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分支机构动态> 正文

山地学委会年会 | 山地城镇“双修”与品质提升,听这些大咖怎么说?

2017-06-14 11:05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作者:山地城乡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秘书组

为了促进山地城镇的健康发展,提升山地城镇的规划设计水平,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山地城乡规划学术委员会(下称“山地学委会”)年会于2017年6月10-11日在湖南长沙市举办。本届年会主题为“山地城镇‘双修’与品质提升”,研讨山地城镇修复、生态修补与品质提升。

来自全国各地的山地学委会委员、特邀专家、全国城乡规划领域的400余位代表参加此次年会,湖南省住建厅领导,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领导,湖南省各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长沙、常德、永州等地方职能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出席此次年会。会议分为工作会议、学术调研、学术会议、自由论坛四个板块。

山地学委会工作会议合影

山地学委会工作会议

2017年6月10日上午召开山地城乡规划学术委员会工作会议,会议由学委会秘书长李和平教授主持,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参会并致辞。石楠高度评价了山地学委会成立以来的工作,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学委会主任委员赵万民教授代表学委会做2017年工作报告。随后,毛其智、杨贵庆、文安邦三位副主任委员,吕斌、曾坚、王岳、袁牧、王竹、赵炜、肖勇等学委会委员对2017年工作重点开展积极讨论。会后,参会委员奔赴湘潭对山地城镇规划建设开展学术调研。

石楠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在工作会议上致辞

学术会议盛况

姚英杰副厅长在学术会议上致辞

2017年6月11日上午,山地学委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毛其智教授主持学术会议开幕式。湖南省住建厅姚英杰副厅长充分肯定了这次学术会议的重大价值与意义,深入浅出地解析了会议主题--城市“双修”的内涵,指出这是有效治理城市病、保障健康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湖南省住建厅姚副厅长介绍,湖南是一个多山地的地区,未来发展需要广泛开展整体城市设计,推进历史文化整体保护,彰显城乡风貌特色等工作,也期望通过这次会议促进山地城乡规划的思想交流,为湖南省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创造性、前瞻性的解决策略。湖南省城乡规划学会汤放华理事长指出,城市“双修”是一个具备政治高度与学术前瞻性的重大课题,呼吁大家为湖南省的城市“双修”工作献智献策。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院长蒋涤非介绍了湖南省建筑院与规划院的情况,回顾了湖南省院的悠久历史与辉煌历程,表达了开放式合作共享、共同合作进步的愿望。山地学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大学赵万民教授高度肯定了湖南省和长沙、湘潭等地的人居环境建设,并介绍了山地学委会的发展情况,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山地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杨贵庆教授主持了专家主旨报告环节的上半板块。

赵万民副理事长做报告

学会副理事长、山地学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大学赵万民教授基于20多年来对三峡的深厚研究,做了题为《三峡库区人居环境建设与“城市‘双修’”的一些认识》的精彩报告。赵教授指出,2009年9月三峡大坝工程完成并通过国家验收之后,进入“后三峡时期”的库区人居环境建设与发展阶段,而完整意义的三峡建设包括不可分离的两个部分,其一是三峡水利工程,其二是库区移民工程和城镇搬迁的安居工程建设,而三峡移民工程的难度与复杂性远远大于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加之库区是地质灾害频繁和生态敏感的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人地矛盾关系突出、工程技术较大等因素,更加尖锐化问题的复杂性与严重性。为了保障三峡库区人居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大量理论探索与实践运用。赵教授还介绍了20年来重庆大学山地人居环境学科团队对三峡库区的持续跟踪研究和实践,出版了《三峡库区人居环境建设发展研究-理论与实践》等重量级书著,还以多个案例展现了库区人居环境维育与发展的高超智慧与厚重人文情怀。

毛其智副主任委员做报告

山地学委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毛其智教授从1983年初次结缘长沙、结缘“分区规划”、结缘德国空间规划切入,娓娓道来题为《浅议城市规划与城市“双修”》的所思所忆所感。他回顾了住建部发起“城市‘双修’”的源起,清晰展现了城市“双修”由试点到推广、由摸索到规范的过程,也介绍了联邦德国从大刀阔斧到步步为营、小心谨慎的城市更新过程,以西柏林海因里希广场城市更新为案例,生动讲解更新改造规划方案出台的曲折经过,以及1990年代联邦德国提出的九层次空间规划等情况。他认为城市修补不应破坏原有的社会结构,不应倡导大规模的物质重建,应该小心翼翼。最后,他深情回忆了韦湘民教授的学术思想与贡献,从中得出至今仍然不过时的启示,认为城市“双修”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更新的过程,城市“双修”也不是一项单独的工作,而应该考虑中国现实特点、规划文化等特点,推进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与“城市双修”相互协调,从中创建中国的“规划文化”,推进规划改革。

王忠杰副院长做报告

中规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王忠杰副院长开启本体论视野,发出“‘双修’是什么”之问,激情演绎《城市“双修”助推城市转型--三亚“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实践与思考》报告。他系统梳理了“双修”政策历程,认为城市“双修”理念肇始于2013年11月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当前是我国城市问题高发,这是城市化阶段的必然,需要通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我国城市转型发展,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内涵、从野蛮破坏向和谐生态、从机械效率向人文宜居、从粗放管理向精细治理的全方位转变,实现城市转型发展,真正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与获得感。最后,他以三亚为案例,详细阐释“双修”怎么做以及实施成效,介绍了“双修”1.0中近期治乱增绿、中期更新提升,远期增光添彩的行动计划,以及“书记领衔的领导小组+七个工作小组”的制度设计,并用一些已实施案例展现了三亚市目前取得的成绩。

山地学委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毛其智教授主持了专家主旨报告环节的下半板块。

杨贵庆副主任委员做报告

山地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杨贵庆教授扎根浙江黄岩耕耘多年,厚积薄发出《浙江黄岩村镇风貌特征与导则探索》的精彩报告。他从引人深思的生产力与人居环境的演化关系出发,激发了全场对于新时期乡村人居环境的思考。在方法论层面,主张应该回归到传统村落自身,从中得到自然智慧和社会语义的启示,即传统布局以社会结构导向,而不是工程效率为导向,体现精神、社会、文化等多重维度。杨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乡村建设面临着巨大的现实困境,许多乡村建设仅仅停留在“美化运动”层面,缺乏对深层次要素的认知与尊重。最后,以黄岩村为案例,解析与提取黄岩村的风貌特征,用“解剖麻雀”的方法详谈了许多具体设计导则制定中的思考,并提出“样式菜单”的设计路径;具体实践上,应该坚持针灸式、修补疗法,以传统空间格局为依归,以传统乡建智慧为准则;实施效果上,还展示了乌岩头村几个重点地区规划方案的实施应用,通过方案实施前后的对比及其浑然天成的效果,展现出对场所、文脉、环境的尊重。

袁牧副委员做报告

山地学委会委员、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袁牧副院长基于扎实的项目实践,以仁者乐山的情怀呈现了《山地城市中山体的多重判读--以贵阳市为例》的报告。袁牧介绍了“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贵阳市情,认为贵阳已经从“以山为底,城在山中”演变为“城市扩张,山在城中”,诱致了保护、利用与修复的时代性追思。为了判断山体,需要重整卫星遥感、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方法,从地理系统、生态体系等角度判断多重维度,还应从文化角度解析贵阳“五虎三狮一凤凰,九岭护城”等山川文化体系,以及从社会角度解析山体对生产生活及思想认知的作用。从实践角度,袁副院长认为贵阳不仅停留在“简单保护”层面,而应从多维角度制定分类策略,部分进行生态修复,部分重点是形态修复,部分应建设成为地质公园、矿山公园。规划实施上,通过划定保护线、山体分级保护、出台保护利用规范、山体修复、规划实施保障等系列工作,从而开启城山对话,实现“城观山、山观城”,靠山又见山,见山更亲山。

肖勇委员做报告

山地学委会委员、湖南省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肖勇院长立足三湘大地,以多年实践积淀结晶出《湖南省城市“双修”理论与实践的探索》的报告。他介绍了湖南省城市“双修”地方性指导意见与行动计划出台的历程,深刻思辨与解析城市“双修”的内涵,主张城市“双修”是问题导向的“修正主义”,本质是问题应对,针对历史欠账有效修复;是短板加长的整体效能的提升,意图集中资源补齐生态功能、公共设施等短板;是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的转型之路,不再重蹈摊大饼的“野蛮式疯长”、大拆大建中的“浪费性建设”的老路;是价值观的理性重塑,将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中推进城市“双修”。他还详尽介绍了湖南省城市“双修”的实践,包括常德海绵城市、沅江市“两江六湖”规划、株洲市清水塘老工业区改造、长沙都正街、湘江东岸街区等,多层次多维度的展现了湖南省城市“双修”实践的异彩纷呈与良好成效。

李和平理事主持自由论坛一

学会理事、山地学委会秘书长、重庆大学李和平教授主持下午的自由论坛一:山地城镇“双修”与品质提升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阳建强理事做报告

学会理事山地学委会委员、东南大学阳建强教授做了题为《城市修补的意义、目标与策略--基于现实的几点思考》的发言。认为城市修补是对过去采取“大拆大建”模式的一种批判与修正,城市修补需要关注日常小尺度的人的需求,需要因地制宜开展城市修补多种模式的实践探索,期望规划学界与一线规划师们走向循序渐进与包容多元的城市修补。

曾坚委员做报告

山地学委会委员、天津大学曾坚教授以《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山地城市景观重建探索》为题,以文化生态学为出发点,将山地城市文化生态要素划分为文化生态境--强调生态本底的空间环境塑造;文化生态元--基于传承与创新的景观特色单元设计;文化生态流--致力文化信息传播的旅游产业构建,并结合湖南省桑植酉水沿岸风光带的山地城市景观重建做了生动阐述。

王竹委员做报告

山地学委会委员、浙江大学王竹教授以《乡建:经营与永居》为题,展开乡建热浪状态下的冷思考,主张回归到乡建的本真,认为乡建是产业形态、社会形态、空间形态、文化形态的“异质同构”,绝不能用程式化、终极目标导向的规划设计方法全覆盖所有的乡村。王教授以余杭的农民老张为案例,探讨如何克服城乡交换的痛点,重点推荐了“小美农业”的城乡合作模式实践,期望通过小美农业培育,开始建设小美田园综合体。

彭小雷委员做报告

山地学委会委员、中规院彭小雷教授级高工《城市修补的问题与建议》解读了城市修补概念,认为城市修补最早可以追溯至北京2008年环境整治工程,是城市更新与城市设计的集中性实施工程,认为目前还存在通过物质环境的改善来解决城市问题、运动式实施、修补手段比较单一等问题。建议整体修补与个体修补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多样性相结合,物质修补与文化传承相结合、以动态评估为基础的渐进式修补,主张通过分类,采取政策投入、有限投入、全面投入等方式进行城市修补。

汪芳委员做报告

山地学委会委员、北京大学汪芳教授做了题为《流动性视角下城镇记忆的地方性实践》的发言,探讨流动人口与居民的空间竞争,体现为记忆主体的认知显示出多样性,物质空间的记忆边缘化,非物质景观记忆的失忆,迎合市场的记忆重组等等,主张流动性与城市记忆是一种交织的过程。认知上,可以划分为两种人群(城乡)、三种尺度(点线面)。汪教授也介绍了她的最新研究成果--公共空间影响下胡同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

赵炜委员做报告

山地学委会委员、西南交通大学赵炜教授做了题为《山地特色小镇的规划与建设观察》的发言,解析了“特色小镇”的渊源,指出云南省在2011年就已提出,后面住建部才让其成为一个全国性政策。目前特色小镇是又一次规划与建设的浪潮,许多帽子自上而下空降,并不具备真正内涵与可持续动力。赵教授详细解析了目前已经批复的特色小镇的特点,认为特色小镇需要面对山区城镇化的特征--“下山”,应该推动山水特色和消费文化结合,推进新时期上山下乡。赵教授还介绍了几个案例,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市场局限和生态修复的代价、区位局限和地方政府缺位、意识局限和文化自信缺失等问题。

蒋蓉副教授做报告

蒋蓉副教授代替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住建厅邱建副厅长做了题为《山地城市“双修”的要素分析与规划方法》的发言,主要以四川省山地城市为案例,认为山地城市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却又承载着高密度的人口与经济集聚,在设施配套方面难以比肩平原城市,历史文化景观资源却又十分丰沛。蒋副教授主张山地城市“双修”的第一要义是安全,另外对山地生态格局、山地空间形态、交通、配套齐全,同时,也要展示软实力。并以广元城市“双修”实践为案例,分析了广元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城市高密度发展,地域文化保护面临挑战等等,在新一轮规划中贯彻确保安全、突出生态,围绕山水、彰显特色等原则,充分体现了城市“双修”的理念与应用。蒋副教授最后强调,城市“双修”只是手段,而不是目标,目标应该是宜居城市。

陈亮副院长做报告

福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总院陈亮副院长做了《闽北山地城镇布局规律实证研究》的发言,反思了2012年福建省在一年内完成全省五千多个行政村规划编制的得与失,认为规划成果选择性忽略或研究肤浅,实践中又相对唐突与随意,助推了“千村一面”现象,因而,需要提取传统乡村的建设肌理,尊重上百年的传统智慧,从传统村落布局与传承的分析中寻找能够在现实山地镇村规划的科学规律和适用设计手法。

李彩林教授主持自由论坛二

湖南省城乡规划学会秘书长李彩林教授主持了下午的自由论坛二:湖南省山地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与总结。

自由论坛二嘉宾讨论

湖南省城乡规划学会理事长汤放华教授介绍了湖南省山地城镇规划建设的相关工作经验与总结,并围绕“双修”工作谈了几点体会与认识,指出“双修”关键要以人为本,要明确修复生态环境、修补城镇空间最终是要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工作、生产、生活高品质空间与环境;强调做好“双修”工作要明确责任主体,政府应发挥其主体作用,推进“双修”各项工作开展与落地。

长沙市城乡规划局王慧芳总规划师介绍了长沙“双修”工作的相关经验,认为山地城市建设要师法自然,谈到长沙是个丘陵城市,山水相依,在规划项目中对山体保护和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守住生态底线,如何重构师法自然的山水城生态系统、空间系统是在具体的“双修”工作中首要思考的问题。

永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周英杰副局长以规划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享了他对“双修”与理学思想关系的思考,指出一方面双修是针对快速城镇化造成的各种“欠账”问题的回应,另一方面更应针对人为规划管理建设造成的失误而导致的生态系统破坏、城乡空间环境等问题进行反思和理性认知,最后从理学思想角度提出城镇“双修”工作中城市之道、规划之道、管理之道、建设之道,运营之道。

常德市规划局刘建武副局长介绍了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指出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要认识到水系治理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长期性。首先海绵城市建设中,牵涉面广,涉及到诸多部门,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和过程,系统性建设与管理至关重要;其次海绵城市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要有工匠精神,在规划建设管理中一以贯之,长效持续。

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谭春华副院长认为“双修”工作需要具有系统性建设视角,应编制双修总体规划对城乡生态环境与空间进行系统构建和修复,推进公共空间体系建立,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激活空间活力,提高人民幸福感;强调“双修”工作要循序渐进,不要成为“运动式”工作。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丁国胜副教授结合其研究课题分享了健康城市与“双修”关系的思考与观点,指出健康城市理念是人本思想的体现,强调城市建设与规划应促进人们的身体活动发生;提出健康城市与“双修”关系,认为治理城市病为核心的“双修”工作是政策和方法,为健康城市建设提供了有效手段,健康城市理念为“双修”提供多维度的人本、人文视角。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城市规划设计院李松平副院长针对风景旅游类的村庄改造建设提出应重视五个关系:山水村庄原有布局与规划选址建设布局关系、农村与产业关系、游客和村民关系、资本与农村关系、土地流转与现状土地关系,提出在选址布局中要重视风水理论的运用,指出风景旅游类村庄建设中产业关系要模糊化,要重视产业复合的高附加值,要保障村民的利益,协调好资本与风景旅游类村庄建设的关系。

山地学委会的2017年年会为山地学科研究交流提供了讨论平台,对山地城镇修复、生态修补与品质提升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起到了积极、广泛、深层次的推动作用。与会的领导、专家、代表从学科的理论研究、行业技术、建设管理的角度,聚焦于“山地城镇‘双修’与品质提升”,开展学术调研、听取前沿研究、交流最新实践经验,拓展了视野、加深了理解、鼓舞了精神,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