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第三期中国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营学员心得> 正文

黄月琪:生态规划 使命在前 责任在肩

2017-07-17 10:40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黄月琪 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二零一七年六月,我有幸被单位推荐参加了“第三期中国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营”,在清华校园,与23位来自各地的低碳生态规划工作者相聚相识,为期六天的工作营感触颇多。首先要特别感谢学会石楠秘书长、曲长虹副秘书长、张国彪老师,清华毛其智老师、张悦老师、王宇佳老师,清华同衡邹涛所长及其他为本次工作营的筹备和组织工作辛勤付出的老师们;感谢张泉老师、毛其智老师、尹稚老师、王炜老师、谭纵波老师、杨保军老师的精彩授课;感谢23位规划同仁们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在收获了知识的同时收获了友谊,更重要的是我被这些前辈们对规划工作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所深深打动。

工作营的第一天,在张泉老师课后的互动环节,老师答学生问时提到规划实施应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能力导向三方面推进,在规划决策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应该给出科学的技术方案,为领导的行政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其中张泉老师提到的能力导向,引发了我的思考:当今城乡规划已经被提到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新高度,这对规划工作者提出了空前的高要求,城乡规划不仅只是解决三维的空间分布问题,更需要从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位、多角度出发重新审视空间分布。规划工作者除了立足并强化“建筑、规划、园林”等专业核心老三篇,更需要建立起除此之外的诸如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构成的庞杂知识体系。规划工作者,使命在前,责任在肩,唯有不断积累,不断沉淀,提升个人及团队能力,厚积薄发。

石楠秘书长在最后一天的交流与点评环节中,多次讲到生态是一个系统,我理解生态即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物的和谐,物与物的和谐,人与万物构成环境,形成系统。营造生态的环境,需系统的解决人与物的关系,使其达到状态的平衡,人作为城市的主体,解决城市生态问题,规划工作者需以人为本,动态分析不同阶段、不同阶层人的需求,从需求侧出发供给空间产品。随着社会经济高速的发展,城市生态环境出现各种问题,人们对于环境的品质的关注度越来越凸显,近年海绵城市、城市“双修”等生态规划概念、理念的提出,规划指标体系的不断丰富,也为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者增加了工作砝码,生态专项规划该如何融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甚至村庄规划等各规划层级体系中;如何界定底线与上线,刚性与弹性;如何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是下阶段规划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需要有坚定的意念、不变的情怀和足够的智慧,规划工作者,使命在前,责任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