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第三期中国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营学员心得> 正文

汪淳:面向实践、回归本源

——第三期中国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营学习体会

2017-07-17 13:53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汪淳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非常感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大学联盟、能源基金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精心组织和安排,6月18日到6月23日,六天的学习,六位老师的精彩报告,三组深入的交流讨论,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学习了很多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前沿理论知识和优秀实践案例,还启发了我很多关于未来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领域实践的思考。

首先,张泉老师、毛其智老师和谭纵波老师从发展理念和理论前沿方面给我们带了新的思考方向。张泉老师对近年来低碳生态城乡规划的技术方法进展与实践进行了综述,特别是对国内低碳生态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梳理,启发了我对于自上而下从顶层设计到规划实践到效果监督等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思考。毛其智老师系统介绍了从“人居一”到“人居三”、从《人居议程》到《新城市议程》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脉络,提出“国际上最重视的是城乡居民积极主动的创造精神”,也启发了我关于在低碳生态规划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引导城乡居民积极参与和规划师在社区营造中应发挥何种作用的思考。谭纵波老师则跟我们分享了关于低碳理念下城市规划可能性的再思考,也进一步让我懂得了规划师在低碳规划领域里的身份认知。王炜老师、尹稚老师和杨保军老师则分别从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结合自然、设计为人服务以及城市双修等方面的实践出发,分享了相关的规划方法。王炜老师通俗易懂的跟我们分享了公交主导型城市规划的技术方法和相关模型建构。尹稚老师深入浅出的结合规划实践启发我们作为规划师要回归本源-结合自然、为人服务。杨保军老师则生动有趣的结合海南三亚双修实践,系统介绍了双修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的核心思路。

其次,在分组讨论中,第三小组紧密围绕“低碳城市规划与实践”这一核心问题,结合小组成员提供的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类生态功能区的规划案例和实践,讨论了三方面的具体问题。第一,在规划行业发展方向方面,有对在存量规划、公共政策和人民城市转型时代背景下低碳生态规划的发展方向和突破口的讨论,也有针对未来规划师职业发展方向和规划教育发展方向的系统探讨。特别是各位老师结合未来规划师在低碳生态规划领域可能的转型方向(政府智库、市场化运营的第三方规划咨询机构、社区规划师等)对规划教育转型方向的思考非常发人深省,也激发了广泛的共鸣。第二,在低碳生态规划实践方面,大家也围绕低碳生态理念和目标如何通过与既有法定规划体系和规划成果相衔接,进一步加强低碳生态规划理念和目标的实施性和可操作性进行了深入讨论。也提出在相关刚性规划指标确定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政府引导方向和市场需求,邀请各类利益相关方(包括公众、开发商和各类行业协会组织等)来共同参与相关刚性指标的指定,从而确保规划刚性指标和相关刚性约束条件的可实施性。第三,在理论结合实践方面,也有学员提出应系统运用低碳生态对于人居环境各要素的模拟分析,充分运用到空间布局和绿地、水系等各系统规划中,从而进一步提高规划对于人居环境的改善作用。

经过六天的系统学习,我想每一个学员也都和我一样有了很大的收获。对于我个人而言,第三期中国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营的举办非常有意义,不仅让我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能够抽出一段时间来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获得与各位老师和学员进行沟通的机会和平台,也让我在规划实践之余能够进一步开拓视野,对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进行更加广阔的思考。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本着“面向实践、回归本源”的理念,在低碳生态规划理论结合实践的探索中继续发挥规划师的作用。最后要特别感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等六家主办单位,为我们学员提供如此高端和开放的一个交流平台,也祝愿以后的工作营越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