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源 政策法规 深度报道

城市供求关系失衡是如何形成的?

两极分化是指人口流出城市和人口流入城市,人口流入特别集中的城市就会出现各种暴涨局面,包括住房的供给和需求关系。比如有的城市六年前研究资源约束,提出这个城市只能养活800万人口,结果

深度报道 2017-01-23

特色小镇厚植发展新优势

回顾2016年中国城镇化建设中的亮点,特色小镇首当其冲——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出《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中国将培育1000

深度报道 2017-01-23

县域城镇化发展需多元模式

县域城镇化作为城镇化发展体系中基础组成部分,是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坚实底座与重要载体,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

深度报道 2017-01-23

北京周边建“微中心” 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建设集中承接地和“微中心”、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战略思路。什么是“微中心”?为什么要建设“微中心”?建设“微中心”需要把握哪些战略要点?这

深度报道 2017-01-23

北京城市副中心应以“宜居宜业”为目标

大约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提出了首都发展的精准定位,为北京的宜居之路指明了方向。建设城市副中心,一方面是首都空间格局和大北京的城市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也

深度报道 2017-01-22

王军:整体性保护北京旧城:挑战与机遇

新时期,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对外交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作为文化中心,北京在城市建设中应妥善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真正做到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

深度报道 2017-01-22

大国城镇化均衡发展需要“全国一盘棋”

超大规模国家的人口空间动态和城市空间格局受到经济产业力量的影响,也受不同区域地理、地形、气候、资源、环境、交通、产业等等因素的共同决定。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发展,基本上是通过东

深度报道 2017-01-22

对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思考

目前,学界基本形成了一个共识,即传统的“雁行模式”时代已成过去,“后雁行模式”时代已经来临。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东亚目前依赖日本投资和技术扩散的“雁行模式”没有原来那么明显,新的产业

深度报道 2017-01-22

京津冀协同发展贵在“协同创新”

编者的话: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对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助推

深度报道 2017-01-22

城镇化发展必须强调以人为本

我国当前阶段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种种问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片面强调土地的城镇化,而忽视了人的城镇化。当前,我国处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刻,城镇化对于经济结构成功转型、实现可持续发

深度报道 2017-01-22

以城市群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

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为河北新型城镇化带来了重要发展契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都明确将城市群列为

深度报道 2017-01-22

规划引领 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2016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规》)”,明确佛山定位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珠三角地区西翼经贸中心

深度报道 2017-01-18

新型城镇化,下好全国一盘棋

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之年。新的一年里,切实有效推动城镇化建设,需要将因地施策与统筹发展结合起来,引导各地协调发展——刚刚过去的20

深度报道 2017-01-18

京津冀协同发展还需做“加减法”

疏解非首都功能,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实际上是一种再平衡、再发展,还应做好“加减法”。疏解非首都功能,政协委员们普遍把这看作一场硬仗。蔡奇代市长指出,我们不能简单地为了疏解而疏解,而

深度报道 2017-01-17

冯 奎:在开放格局下谋划县域城镇化

在我国,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来讲,县是一个封闭的区域。而城镇化是城乡之间、城镇之间、城市之间各类要素的流动,因此是开放的。所以,一个县要推进城镇化,必须有开放的大视野,要在开放的大格局

深度报道 2017-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