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学会动态> 正文

沉痛悼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荣誉理事朱自煊先生

2021-04-06 09:59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朱自煊 1926—2021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荣誉理事朱自煊先生于2021年4月4日清明节仙逝。朱先生1926年出生于安徽省休宁县,1946年成为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系后第一班学生,195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方面的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以正直的人格,严谨务实的学风影响了众多的清华学子,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建筑和城市规划专门人才,桃李满天下,为我国的建筑和城市规划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沉痛悼念朱自煊先生!

生平回顾

朱先生是最早将城市设计引进我国城乡规划领域的学者之一,提倡在城市设计中保护山水格局、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城市文化、塑造风貌特色、提升环境品质的学科要义,推行将城市设计贯穿城市规划全过程的设计要求。在我国三十多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程中,始终是第一线的呼吁者、实践者、守望者,通过黄山屯溪老街为代表的一系列先行探索实践,倡导保护发展的辩证统一和整体保护的指导原则,提出以建筑和院落为单位的保护对象分类依据和方法,成为我国历史地段保护的重要范例和成功经验。

朱先生曾任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1978-199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1993-1999),1999年起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荣誉理事。作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的创始人,长期担任这两个重要学术机构的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2016年获得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终身成就奖。

忆海拾贝

2015年,朱自煊九秩华诞上,朱自煊先生作个人感言,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委会、名城保护学委会分别致贺辞。

个人感言

我是1946年来到清华,是梁思成先生创办清华建筑系第一班学生。今年是建筑系七十周年,我在其中也做了不少事,但主要的还是教书这一本职工作。六十多年中,听过我的讲课、改过设计的同学已记不清有多少。只有你们这二十多位研究生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最深,无论在教学实践、国际交流和理论探索各个环节中,都陪伴着我一起渡过,有的还深入到彼此家庭中,连我百岁父母也参与其中,教书育人融为一体。这次相会,济济一堂,看到你们的成就与贡献、美满家庭与出类拔萃第三代,心中充满自豪。同样我们共同的心血取得的硕果誉满枝头。

城市设计学委会贺辞

朱自煊先生从事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教学科研和实践工作数十载,面对城市设计在社会中的忽冷忽热、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种种乱象等,他主张“正本清源”,坚持城市设计保护山水格局、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城市文化、塑造风貌特色、提升环境品质的学科要义,推行将城市设计贯穿城市规划全过程的设计要求。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专业学术委员会于2001年的成立之初,朱先生即众望所归出任主任委员,带领来自大专院校、设计机构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委员们,积极研讨城市设计的理论方法、交流城市设计的实践经验、探索城市设计的管控机制、解决各地城市设计实践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在朱先生担任主任委员期间的十余年间,城市设计学委会秉持“实地、实景、实情、实效”的学术活动理念,紧扣当代城市问题和城市规划发展趋势,举办了“城市公共空间领域的城市设计实践”(三亚,2005年)、“面向未来的旧城更新”(株洲,2007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城市设计现场交流”(成都,2011年)、“城市特色空间的设计研究”(苏州,2012年)、“全球视野,地方行动”(天津,2013年)、“城市设计与空间治理”(上海,2014年)等一系列主题学术活动,积极搭建了城市设计的交流平台,极大活跃了城市设计的学术气氛,成功奠定了学委会在城市设计领域的专业引领作用。

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中央明确提出一系列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和要求。为此,城市设计学委会适时召开“建立城市设计机制,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北京,2014年)研讨会,并向科协提交《强化城市设计机制,提升城镇风貌建设水平》专报,提出运用城市设计手段提升城镇风貌建设水平的政策建议。

朱先生为人正直、品格谦和、朴实低调;对待学术,热忱严谨、海纳百川;对待工作,务实勤勉、一丝不苟;对待后辈,提携鼓励、全心栽培。他的人格魅力和学术素养,率先垂范,影响了一大批城市规划和设计专业人才。他为我国城市规划教育和城市设计实践辛勤耕耘,成就斐然。朱先生年虽九旬尚峥嵘,以耄耋之年,仍然关注着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值得尊敬。

名城保护学委会贺辞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的前身是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委会的历史名城学组,成立于1983年,创立时学组成员共7人,朱自煊先生是创始人之一。三十多年名城保护的风风雨雨,朱先生始终是第一线的呼吁者、实践者、守望者,是名城保护的青松。名城保护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重视历史地段,历史村镇等均由此衍生,方法的缺失使得历史地段的保护举步维艰。1993年,名城学术委员会在都江堰召开会议,倡议保护历史地段,提出保护原则,朱先生带领团队,在黄山屯溪首吃螃蟹,借鉴城市设计的方法,以建筑和院落为单位,通过调查,提出保护对象分类依据和方法,注意街区整体风貌保护,开展保护规划的实践探索,取得成功经验。1996年6月,建设部叶如棠副部长在屯溪主持召开了现场会,对一个时期全国相关实践产生了重要的示范作用。2000年在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规划时,屯溪保护规划经验得到进一步的借鉴。从此,历史街区的保护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保护对象,而城市设计的手法,则贯穿于名城、街区、建筑单体及周围环境保护的各个层次与环节之中,规划的实施管理及公众参与也从无到有,逐步形成标准、规范。朱自煊先生领衔主审《风雨如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三十年》,作为亲历者,一次次参与讨论,提出真知灼见。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在名城保护的风口浪尖,总能听到朱先生的大声疾呼,寒冬酷暑的考察现场,总能看到朱先生坚定的脚步,不屈的腰杆。

恭贺朱自煊先生: 护城青松永不老 鲐背之年志愈坚。

大事记

1988年11月8-12日

应日本都市计划学会邀请,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代表团参加了在东京召开的以近代城市规划100周年与21世纪的展望为主题的东京国际学术讨论会和第三届城市规划史国际会议。代表团由吴良镛、朱自煊、方咸孚、余庆康、柴锡贤等五位组成。吴良镛理事长任团长。

1999年6月25日

受国际建协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科学委员会的委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秘书长石楠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资深会员、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朱自煊教授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黄富厢教授等在国际建协大会期间共同组织了“城市设计论坛”。

2011年1月19日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在北京市组织召开了部分在京老专家座谈会。座谈会由学会名誉理事长周干峙院士主持,名誉理事长吴良镛、邹德慈,学会顾问陈为邦、周一星、胡序威,荣誉理事宣祥鎏、赵知敬、刘小石、朱自煊,副理事长朱嘉广等出席了会议。老专家们回顾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最新进展,就如何强化城市规划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加强对土地利用、房地产开发、城市景观等领域的管理,有效地制约违背规划的开发行为,进一步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2013年1月17日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在北京召开新型城镇化老专家座谈会,学会名誉理事长吴良镛、周干峙、邹德慈院士,刘小石、赵士修、胡序威、朱自煊、陈为邦、周一星等学会顾问和老专家,就新型城镇化的问题进行了座谈,学会副理事长唐凯总规划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划司孙安军司长以及学会副理事长王静霞参事等参加会议。

2013年9月26-29日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在天津召开以“全球视野,地方行动”为主题的学术会议,会议由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主办,天津市规划局、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承办,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协办。学委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朱自煊参加会议。与会者一致认为,只有充分重视规划管理工作,城市的物质环境建设才能有序开展,从而逐渐形成特有的城市风貌环境。

2016年1月28日

“学会60周年”院士专家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邀请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顾问邹德慈,清华大学教授朱自煊,学会顾问、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胡序威,学会顾问、原建设部规划司司长赵士修,学会顾问、原建设部总规划师陈为邦,学会顾问、北京大学教授周一星参加座谈会。与会院士专家就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学会60周年以及学会发展建设展开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