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良渚”破解土遗址保护的世界性难

2024年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五周年。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有多难?良渚在这一难题上提供了哪些经验?带着这些问题,新华访谈专访了杭州良渚古城遗址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文物保护团队负责人高海彦。 [详细]

钮心毅:探索手机大数据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我们现在的出发点是以手机数据识别居民空间行为,居民空间行为特征反映了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我们依此为切入点进行规划实施评估。比如,一开始起步的时候就是想看看上海规划的四个副中心--五角场、徐家汇、真如和花木的实现程度,研究不同的时间段,尤其在休闲时间段,哪个地方手机信号数量是最多的,人是最多的。

2015-05-29 17:40

马向明:大数据环境下的区域精准规划与优化

区域规划有三个不确定性因素。首先,区域规划的范围是随着不同主题而变化的,有的是经济区,有的是流域,有的是城镇群;第二,编制主体不同,包括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省政府都可能是主体;第三,规划目标的变化,如环境目标、经济增长目标、交通目标等。

2015-05-29 17:34

沈振江:智慧城市的营造是大数据治理的条件

国内的问题是部门壁垒,跨部门的数据整合还没起步,还有一些部门把数据当做自己的财产,没有真正把大数据当做公共财产考虑。另外,从法规上讲,大数据是一个隐私数据,应该是要慎重对待的,但是国内各部门对于开放数据的垄断,造成规划师试图依赖大数据进行城市空间结构分析。

2015-05-29 09:59

甄峰:利用公共信息平台,打造以城市规划为龙头的产

现在最关键的是,一方面要做好新方法、新技术等高端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另一方面,从大数据研究、大数据规划应用本身来看,更重要的是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上的建设,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核心平台,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积极主动参与到这个平台建设过程中去。否则的话,规划行业不仅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不保,而且很有可能在行业竞争与重构中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

2015-05-29 09:26

柴彦威:以生活空间规划、生活时间规划、时空行为规

城市生活圈规划的核心就是从个人的生活圈、从家庭及社区的基本生活圈,推到城市生活圈、推到都市区的生活圈,再到城市群,通过人的行为这样一个视角来重新理解空间概念、空间组织、空间结构。我觉得下一个20年,中国的城市规划应该有这一部分内容,我们的目标就是把类似这样的基于生活空间的城市生活圈规划,最后纳入到我们国家现有的城市规划、城乡规划编制办法、城乡规划体系里去。从规划意义上来讲,我们要创新中国城市规划,就是要创新中国城市生活空间规划、中国城市生活时间规划、中国城市时空行为规划。

2015-05-27 13:39

吴志强:用大数据回应可持续挑战,走城镇化的智力发

在这一背景下,创新驱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必须尽早进入攀岩期,以创新驱动城市发展,以智力创新带动整个中国城镇化发展,横向与纵向的发展都要做到平衡。智力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选择智力城镇化的道路,才能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2015-05-27 10:45

沈振江:大数据立法是必然趋势

从open data这个角度讲,日本有综合GIS系统,政府做的各种权威调查数据是可以公开的。大数据和开放数据有一个copyright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制度建设的问题,需要一段时间。

2015-05-25 11:38

唐子来:城市设计作为公共政策应发挥其有效管控作用

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历史城镇是很多样化呢?它是千百年形成的,是有机生长的,是历史积淀的。而老常态的管理语境下,伴随着大规模和高速度的城市开发,是规划出来的城市,而不是生长的城市。规划出来的城市比较强调功能合理和空间秩序,因为要求速度,所以不可能做到有机生长的多样性。

2015-05-25 11:30

王凯:新常态下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应对思路

规划目标主要有两方面,即具体目标和长远目标。具体目标,即按照中央的要求,有效地疏解北京过多的职能和过多的人口。长远目标,就是通过区域协同发展,构筑一个北京、天津、河北协同发展的一体化的职能体系和一体化的空间发展的目标,这个概括性的说法叫做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这个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目标,也是长远目标。京津冀发展起来以后,能够有效地带动中国北方地区,特别是“三北”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

2015-05-25 10:35

中国制造2025 瞄准十大重点领域

我国为何在此时制定发布《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对制造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2015-05-20 10:17

原汁原味才能留得住乡愁

阮仪三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如何在发展中守护城乡遗产?专家认为旅游只是文物一小部分功能原汁原味才能留得住乡愁“现在...

2015-05-12 09:32

王辉:“一带一路”激发区域发展新动力

一个个区域的发展是驱动中国整体发展的引擎,进入经济新常态,一些地区发展失速,甚至发展势头较好的地方也对未来产生担忧,在这个形势下,寻找地方新动力尤为重要。王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正是一次次...

2015-04-02 10:45

孙施文:城市规划工作的新特征

今天压轴奉上第六位解读者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孙施文的思考。他从城市规划面临的新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出发,提出了新常态下城市规划应当重点关注的问...

2015-03-23 15:42

尹稚:回归常态 重回营造

中国城市规划网特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尹稚教授访谈。尹教授从三大方面指出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回归常态”。

2015-03-20 18:36

张京祥:新常态下规划的传承与变革

张京祥教授强调,城乡规划应当积极地有所作为,在全社会都在清晰划分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的同时,界定好自身的行为边界,去变革和创新现有的规划理论和方法,应对新常态下规划的新需求。

2015-03-17 09:26

21/26<<<17181920212223242526>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良渚”破解土遗址保护的世界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