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学会动态> 正文

聚焦三“新”,2018年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圆满落幕

2018-08-14 09:45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导读

8月11日-12日,2018年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在贵阳召开。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113家行政管理机关事业单位、5所高校、99家测绘及规划设计研究院、47家公司共264家单位近10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年会。

8月11日,2018年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在贵阳开幕。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113家行政管理机关事业单位、5所高校、99家测绘及规划设计研究院、47家公司共264家单位近10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年会。

本届年会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学术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信息管理工作委员会、贵阳市城乡规划局承办。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是我国城市规划领域影响力最大、最具权威性的信息化专业会议,是齐聚规划行业管理、设计、学术、IT各领域精英的交流平台。

年会以“新时代、新战略、新探索”为主题,围绕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聚焦城市规划新技术发展趋势探索、智慧城市建设、人工智能与科学规划、大数据在城乡规划和城市治理中的应用、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建设、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智能化等方面,集中展示城市规划信息化建设成功案例和先进经验,广泛交流各地规划信息化建设经验,积极引导和推动新技术新方法在城市规划编制、实施、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会上,吴志强院士、李德仁院士分别以“智能规划、城市未来”、“超大城市发展的问题和对策”为主题作主旨报告。

吴志强:智能规划、城市未来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员,同济大学副校长、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11日上午,吴志强副理事长作大会主会场开场报告。他以《智能规划、城市未来》为主题,强调了智能规划对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设思路和实践案例。

吴志强副理事长提出城市规划中的人工智能应用是城市规划的时代标志性变革。他介绍了人工智能与城市生命体和研究在发展中的关系、如何互为推动力的切入点、在智能规划的支撑下未来城市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如何理性认知城市等知识要点。之后又展示了人工智能的技术突破将为城市研究、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生活带来的巨大变革。接着他还在演讲中介绍了其工作小组在智能数据捕捉、城市功能智能配置、城市形态智能设计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案例,对人工智能辅助城市规划的前沿动态和城市未来做出具体诠释。

李德仁:超大城市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1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作大会主会场开场主旨报告。李德仁院士提到,智慧城市的实现需要建设更加完善的信息和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才能保证各种智慧城市应用可以用得好、用得起。

会上谈到超大城市未来发展方向时,李德仁院士表示,在全球城市化背景下,未来超大城市的发展需统筹好土地经济利用、城市可持续发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深层次问题,并持续做好规划。而建设智慧城市对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城市智慧管理和对大众的智能服务具有广泛前景,使得人与自然更加协调发展。

会议同时还设立“时空大数据赋能城市治理”、“人工智能与 BIM 报建”、“基于空间大数据与“互联网 +”跨界协作、融合的新规划”、“信息技术助力空间治理创新与政务效能提升”、“城市设计新技术助力空间规划管控”5个分论坛,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分享各自推动城市规划信息化建设的前沿理念、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从而提高我国城市规划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水平。

会议观点分享

高杨:大数据,让城乡规划更精准

贵州省贵阳市城乡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高杨局长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介绍了贵阳市城乡规划局信息化建设暨大数据应用的有关情况:

一是贵阳市城乡规划局的总体战略目标;

二是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三是“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规划管理手段创新变革;

四是构建以城乡规划块数据为核心的规划智云,助力规划工作水平全面提升。

严孙荣:数据赋能规划,看见城市未来

百度地图慧眼总经理

百度地图慧眼致力于探索地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商业地理方向应用落地,在时空大数据的商业化、生态构建上不断探索与实践;推出城市人口地理数据平台与MapV可视化平台,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出城市功能区发现、用户混合度、常住人口挖掘、通勤方式挖掘、OD职住挖掘、人流量预测等技术。凭借海量大数据及前瞻算法能力,与全国多个单位、企业达成深度合作,连接城市与人。在规划行业,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共同产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并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在房产及零售行业,与龙湖、万科、万达院线等众多合作伙伴达成合作,促进百度地图在多个行业的深度赋能,用数据照亮城市。

王芙蓉:不忘初心,推进规划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书记,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背景下,规划信息化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用规划信息化服务城乡规划管理,分析规划信息化现状与问题,探索规划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新路径,旨在通过规划信息化的高质量发展适应机构改革,促进空间规划向高质量转型。

詹庆明:机构改革背景下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从基础数据整合的视角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数字城市研究中心主任

通过比较城乡规划用地现状调查、国土资源土地利用调查、地理国情监测调查,系统地梳理了三类用地调查的内容相似和差异性,总结归纳出定义和内涵相似,比较适合进行用地代码直接转换的类别;定义和内涵有差异,需要经过一定规则进行处理才能转换的用地类别;以及定义和内涵差异较大,需要人工干预,不建议进行直接转换的用地类别。研究以武汉市青山区、化工新区及黄陂区为实例,针对梳理出来的三种转换策略进行了实际验证。为多规合一和下一轮的空间规划探讨了集成多种规划的国土空间调查思路和建议。

宋小冬:职住平衡  测度方法和规划指标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大城市,职住分离引起通勤交通总量上升,已有多年观察、验证,但是受基础数据、计算方法的制约,结论仍有局限。本研究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使用较精细的人口、经济普查资料,手机信令数据,以考虑通勤距离的密度估计法测度职住分离。提出职住零壹指数,并用平均通勤距离作统计验证,其结果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职大于住的单元,职工通勤距离偏长,居民通勤距离偏短,职小于住的单元,职工通勤距离偏短,居民通勤距离偏长。用预测区间带方法,筛选出函数拟合值和实际通勤距离差异较大的街道、乡镇,推测出现异常的原因。以零壹指数为自变量,平均通勤距离为因变量,进一步验证了职住越平衡,交通总量越小,反之通勤交通总量越大。和前人研究成果相比,计算的精确性,结论的可靠性有所提升,对城市用地布局具有指导作用。

刘耀林:自然资源体制改革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研究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博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

随着大数据热潮趋于理性,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赋能空间规划体系改革,为了实现分治式规划向合一规划转变,从对地观测大数据与社交网大数据协同、测度分异规律揭示人地关系和认知机理—建立模型—优化格局三个方面进行理性的探索和思考,构建多规合一的技术体系,促进大数据技术与规划业务的深度融合。

茅明睿:新兴城市数据采集及应用

城市象限创始人兼CEO

从2013年北京城市实验室成立以来,中国的规划行业兴起了一股利用新兴数据和数据科学技术进行城市研究和规划应用探索的热潮,基于手机信令、新浪微博、GPS轨迹、街景图像的各类研究与应用不断涌现,对城市的感知方法和认知维度不断拓展。作为行业的前沿探索者,城市象限通过多年的积累和广泛的尝试,逐步形成了一条从感知采集、认知分析到提升算法的相对系统的数据驱动规划的技术体系,构建了城市智能化规划方法论的雏型。其中部分成果在贵阳的规划工作中得到了落地应用。

在年会开幕式上还宣布了2018 年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优秀论文。

据悉,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将在深圳召开。

本文内容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学术委员会秘书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