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源 政策法规 深度报道

广东打造“海绵城市”缓解内涝之困

近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江淮、西南东部等地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部分城市内涝严重。城市安全的话题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此指出,当前不少城市出现内涝,这既有降雨集中的因

深度报道 2016-07-15

“蓝图”绘得好 方能干到底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规划中存在着“纵向”的部门垂直管理和“横向”多规并行、复杂交错问题。城市规划难以发挥对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迫切需要推动“多规合一”破解难题、落到实处、发挥效力“多

深度报道 2016-07-15

全国规划新城超3500个能容纳34亿人 谁来住成问题

“新华视点”记者近期在多地采访发现,在特大城市限制人口、中小城镇扩容的情况下,一些中小城镇迫切希望加速发展,纷纷提出2020年、2030年人口倍增的目标。国务院有关部门数据显示,据

深度报道 2016-07-15

破解城市交通难题要从三方面着手

城市交通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道路拥堵、换乘时间长、乘坐舒适度差等都可归于交通问题。然而,仅头痛医头、脚痛药脚,就交通论交通,不辩证施治、总体筹划,并不能根本解决出行难这一顽疾。近日

深度报道 2016-07-14

冯明:中国的“消极城市化”阶段已经开始

从某种意义上讲,居民城市化才是城市化真正的应有之意,也是当前抵御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优化宏观消费储蓄结构的一把钥匙。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劳动力

深度报道 2016-07-14

26城“建群”发展 长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开栏的话: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正处于转型提升、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

深度报道 2016-07-14

宜居城市指标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近日,由中科院地理所专家为主的研究团队(以下简称“团队”)发布了一个关于中国宜居城市排行的报告,引起广泛注意。因为没有看到对这个报告的重要批评,感到其结果似乎能被人们接受。但笔者颇

深度报道 2016-07-14

非首都功能疏解应在五个方面有所突破

非首都功能疏解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经历相当长的过程。我认为,今后进一步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应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有所突破。(一)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两个作用,形成非首都功能疏

深度报道 2016-07-14

关于北京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思考

北京历史文脉连绵不断,建筑文物遗产丰富璀璨。加强文物建筑保护利用,既是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发展的现实需要。作为首善之区,北京理应在统筹文物保护和城市发展、创新保护利用机制上,更具责

深度报道 2016-07-14

柏林发展经验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启示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是我市当前一项迫切的重要工作任务。我市友城德国柏林在规划建设方面打造的不少“典范项目”在规划、节能、工程质量、细节设计等方面均处在世界最高水平,值得我们在建设城市

深度报道 2016-07-14

城市规划, 亢奋的背后是土地财政

供图:东方IC“新华视点”记者近期在多地采访发现,在特大城市限制人口、中小城镇扩容的情况下,一些中小城镇迫切希望加速发展,纷纷提出2020年、2030年人口倍增的目标。国务院有关部

深度报道 2016-07-14

解决城市内涝需建现代化防治体系

开栏语每年的汛期雨季,城市内涝现象都会不时出现。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屡屡谈及防治城市内涝,但这一顽疾的症状未见减弱。尤其在今年入汛早、强降雨天气频繁的情况下,不少城市频频出现内涝现象。

深度报道 2016-07-13

探索“大部制”生态保护是可为方向

“整合国土、环保、水利、农牧等部门编制、职能及执法力量,建立覆盖省、州、县、乡的四级统筹式‘大部制’生态保护机构。”近日迈出第一步的我国首个国家公园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探索生态体

深度报道 2016-07-13

海绵城市,不能再等了

告别“看海模式”建设生态家园生态建设理念要融入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中,人人都要做海绵城市建设的支持者、参与者今年的汛期比往年来得更早,也更凶猛。6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及江淮

深度报道 2016-07-12

从武汉看海说起,我们是否需要一部城市防洪法?

武汉此时最受瞩目,是因为此前曾经夸下“海口”,大手笔投资百亿治理水利。2013年6月4日曾有武汉当地媒体报道:《武汉投资130亿告别“看海”一天下15个东湖也不怕》,大意是武汉将花

深度报道 2016-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