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第三期中国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营学员心得> 正文

苏嵩焘:生态低碳不应只是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的简单堆砌

——第三期生态低碳工作营学习心得体会

2017-07-13 17:18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苏嵩焘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7年6月18日到23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人生历程,它让我重温了校园的美好,也让我体会了同学的情谊、师长的关爱,同时让我浸染了规划学会治学的风采。“书山有路勤为径”,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通过一周的听课实践、汇报交流、沟通领悟,让我从理论本源、实践案例、预见研判等三方面有了系统、辩证的认识。

首先,生态低碳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应该应用到规划设计的方方面面。张泉教授从由来、历史沿革等方面,阐述了生态低碳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的研究应用,并系统解说了其在区域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村庄规划几个设计层面的应用方式。毛其智教授从人居三讲起,描述了人居环境与生态低碳的关系;王炜教授从现阶段交通影响要素入手,剖析了低碳交通的要点和处理手法;杨保军院长从双修的实际应用谈起,强调了生态低碳的重要性。同时,在同学们的互相交流中,大家对于控规是否是生态低碳应用的唯一路径提出了质疑。基于理论研究和问题导向,对于现行设计应用层面的局限性,如何处理生态低碳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其次,生态低碳不应只停留在应用的示范层面,而应该做到好用、易用、实用,更应注重应用的地方性、低成本和可推广性。长辛店和北京未来科学城是北京区域生态低碳的有益尝试和示范引领,但在推广层面还存在不确定性,尤其是屋顶绿化应用和风廊技术应用存在较大地域差别。屋顶绿化作为生态景观的重要补充和绿色建筑的重要指标,在北方的应用差强人意。一方面景观效果不佳,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耗水耗能较高,不易维护,违背低碳的主旨。风廊在季风性气候和南方区域起着主导作用,但对于山西这种大陆性气候且保暖性占决定性因素的地区,风廊的作用就显得较小。基于低碳生态的地域性,低成本和可推广性对于低碳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生态低碳应该有前瞻性和预见性,从更高层面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生态低碳作为国家战略,应立足于百年建筑、千年城市的尺度来考量其本质特性。就像爱德华·格莱泽《城市的胜利》中描述的“城市通过集聚提高效率、降低环境影响,创造高品质、高价值的城市形态”。城市本身就是人类发展史中低碳的重要体现。低碳生态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不能单单从技术层面、微中观尺度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来评判,舍本逐末,而应立足于生活方式、区域宏观尺度,从根本上引导和创造美好的生活。

无论是理想城市还是城市理想,生态低碳不应只是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的简单堆砌,而应从本源出发,注重低碳经济的研究,推动经济的低碳发展,从需求出发引导规划理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