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粤港澳表态,大湾区规划要这样落实

2019-02-22 08:39 来源:新闻综合

导读

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重点强调粤港澳三地要加强紧密合作,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2月21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宣讲会在香港召开,三地领导人分别发表讲话。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宣讲会于2月21日上午10:30-12:00在香港举行。来自粤港澳三地的领导人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所带来的机遇。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念修、广东省省长马兴瑞、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郭兰峰分别在会上发表讲话。共600名粤港澳嘉宾到场。

宣讲会现场。图片来源:凤凰卫视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

详解香港未来六大工作重点

林郑月娥在主题演讲时阐明了香港为何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何参与大湾区建设。她表示,香港特区政府未来的重点工作包括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大湾区内城市互联互通,推动青年创新创业,吸引资金和人才落户大湾区等。

林郑月娥指出,多年以来,香港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由开放的市场,结合“一国两制”和作为国际城市的优势,在国际竞争力排名中名列前茅。随着全球和周边经济体的竞争加剧,香港传统产业的优势正在缩窄,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保护主义抬头的今天,香港所面对的挑战更加严峻。

因此,我们必须力求创新、发展高增值和多元化的产业,为香港的经济注入新的动力。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其中一个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正好为香港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为港人特别是年轻人提供拓展事业的新空间、新机遇,香港必须抓紧这个难得的机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大湾区的发展,为自身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她补充道,香港在建设大湾区过程中的角色需要转向更加积极的参与者,而本届政府所提倡的政府新角色,也就是促成者和推广者,则有利于香港参与大湾区的建设,让全港市民都成为大湾区的受惠者。一国两制既是香港在大湾区的优势,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迈向国际的重要基础。“中央领导已经多次重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必定会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推进大湾区的建设,是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内涵,有利于保持港澳的长期稳定繁荣。并不会像有些人担忧的会导致两制的界限模糊,也不会导致香港的单独关税地位弱化,更不会让香港被内地同化。 ”

她表示,香港将会按照《规划纲要》的指导方向,积极地跟中央有关部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澳门特区政府携手合作,共同推进大湾区的建设工作,特区政府未来的重点工作包括了:

第一,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

第二,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第三,为优势范畴开拓发展空间。

第四,加强大湾区内城市互联互通。

第五,推动青年创新创业。

第六,充分用好香港的国际联系和国际网络,向海外推广粤港澳大湾区,吸引资金和人才落户大湾区。

具体到金融发展方面,香港是世界公认的顶尖国际金融中心,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排名第三,亚洲排名第一。除了与全球各个商贸中心有便捷的联系,并拥有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监管制度,更有战略性的地理位置。“香港不但可以借着大湾区的建设促进大湾区内生产要素高效流通,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把握大湾区的庞大人口和经济规模,推动香港金融服务业的发展。香港特区政府会继续与粤澳政府保持紧密联系,一同向中央政府争取落实推动大湾区金融合作的具体措施,促进大湾区内金融发展。”林郑月娥称。

在航空领域,展望未来的发展,香港国际机场对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整个国家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功能。林郑月娥表示,“香港特区政府会继续支持大湾区临近机场优势互补,并按照各自的独特性共谋发展,同时进一步扩大大湾区境内外的航空网络,积极发展多市联运,加快通用航空发展、及发展香港作为航空人才培训中心和航空融资和租赁中心,对推动整个大湾区发展的独特作用。”

而落实到创新发展方面,林郑月娥指出,国家一直大力支持香港的创新和科技发展,2018年5月,习近平主席亲自做出了批示,明确支持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按习近平主席亲自批示的精神,特区政府在过去一年获得中央支持配合的具体措施包括:一,实现中央科研基金过河跨境拨付到香港。二,与国家科技部门签署合作安排,以加强内地与香港的科研合作。三,确立中国科学院将在香港设立院属机构,推动其研究院在香港科学院的两个科技创新平台。第四,在香港成立大湾区院士联盟,促进大湾区内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之间的交流合作,凝聚区内的国家级科学家为大湾区科技发展提供意见。”

最后,在支持和引导青年创业方面,林郑月娥表示,香港特区政府鼓励香港青年参与大湾区的发展,并且着力为香港青年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更多发展的空间和机遇。目的是让大湾区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创新创业平台,香港特政府将通过资助与非政府机构合作,为在大湾区各式创业的香港青年提供创业补助、支援、辅导、引路和孵化服务。并会与广东省政府合作成立大湾区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联盟,建立一站式的咨询、宣传和交流的平台,支持香港青年创业者在大湾区发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念修

大湾区建设意义重大、使命光荣

香港与广东格局独特开放的优势,大湾区的建立将促进优势互补,对标纽约、旧金山、东京湾区等世界优势湾区,帮助我国在世界上掌握先机、赢得主动。

当前,粤港澳三地自身发展还面临着不小的问题,大湾区的建立将使三地有更多机会解决自身的问题,为三地的发展提供重要机遇。

第一,始终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

第二,始终坚持严格依照宪法与基本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维护港澳法制,依法依规、程序正当、权责统一。

第三,思想要进一步解放、行政干预要进一步减少,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市场创造有利条件、及时有效弥补市场失灵。

第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考虑广大民众的诉求,落实改善民生各项举措,要让三地民众享受到大湾区建设成果。

将充分听取港澳方面的意见建议,解决跨区域、跨领域、跨部门的问题,明确责任,切实做到有目标地操作,将政策落到实处。欢迎社会各界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广东省省长马兴瑞

举全省之力推进大湾区建设

马兴瑞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三地共同的重大机遇。“广东将抓住这个重大机遇,继续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落实,把大湾区建设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总牵引。”

在会上马兴瑞表示,近期将出台广东省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的落实政策,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地位,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大湾区发展。

着眼于一国两制下深入推进大湾区体制机制创新,加强三地在法律服务、金融、医疗等方面的建设对接,推进人流、信息流、物流的互动。

打造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布局建设联合实验室,共同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共同建设世界级机场群,聚焦产业发展,发挥三地综合优势,加快发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携手打造现代核心产业体系。

聚焦对外开放,推动大湾区企业联手走出去,共建一批重大合作发展引领平台,聚焦民生福祉,完善就业、创业的生活配套措施,推动港澳青年的创新创业,为港澳同胞在内地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粤港澳大湾区潜力巨大。商机无限,需要各方共襄盛举。

马兴瑞称,目前,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已经成立,近期将出台广东省《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即“三年行动计划”,在全省范围内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的热潮,让规划纲要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共同把粤港澳大湾区的宏伟蓝图变成广东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

积极部署,全力参与大湾区建设

澳门特区正在积极部署,全力参与大湾区建设。澳门特区将进一步发挥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平台的优势。重点打造服务湾区,服务泛珠的教育培训基地,中葡经贸服务中心和中葡双语人才培训基地等。

将切实发挥澳门的国际化优势,将大湾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建设有机衔接。同时对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的葡语国家合作,推动中国进入更多市场,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区。

积极参与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大澳门参与创新科技的力度。提升科技成果的转换能力,把大湾区建设成国际科技创新的高地。澳门将注重跟大湾区城市加强产、学、研的合作。

鼓励年轻一代在大湾区求学、就业、创新创业。澳门将继续为大湾区青年搭建凝聚智慧、共同发展的平台,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种文化共存的基地。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郭兰峰

介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内地很多企业都是通过香港逐步地接近国际市场。大湾区的建设是香港与内地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新时代,港、澳具有的独特优势仍然在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达到1.6万亿美元,相当于全区排名第11位的韩国。其中,香港为全球最为开放的市场,澳门人均GDP居全国首位,大湾区内广东省的九座城市GDP占全省的80%以上,粤港澳三地各有优势,有协同效益,且文化同源、语言同源。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具备三个特点:第一,突出贯彻落实一国两制,即使必须坚持的方针,也是非常重要的优势;第二,突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更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发展,规划纲要全篇都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理念;第三,突出科学把握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各显所能,例如,香港需要继续巩固金融、航运中心的功能,借助内地的广阔市场继续发展,同时,加快发展澳门的特色产业,如旅游休闲、中葡交流等,广东九市的定位在纲要中也各有描述。

信息、智能、生物技术是世界各国都在推进的重大技术,未来科技创新是重中之重,大湾区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一重要工作,因地制宜地推进科技产业体制的创新工作,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

本文来源:综合经济观察网、华尔街见闻、凤凰卫视资讯台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阳建强:城市体检如何把脉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