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优化区域发展格局,长三角区域和粤港澳湾区发展需求同存异

2019-03-06 14:31 来源:第一财经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在5日李克强总理的《2019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体现。其中,更有 “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促进规则衔接,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便利化。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纲要。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经济带” 的明确表述。

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将在区域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今,两地区将如何区别定位?在未来的发展上会有和异同?

对此,已经连续进行了三年研究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煜波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从数字人才的流动角度对两个区域进行了详细比较。

重视科创

上海需要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而粤港澳大湾区在战略定位中同样有建立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表述。这当然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和发展。

2017年,陈煜波在研究中注意到长三角的数字化转型发展较快,杭州、上海等城市对数字人才吸引力极强,2018年则侧重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的数字人才。2019年,他和团队继续携手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中国联合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

“很明显上海是长三角的一个枢纽,粤港澳大湾区很难说哪一个城市是人才的枢纽。上海是从全世界和全国吸引人才再向长三角回馈。深圳从大湾区内部和国内吸引人才,香港是从全世界吸引人才,客观上很少跟内地进行联动。我们看到相似点,两个地方都有相似化的定位。” 陈煜波告诉第一财经。

研究显示,在人才吸引力方面,与国内大部分地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对数字人才的吸引力名列前茅。其中,相比于北京、武汉,粤港澳大湾区对数字人才更具吸引力,数字人才流入大湾区数量与反向流出数量之比分别达到1.41和1.58;和上海、成都相比吸引力不相上下;但与杭州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数字人才呈现净流出状态,从杭州流入大湾区的人才数量与反向流出的数量之比仅为0.77。

在国际范围内看,粤港澳大湾区对国际人才具有一定吸引力,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当前从美国、英国流入到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数量高于反向流出的数量,而从澳大利亚、新加坡流入到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数量则低于反向流出的数量。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人才流入/流出比最高的城市,高水平人才和数字人才流入/流出比分别达到1.65和1.68,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和保留率都居于前列。

此外,对国际高水平人才和数字人才都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城市还包括东莞、佛山和香港。但是,从教育背景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的毕业大学知名度较高,生源背景丰富,超过25%的人才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比超过30%。在人才专业方面,金融类专业排名较高,这与粤港澳地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相呼应;另一方面,计算机科学、电气和电子工程等技术性专业也较领先,意味着ICT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

“长三角一体化确实是比粤港澳大湾区目前更有条件。江浙沪是传统的中国教育中心,过去一两千年都是如此,上海和南京又是中国第二、第三大拥有最多高校的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最强的毋庸置疑是香港。” 陈煜波从现有人才学历和教育资源的角度分析,认为加强人才的流动性对两个地区都将意义非凡。

制造业升级转型

同样,两地的制造业升级转型也与人才流动相关。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加强大湾区产业对接,提高协作发展水平,支持东莞等市推动传统产业时转型升级,支持佛山深入开展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支持香港在优势领域探索再工业化。

从行业视角看,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劳动力排在首位,共超过800万人,占湾区劳动力比重超过40%,与全国水平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制造业的劳动力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6%。深圳和东莞两大城市的制造业劳动力优势突出,两者占比之和超过50%,其中制造业劳动力在深圳的占比高达28.3%,是广州和粤港澳弯曲平均水平的三倍多,东莞随劳动力总量不及湾区三大核心城市,但制造业非常突出,仅次于深圳。

“佛山有更多的本土的制造业品牌,珠海也有格力,东莞过去是大量代工,现在越来越多围绕着华为转成为了出口的加工制造业,还是有差异化的。”陈煜波说。

此前的研究显示,上海的高水平人才和数字人才在行业分布上比较均衡,ICT和制造是人才最集中的两大行业,消费品、零售、医疗、教育、金融等行业也具备良好的人才基础,在长三角地区的人才和产业发展方面处于引领地位。

浙江省表现出基础型和融合型数字经济并重的特点,各城市呈现差异化发展,比如杭州以发展ICT基础型产业为主,宁波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目标,金华则偏向于消费品、零售等小商品产业。

江苏省高水平人才和数字人才在传统产业的占比更高,以制造业为主的融合型数字经济发展突出。除南京以ICT为主导行业外,苏州、无锡和常州均以制造业为主导。

“长三角和粤港澳还是有不同的地方,有些是有差距的。”陈煜波说。在他看来,长三角的问题是,苏州是传统的外向型经济,但无锡和常州并没有能发展成像佛山、珠海这样的大型本土制造业基地,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而美的、格力智能制造已经走在前列了。苏州大多是外企留下的制造业,不像东莞都是民企,原生的转型动力很强。而香港探索再工业化,是因为现在面临制造业的空心化问题,需要基于数字经济转型进行再工业化。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阳建强:城市体检如何把脉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