术等的集聚和资源的集约,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会议要求通过转变城市发展理念、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城市发展动力、转变城市工作重心、转变城市工作方法,以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这些新的要求对于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提出了新命题,也是让规划行业的从业者感到振奋的号角。

人文与科技是承载城市基因的一对染色体,人文解决“品”的内涵,科技解决“质”的跨越,人文与科技的融合是实现高品质的城市生活愿景的唯一途径。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科技进步为富有活力、舒适便利、绿色低碳、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的城市建设带来的源源不断的动力,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机器人、能源和生物工程等技术的突破和融合给人类文明带来的跃迁式发展,人类生活和城市建设必将产生越来越多颠覆传统的新变化。对标摩尔定律、莱特定律和弗拉特利定律下的半导体、先进制造、基因测序等行业指数级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城市规划建设也需要技术和标准的加速创新,降低建造成本,提升使用体验,满足人的发展需求。虽然建筑物不可能像手机、汽车等产品实现快速迭代,但却可以通过不断的更新,融入新技术,满足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快速变化的需求,强化对城市空间的合理与灵活使用是科技平权对规划工作的重要赋能。同时,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风貌景观,延续历史文脉,提升城市资产的文化附加值,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展现人文素质,让城市释放人文的光辉是永恒不变的重点任务。

会议要求规划行业必须开阔视野,加强城市工作队伍素质和能力建设。如果我们依旧延续传统的思维,抱残守缺,是无法创造出面向未来的城市新空间的。当前,我们正站在前所未有的技术融合与迭代的爆发点上,城市操作系统的根本性变革将重新定义创新与宜居、美丽与文明、韧性与智慧,在新的城市工作精神的指引下,规划行业可以看到新的曙光,我们的工作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