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探索规划创新,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2019-02-14 08:46 来源:北京规划国土

导 读

2月13日,在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厅召开了“新首钢城市复兴新地标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首钢集团公司、丰台区政府、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等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新闻发言人介绍新首钢发展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首钢地区规划以“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为总体目标,落实北京新总规关于“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京西高端产业创新高地、后工业文化体育创意基地”的定位。

规划范围约7.8平方公里,包括北区、南区和东南区三个部分。目前,市政府已审议通过北区、东南区的详细规划,南区详细规划待上报审批。

规划工作突出“搭建平台、院士领衔、多规合一、设计深化”的工作思路。以市规划院为主体,多位院士领衔,多家设计机构共同参与,从2007年以来,不断整合各专项规划,创新控规,形成“多规合一”的详细规划方案。

首钢北区鸟瞰图

新首钢地区规划的整体空间结构为“一轴、两带、五区”: 一轴为长安街西延长线;两带为永定河生态带、后工业景观休闲带;五区为冬奥广场区、国际交流展示区、科技创新区、综合服务配套区和战略留白区。规划重点突出六方面内容:

01 文化复兴

保护整体特色风貌,修补工业建筑。规划划定核心保护区、文化传承区和风貌协调区,工业建筑和构筑物能保则保、能用则用,进行保护式修补,实现功能活化。

首钢滑雪大跳台效果图

延续文化脉络,活化线型遗存。规划保留40公里的现状铁路专用线,改造为铁轨绿道;保留9公里的现状气体传送管廊,改造为空中步道。

传承“山-水-工业”特色景观。规划形成“望山、观水、展现工业遗产”的景观视廊,亮出西山天际线。在保留利用原有建筑和构筑物的基础上,强化对新建建筑的高度控制。

02 生态复兴

依山傍水的新首钢

两带贯通,生态重构。规划沿钢铁工业主流线规划后工业景观休闲带,进行焦化厂棕地治理,形成由工业遗址公园、月季园构成的公园链,成为工业遗产保护、文化体验、体育健身融为一体的景观活力带。规划永定河生态带,开展石景山山体修复,对一耐厂和白庙料场进行棕地治理,形成山水生态带。

建设绿色生态示范区。以C40正气候标准为要求,规划五十年暴雨零影响的海绵系统。将工业设施改造利用为雨水花园等生态设施。

03 产业复兴

抓住冬奥契机,通过工业建筑改造,承接“体育+”产业、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和高端商务金融产业。

“体育+”产业方面,利用秀池和群明湖周边的炼铁厂、动力厂和电力厂区域改造为冬奥广场区。将工业资源活化利用为冰雪体育休闲设施,承接体育科技、体育传媒、体育创意等高端“体育+”产业,打造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区。

冬奥广场群明湖效果图

科技创新产业方面,将机械厂、特重车间改造为城市织补创新工场,建设科创孵化器和加速器,发展科技研发、人工智能等高精尖产业。将二炼钢、联合泵站改造为前沿科技引领区,承载科技龙头企业总部,科技独角兽企业和科技金融服务业。

文化创意和高端商务方面,将三炼钢、线材厂、型材厂等大尺度工业厂房建筑改造为国际交流展示区,承载国际化文化创意和国际商务服务功能。

04 活力复兴

建设国际化城市活力区。高品质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和首钢东南区;规划特色书店、露天音乐会等城市活力节点,塑造城市文化活力和国际化氛围。

建设公交优先、慢行优先的人本交通示范区。规划三条轨道交通线路,轨道交通站点750米覆盖率达到98%。规划空中-地面-地下三层次步行网络,串联各活力节点及公共开放空间。

05 减量双控

规划以保定建,不搞大拆大建;规划总用地规模约776公顷,南区规划战略留白区约20公顷,为未来留有空间。减量增绿,实施人口规模和建筑规模双控;规划总建筑规模约682万平方米。

06 创新精细化规划管控体系

采用多规合一的综合管控体系。通过 “控规”图则+“场地设计+绿色生态+建筑风貌+地下空间”附则的管控体系,实现规划、园林、人防、交通等要素统筹协调。改变单纯以规划指标管理的传统模式,将城市设计、绿色生态等要素纳入附则,指导规划审批。

通过精细化的规划设计与管理,将新首钢地区建设成为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典型范例,建设成为传承中国工业文明和彰显民族创新精神的城市更新的标杆工程,建设成为无愧于新时代的首都城市复兴的新地标。

现场答记者问

Q.新首钢地区规划围绕典型的老工业区转型发展,推动城市有机更新,那么规划有什么特点、特色和创新呢?

施卫良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总规划师、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新首钢地区的规划是一个长期推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可以说是“十年磨一剑”。从2005年到现在,规划部门、项目团队和首钢总公司共同探索规划创新,持续开展规划研究和专项研究,项目从规划到实施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获得了国内外业界的广泛认可,也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一系列奖项。

十几年来,规划团队从整体规划到项目深化,从综合专项到要素深化管控,从规划方案到规划实施,全过程地服务首钢的转型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战略研究 凝聚共识

项目团队从2005年开始进行战略研究,凝聚共识。在首钢停产之前,就谋划搬迁改造发展战略,开展改造规划、工业资源、污染环境等专题研究,围绕保留还是拆除等方向性问题汇聚企业、政府和社会共识,保障首钢停产搬迁工程的顺利实施。

第二阶段:聚焦复兴 引领创新

2010年首钢停产后,项目团队为推动首钢老工业区复兴开展首钢整体控规和综合专项研究,以保护工业遗产、完善城市功能,统筹区域发展为重心,确立首钢带动城市与区域转型发展的综合规划体系,引领首钢老工业区的系统转型。

从2013年开始,将生态发展理念融入到规划之中,围绕绿色生态、城市风貌和城市设计、地下空间等专题开展研究。通过创新理念、技术、标准、政策,解决老工业区改造中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支撑首钢逐步实施改造工程,彰显老工业区绿色生态的全面转型发展特色。

第三阶段:多规合一 精准实施

2015年,随着冬奥组委落户首钢,进入了“多规合一、精准实施”的阶段。首钢长安街以北地区成为转型先行启动区,对整个首钢规划开展了以一张蓝图绘到底为目标,搭建详细规划层面“多规合一”技术平台和协调管理平台的工作。通过统筹控规、专项规划、分区深化设计和重点项目设计等工作,将动态、精细化的技术综合和管理协调工作落实到规划管理和规划审批之中,保障老工业区转型目标和创新发展理念精准落地。

2017年以后,按照新首钢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的要求,落实新版总规减量提质的目标,结合前期规划实施中的经验和问题,启动了首钢南区控规的编制,进一步为首钢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也进一步创新规划的体制机制。

应该说首钢地区的规划探索,对于当前的规划体制机制改革,有以下三个方面可借鉴的地方:

·一是多目标整合,促进全面转型规划。立足全局,突破一亩三分地思维,不仅注重城市结构优化、厂区土地开发等空间目标,也更加注重区域整体发展的联动、新产业链构建、污染治理、特色风貌和文化传承等全局性目标,带动“城市、老工业区、企业和人”的全面转型发展。

·第二是多阶段跟进,规划全程参与。面对长期艰巨的转型任务,立足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多阶段全过程,抓住老工业区转型的不同阶段主要矛盾,以规划逐渐推进老工业区的改造从战略走向策略,从策略走向方案,从方案走向实施。实现规划“持续性”和“动态性”的统一。

·第三是多主体协同,规划全方位落地。搭建规划协作平台,融合作为管理方的政府、作为实施主体的首钢还有专家、智库等多方主体,汇聚规划、建筑、景观、产业、能源、生态、交通等多专业力量,建立多主体和多专业的协同工作机制,共同谋划和实现转型发展蓝图。

Q.施院长您好,能否介绍一下目前新首钢地区规划工作的开展情况?

我们目前正在开展首钢南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前基本工作已告一段落,正在修改完善,准备上报市政府。南区的控规依据了新版北京城市总规,进一步落实“留白增绿,减量提质”的新要求:

首先,是规划了大尺度生态空间,也考虑了战略留白。同时与石景山分区规划进一步对接,做好减量,严控人口规模和建筑规模,保持适宜的人口密度和建设强度。

第二,进一步将文化保护与复兴发展统筹起来。在延续场所工业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塑造有文化魅力和城市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同时,为了促进与周边区域的整体协调,规划增设了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这也是为了更好地为周边的人民群众服务,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三,在规划过程中进一步加强规划机制创新。将弹性预留、区域统筹、 “多规合一”精细化管控纳入到整个规划体系当中,也更好地适应未来首钢有机更新的发展模式。可以说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阳建强:城市体检如何把脉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