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2019重庆城市专题推荐——千年筑城 > 正文

重庆城迈向近代化的快速之路

2019-09-03 09:19 来源:勘测之音

重庆城市发展的第二个阶段,重庆城市近代化高速发展过程。此阶段的发展始于光绪十七年(1891)开埠,后经抗日战争的战时首都、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西南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等,奠定了改革开放前夕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

重庆开埠至1929年城市扩张

1890年3月,清政府与英国签署《烟台条约续增专条》。1891年3月1日,重庆被迫开埠后,洋行、工厂逐渐在城区和南岸地区开办,重庆海关正式成立,也标志着重庆正式开埠。许多外国人来渝办厂和开设洋行。设在巴县城内的川东道署、重庆府署的官僚们不仅对外来的洋人恐惧,而且很陌生,他们最开始不允许外国人进入城市核心,害怕这些外国人在城内生乱。因而重庆城对岸的南岸(即今天南岸弹子石到龙门浩一带)就成为了英国人和随之而来的法、德、日、美等国商人和外事人员的首选之地,他们在此建码头、修仓库、开设洋行、公司、工厂等。光绪二十七年(1901),日本强租南岸王家沱设立专管租界,并迅速将其变成“内地的小日本国”。此后,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以及西方企事业的管理方式,开始给重庆带来深刻影响,封闭的重庆逐步走向了开放。在这一历史性的转变过程中,一批批近代民族工商企业陆续涌现,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城市基础设施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古老的封建城市由此向近代城市迈进。直到重庆1929年建市,重庆城市形成了南岸弹子石一带和江北城、重庆老城“两江四岸”齐头并进的城市发展格局。

重庆因其开埠,工商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城市空间却并未有较大的突破。辛亥革命后,四川陷入军阀混战中,重庆城市在各路军阀的混战中也没有得到较大的发展,保持得相对的稳定。到1921年,重庆设商埠督办处,筹办市政。1922年,将商埠督办处改为市政公所。1926年,改为商埠督办公署,拓展城区,开始进行城市建设。1927年,将商埠督办公署改为市政厅,任命潘文华为市长。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1927年,因修建朝天码头和嘉陵码头,拆除了朝天门城门和码头上的两段城墙。接着,因修建中区干道和南区干道,又拆除或掩埋了一些城门城墙。再后来,直接打开了可以打开的几个闭门,修建起道路,以沟通城内城外。城市向西的两路口、观音岩(张家花园一带)、南区路一带至菜园坝一带拓展。

1930年-1936年城市扩张

世纪二三十年代,是重庆市政建设力度较大的时期,也是重庆向近代化城市迈出重要步伐,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战时首都的西迁奠定基础的时期。

1927年-1933年,随着渝简马路的修建和完工,城市拓展由南向北,进一步扩展到了曾家岩、学田湾、上清寺、李子坝一带,江北也从江北城及刘家台一带向相国寺沿江发展。南岸却从龙门浩向海棠溪及黄桷渡(今天南岸后堡一带)、南平镇发展。

1937年-1946年城市扩张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大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工厂等相续迁入重庆城,使重庆一跃而成为战时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重庆市的范围也由原来的46.7平方公里扩张为300平方公里。

1939年2月,市政府奉国民政府令限全市机关、学校、企业等于3月10前疏散至市区周边。国民政府令中央、中国、交通、农业四银行沿着成渝、川黔公路两侧修建平民住宅。因而,全面抗战期间,重庆城市空间格局由沿江发展向西沿成渝公路,向歌乐山、陈家桥、北碚一带拓展,向南沿成渝铁路向九龙铺、钢铁厂迁建委员会拓展,同时经过南岸的则沿着川黔公路向南发展到二塘,向东由沿江向南山、黄桷垭、老厂一带发展,形成组团的城市发展格局。此次城市的发展基本上固定了后近30年的城市发展格局。直至抗战胜利、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重庆城市地位和建设才逐渐减弱。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阳建强:城市体检如何把脉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