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分支机构动态> 正文

专题会议十二:生态文明,国家自信

2017-11-26 06:51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一个国家科学体制发展的政治及经济因素往往是影响学科发展的关键。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战略宏观,提出“五位一体”新的发展模式。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不再是非此即彼、对立冲突的发展格局。十九大报告对此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内涵、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城市层面,推动三区三线划定,推进城市双修和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城市建设要融入大自然,见山望水记乡愁;自然生态层面,要求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监管机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部分区域试点实施GDP向GEP考核转变,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这种绿色开发的发展道路模式和基于生态保护前提下的三生空间开发策略,在美国特朗普国家实用主义至上的全球背景下,更突显出中国发展的国家自信。新时代道路模式的发展转型为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学科理论发展和实践运用层面怎么来贯彻执行国家的政治理论、治理策略,在规划设计中怎么来体现这种国家自信,这是我们今天分会场研讨的重点。

本次会议特别邀请风景环境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风景园林院院长李金路先生、日本兵库县立大学大学院沈悦教授为大家分别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主旨报告。

李金路院长结合个人庭院(李宅)、城市区块(开封)、区县乡村(内丘)、雄安新区等不同空间尺度规划案例,结合历史维度和山水文化维度,对城乡空间进行分解细化,用山水文化整合绿水青山,追求山水城市和风景乡村,将自然生态融入生产、生活中, 将绿水青山美学价值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与空间利用结合,用风景园林的独特视角审视城乡规划,把风景园林的美学价值转化成生产力,实现绿水青山(生态、风景)向金山银山(文明、经济)的转化。

沈悦教授以日本的庭院、道路、建筑等生活设施的设计为例,从“时”“质”“还”等角度,剖析了景观规划设计中人与自然“共生”、“和谐”的本质,真正让自然走进城市,让城市融入自然。对“时间”的理解,注重平等认知、机会设计、慢行规划、关系规划,空间和时间可以转换,设计要为时间去做空间;对“质量”,要“斤斤计较”、“软磨硬泡”,遵从工匠精神,住建部要求“规划师不要做没有用的规划”,设计师就不要做没有用的设计;另外,要注重“还原”能力,城市生产、消费、再还原,需要再生的技术支撑城市良性循环。

来自珠海市规划设计院的孙丽辉、深圳北林苑的王招林、江苏省建筑院的王微、江苏省规划院的孙梦琪、天津大学规划院的曲杨等5位青年规划师为大家分别分享了《体现城市特色和空间品质为目标的公园规划--以珠海“公园之城”规划为例》、《面向实施的市容环境综合提升规划探索--以大鹏新区市容环境综合提升总体规划为例》、《从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的规划方案探索》、《山地城市生态空间管控过程与策略研究-以重庆市大足区美丽山水规划为例》、《跳出传统旅游概念下的跨界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会议论文报告。风景环境专委会秘书长主持本次会议。会议主旨报告精彩,青年学者敢于创新探索,与会人员讨论热烈,取得圆满成功。

(撰稿:张同升,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规划设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世界遗产保护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