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第三期中国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营学员心得> 正文

刘高峰:低碳生态规划思考

——第三期低碳生态工作营学习总结

2017-07-17 11:02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刘高峰 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为期一周的低碳生态工作营稍瞬即逝,但留给我的却是沉甸甸的收获。短短七天,我们既学习了学界大师的理论精髓、也讨教了业界同行的项目经验;既前瞻了国际低碳生态的科技前沿、也考察了国内生态低碳建设的项目典范。大家带着各自的实践经验,一边完构自身的低碳生态理论体系,一边开始思辨低碳生态规划的思路方法和技术内涵。与我而言,感受最深的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低碳生态规划应关注底板、回归本源。在生态低碳、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泛化的今天,某一科学领域的技术突破都有可能使低碳生态的技术措施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城市规划作为一门社会学属性较强、以制定公共政策为指向的学科,很容易在低碳生态类规划编制中趋从技术、迷失自我。城市规划师应发挥学科特质与自身特长,关注空间底板,充分发挥搭建空间框架、统筹协调各学科的作用,道为本,因循城市发展规律、科学建构城市空间秩序;回归本源,关注生态优先的同时,规避技术滥用问题,术为用,试验、筛选高精尖手段,发掘、推广在地化制式,逐步引导生态低碳理念模式的常态化。

其次,低碳生态规划应化繁为简、务实可行。纵观国内外低碳生态类明星项目,大都针对特定目标采取了相对繁冗的技术方法与指标体系,同时,还需要特定的配套审查、管理机制。然而,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大多数城市会在规划编制时将明星城市的技术方法、指标体系直接“拿来”甚至“累加”,在“炫技”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自身在定位、投资、体制等方面的差异性,容易造成规划酷、实施难的现象。其实,要实现全面的、真正的低碳生态化发展,生态低碳规划与法定规划体系、管理部门的衔接至关重要,只有精心筛选、化繁为简的指标体系,以及切实符合市民福祉和城市管理部门协作机制的技术方法才是最重要的,低碳生态规划编制的重心应从“拿来”、“整合”向“筛选”、“定制”转变。

第三,低碳生态规划应前瞻后顾、轮动改进。城市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规划设计除了应注意项目的区域性差异外,还应该关注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动态制定相应的对策。对以低碳生态为主题词的项目来说,这点尤为重要。未来,低碳生态发展将常态化,太过超前或滞后的规划对策和技术方法,在城市发展的全周期来看,都会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低碳生态规划既要重视项目的前端市场调研和技术对策综合比选,也要关注后端实施的效果评估和措施修订改进。

综上所述,我们从规划理论到具体实践、从技术方法改进到学科发展展望、从规划体系衔接到规划实施评估,积极探讨一种可根植于规划体制的、能发挥规划师使命的、务实可行的低碳生态规划价值体系,以期为我们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提供更长远的指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