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第三期中国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营学员心得> 正文

李鑫:探索更多可能性的“跨界合作”

——第三届低碳生态规划工作营培训心得

2017-07-17 10:54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李鑫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非常有幸能参加本届低碳生态规划工作营,6天的学习与讨论是有关低碳生态规划理论知识的提升,也是对低碳生态规划在实际工作应用中的一次再思考。工作营中,老师们就低碳生态城市相关的理论系统、国内外先进案例、低碳交通等展开了教学,也就减少对自然的干预、城市双修等设计原理做了详细阐述,学员们更是多方向地介绍了在低碳生态规划中的实践与技术应用,受益匪浅!

城市是社会物质系统的空间载体,是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区域。然而城市的经济发展、规模扩大、密度增高,带来了能源与资源的消耗,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而低碳生态城市正是人类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举措。人们希望以低碳生活为理念,依托城市空间载体,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生态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温室气体排放。

然而,正如张泉老师和谭纵波老师所言,低碳生态城市是一个巨系统的复杂构成,因此决定了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工作内容的多领域和工作目标的多元化。简言之,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是以探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低碳城市空间特征、低碳技术应用、低碳交通组织、低碳能源结构优化等内容为核心方向的多系统研究工作。这些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如能源结构影响到交通方式,生态环境质量受到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市政设施供给水平的综合影响。

因而,低碳城市规划绝非对某一系统的专项研究,或是过分强调某一技术对于低碳城市发展作用,而是对多系统策略的兼顾与协调,强调城市各系统的关联性、协调性。城市规划通过对资源的分配与供给调节,可以影响城市空间、交通、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创新的理念和技术发展带来了城市空间模式的转变,这一点在尹稚老师、王炜老师和部分学员的分享中都能看到,如“智慧城市”、“健康城市”、“共享城市”等,或许都是低碳生态城市的另一种延展。未来我们的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或许不能仅局限在狭义的低碳城市空间规划,而是探索更多可能性的“跨界合作”,实现“低碳城市+“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