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2018城市专题推荐—杭州—天堂硅谷—创新创业 > 正文

与时俱进谋创新 走在前列显担当——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工作扫描

2018-10-16 17:06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换届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各部门、工委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想,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在立法、监督、代表工作以及自身建设上创新实践了一系列新方法、新机制、新模式,推动我市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走在前列,致力于在“干好一一六、当好排头兵”中更好发挥人大作用,为杭州建设世界名城、打造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窗口”作出新贡献。

健全请示报告制度 坚定人大政治方向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为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宪法、法律法规,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2018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结合人大工作实际,在全省率先制定了《中共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进一步健全向市委请示报告制度的实施办法》,创新作出将市委领导落实到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的制度安排,从制度层面让人大向市委请示报告工作有章可循,有力推动人大机关政治建设,确保人大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请示报告制度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有效工作机制,也是组织纪律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人大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是全方位、全过程、无条件的,也是具体的、现实的。只有经常地、主动地、及时地向党委请示报告,才能确保人大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一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维护市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识和执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突出政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进一步厘清“请示”事项和“报告”事项,“重大”事项和“一般”事项的区别,明确请示报告的具体事项清单及办文程序,做到能量化、具体化、规范化、程序化。

一是明确每年向市委报告全面工作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每年至少向市委作一次全面工作情况报告。报告内容涵盖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情况,贯彻执行党中央和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情况,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情况,常委会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自身建设等情况,并要求及时汇报下一年工作思路和工作要点。

二是明确向市委请示的重大事项清单。包括参加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有关事项,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筹备工作方案,市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年度立法计划的制定和重大调整,市人大常委会年度监督计划的制定,市人大常委会决定重大事项,市人大换届选举、选举我市出席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有关事项,以市委名义制发文件、举办会议,提出召开全市人大工作会议、全市立法工作会议等重大会议建议方案等,均及时向市委请示,按照市委的决定和要求抓好落实。

三是明确向市委报告的重要工作清单。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执行党中央和省市委重要决定情况、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议题安排、常委会党组民主生活会情况、省人大常委会统一布置的重要工作和重要活动、常委会或常委会党组重大活动情况等均及时向市委报告。

构建人大新闻宣传 “大宣传”全媒体格局

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在常委会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主动适应人大新闻宣传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发挥媒体融合的新动能和新优势,积极构建起人大新闻宣传“大宣传”全媒体格局。

一、树立“大宣传”理念,构建人大新闻宣传新格局

以“大宣传”为理念,引领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在视野、思路、内容、手段、载体、机制等方面追求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和更高效能。一是加强策划,打好人大宣传主动仗。及时制定年度宣传计划,做到全年宣传早谋划,重点工作精策划,“三会”宣传细策划,加强人大依法行使职权的宣传,打好宣传主动仗。二是围绕中心,唱响人大宣传主旋律。通过专题报道、系列报道、主题报道,集中反映我市各级人大在推动全市中心工作落实、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职能作用情况。去年以来,先后推出了推广监督治水APP、“最多跑一次”改革调研督查、设立“杭州国际日”等专题报道;推出“建世界名城、人大代表在行动”专栏,连续刊播10余篇反映我市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履职的系列报道;围绕我市“立法三十年”推出主题报道,取得较好社会反响。三是上下联动,搞好人大宣传大合唱。健全通讯员队伍和通联平台机制,加强与区、县(市)人大的沟通协作,使队伍更加健全、制度更加完善、联系更加紧密,全市人大新闻宣传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二、借助全媒体平台,扩大人大新闻宣传覆盖面

研究室注重集结各类媒体资源和优势,推进人大新闻宣传向多角度、立体化报道转变,不断提升人大新闻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一是依托主流媒体,做深人大新闻宣传。通过通讯、综述、电视访谈、专题、专栏等形式,宣传我市各级人大在推进世界名城建设中依法履职、积极作为情况,发出杭州人大“好声音”.今年市县乡三级全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后,邀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浙江日报、杭州日报等中央省市媒体对票决制工作和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监督周”活动进行广泛报道,有效提升宣传质量和影响力。二是集聚都市类媒体,做活人大新闻宣传。注重发挥都市类媒体内容丰富、语言生动、贴近民生的优势,去年组织的《杭州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听证会,钱江晚报、都市快报等多家都市类媒体的报道表达了不同观点和市民心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三是借势新兴媒体,做广人大新闻宣传。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利用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宣传人大工作。目前“杭州人大发布”微信公众号已推送微信231条,总用户数达到10798人。借助浙江新闻客户端、杭州发布、杭+新闻APP等新媒体,推送人大信息,拓宽宣传渠道。“侠客岛”、浙江新闻客户端推送的表决国际化促进条例、决定设立“杭州国际日”等内容,阅读量分别达到10万+、20万+.四是专注人大报刊,做专人大新闻宣传。精心办好《杭州人大》、杭州日报“人大视窗”、杭州电视台“我们圆桌会·人大视窗”、杭州电台“人大在线”等人大宣传主阵地,宣传我市各级人大依法履职的好经验、好做法,各级人大代表的履职风采。

坚持党的领导 发挥立法主导作用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按照“着眼全局、突出重点、体现特色、提高质量”的定位,从制度上和法规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为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提供法制保障。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人大主导立法的根本遵循

一是讲政治,立法工作积极向市委报告。在立法中主动向党委报告,牢牢把握地方立法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党领导立法的相关制度建设。协助市委出台加强党领导立法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党领导立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方法,明确党组向市委报告的重大事项范围。牵头起草了重大立法事项向市委报告的实施办法,规范党组向市委请示报告立法重大事项工作程序,明确了向市委报告重大立法事项和重点立法项目的范围,规范了请示报告的程序。二是顾大局,立法全面保障党委重大决策部署实施。深入贯彻省委关于“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对现行有效的92件地方性法规进行清理,并将“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融入制定新法的过程。围绕建设世界名城,及时制定城市国际化促进条例,在全国最早通过立法促进城市国际化。

二、发挥常委会党组领导核心作用是人大主导立法的关键

一是加强对立法工作的政治领导,把好方向。党组坚决贯彻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和各项要求,领导制定好立法计划、立法规划。

二是协调解决立法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管好大局。坚持求大同存小异,妥善化解意见分歧,保证立法计划的切实可行。

三是加强立法干部队伍建设,抓好保障。及时组建十三届立法咨询委员会,设立立法研究所,充实工作力量,为立法工作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

三、紧扣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立良法促善治

一是主导法规立项。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掌控立法规划、计划编制,主导引领立法,确保立法计划项目与各项改革决策紧密衔接。

二是主导法规起草。每部新立、修订、重大修改的法规都成立起草小组,对政府牵头起草的法规,人大有关专委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全程介入、把握动态。

三是主导法规审议。充分尊重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意见建议,坚持一二审并重,保证条例顺利通过。四是主导法规实施,高度重视法规宣传和执法检查,深入开展立法后评估和实施效果报告,提高地方性法规的权威性、严肃性和执行力,确保法规在运行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

市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

从今年1月开始,市人大常委会开展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专项监督活动,通过市区联动、组织代表调研走访、旁听庭审,持续深入开展监督。市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召开府院联席会议、学习先进地市经验、修改完善制度、开展专项整治、落实考核责任等措施,不断提高出庭应诉率,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从去年的37.69%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52.07%.

一、人大监督出实招

内司工委起草了《市人大常委会开展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专项监督方案》,制订监督计划,明确监督重点与方法。一是持续跟踪。按照年初有计划、年中有动作、年末有总结的思路,相继开展了走访调研、组织代表旁听庭审等工作,主任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的报告,常委会还将于12月听取和审议相关调研报告。二是市区联动。根据监督方案,区、县(市)人大常委会也通过列入常委会议题、主任会议议题、专项调研课题等形式开展监督,全面营造共同推进的氛围。三是组织代表旁听。按照代表“全发动、全覆盖、见全程”的要求,市和区、县(市)人大常委会广泛发动各级人大代表旁听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并对出庭表现进行测评。截至6月底,有57名市人大代表旁听了6起案件审理活动,285名区、县(市)人大代表旁听38起案件审理活动。

二、监督结果初见效

一是领导重视。市委出台的《2018年全面深化法治杭州建设工作要点》,把健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机制作为工作要点之一,通过开展“两高一低”专项整治,建立季度通报制度,出台相关措施,提高负责人出庭应诉率。

二是改进制度。市政府出台《杭州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管理办法》,对负责人的范围、必须出庭的案件等予以明确,并要求出庭应诉率应达到60%以上。相关区、县(市)政府中也出台了具体的配套细则。

三是形成共识。市法院与市政府召开两次府院联席会议,就落实负责人出庭应诉责任,加强对负责人出庭应诉能力培训,提升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成共识,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意见》。

四是专项整治。人大的监督推动市政府针对性开展“两高一低”专项整治活动,落实了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从源头上减少纠纷、降低发案量、健全责任倒查机制、强化学习培训等10余条整治举措,相关区、县(市)政府也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开展针对性整治活动。

规范“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会的探索与实践

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

近年来,市和区、县(市)人大不断规范“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会。尤其是富阳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在政情报告会上引入代表“问政”,推动解决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强化政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的主动意识,激发人大代表履职热情。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通过深入调研、总结相关经验,召开全市代表工作交流会,对在全市范围内规范“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会并引入代表“问政”互动环节作出了部署。

一、规范的必要性

一是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需要。规范“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会并引入代表“问政”互动环节是对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具体体现,是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扎实举措,是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

二是有效呼应代表票决制工作的需要。在年初人代会对民生实事项目进行票决后,通过年中的报告会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互动交流,提出意见建议,形成年初有票决、年中有互动、年底有测评的民生实事项目推进完整闭环,有助于推动民生实事项目顺利完成。

三是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需要。通过规范“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会,并引入代表“问政”互动环节,使报告会不仅全面检验政府半年度工作,而且通过人大代表与政府负责人的互动交流,反映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人大代表、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期盼。

四是强化政府自觉接受监督意识的需要。通过互动环节,在政府与百姓之间搭建“连心桥”,为民情民意上达开辟“直通车”,客观上起到了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的积极作用。

二、规范的具体举措

在全市代表工作交流会上,要求各区、县(市)要统一思想,落实举措,变“盆景”为“风景”,努力把规范化的“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会,打造成我市代表工作的新亮点。

一是充分调研,广泛征集问题。组织人大代表在会前通过进代表联络站、集中视察、走访选民、座谈交流等形式,广泛收集群众关心的问题和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形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热点的互动问题。

二是统一要求,规范名称程序。将会议名称统一为“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会,要求法院、检察院以现场或书面形式报告工作,同时引入代表“问政”互动环节,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直面问题、口头作答,对于能够马上办理的要给出时间表和任务书。

三是落实责任、强化跟踪督办。人大常委会及相关部门对互动问题和政府提出的举措进行详细梳理,落实好责任单位和解决措施,并向人大代表和市民进行反馈。对一时无法解决的,由所涉部门负责人做好说明和解释工作。对人大代表和市民意见较为集中的问题,组织代表开展专题监督,进行跟踪问效。

推进人大预算联网监督

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

根据全国人大、省人大关于推进地方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的部署要求,财经工委在市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结合我市预算监督和财政数据信息化实际,积极探索推进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在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并以此作为进一步掌握财政数据,提升监督实效的手段。

一、深入调研、明确系统功能定位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分阶段实施、一体化推进”的思路,在全面分析我市预算监督业务短板的基础上,明确了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以实效为检验的开发目标,合理确定了联网监督系统作为互联共享信息平台、综合研判应用平台、高效便捷服务平台的功能定位,并明确了联网监督系统的建设内容:即建立预算监督数据中心,全面掌握财政、审计、发改、国资等部门的预算监督数据,逐渐形成全口径、全方位的政府预算数据库;建立预决算监督体系,重点建设基于全口径数据的查询模块、基于数据关联的分析模块和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预警模块;建立预算监督辅助系统,包括搭建代表参与预算监督平台、构建预算监督法律法规库等。

二、建用并举、努力提高监督成效

在设计开发过程中,财经工委采取“边建设、边应用、边完善”的方法,一手抓系统开发建设、一手抓联网监督工作,力求以实践来检验系统设计的可行性。一是紧扣时间节点开展同步监督。4月份项目启动之际,正逢预算指标下达时间节点,因此,优先设计开发系统功能,重点监督市财政局预算指标系统运行情况。二是针对突出问题开展重点监督。针对预算执行刚性不足的问题,在系统建设中,设计了专门分析模块查找此类问题,通过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和指标下达一致性比对,及时掌握相关情况。三是根据法定要求开展全面监督。我市以“一个报告四本账”的形式实现了政府预算全口径管理,但对于预算具体内容完整性把控是否到位尚难以判断,因此,在系统建设和应用过程中,通过功能模块对科目层级比对分析,满足预算审查工作中的现实需求。

我市的联网监督系统,具有以下特点与优势:一是数据真实性,以数据仓库系统数据汇集层为数据源,排除了人工干预的可能,从源头上确保了数据可信度,奠定了预算联网监督的稳固基础;二是功能实用性,在开发过程中以解决问题为设计思路,预警、分析等功能都借助大数据应用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开展工作,为预算监督提供了技术支撑。三是系统安全性,系统整体部署于政务云平台,对用户也进行分组管理,拥有了完整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四是操作便捷性,系统以面向代表为设计基础,尽可能将数据以图表等形式直观展示,辅之以模糊搜索、查询,体现了化繁为简、通俗易懂的应用目的。

首创“移动互联网+人大监督”新模式

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

在剿灭劣Ⅴ类水的监督工作中,市人大常委会依托“杭州河道水质”APP,开发建设了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监督治水的APP平台,组织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就近、就便参与监督治水。截至2018年7月底,平台已建立各类代表账户2118个,监督河道1217条(段),各级代表参与巡河活动33686人次,参与监督河长工作2791人次,巡河投诉的问题全部得到处理。

一、主要做法

一是抓好三大环节。突出平台研发、试点应用、培训推广三大环节,委托浙江大学团队完成APP平台研发。APP平台先在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开展试点,通过多种途径反馈试用情况,并及时优化改进。2017年5月25日,APP平台正式推广使用,市、区两级人大常委会通过组织培训,让各级代表迅速熟悉并掌握APP的使用,尽快进入监督角色。

二是遵循三个原则。APP平台建设遵循资源整合、协同共享原则,高效便捷、实时互动原则,深化应用、长效管理原则,力求做到实用好用。

三是实现四大功能。1.河道信息查询功能,按照就近、就便原则,每条(段)河道落实若干名人大代表作为治水监督员,将代表信息与河道信息进行匹配,实现代表对河道名称、位置、范围、责任河长及水质实时监测数据的快速查询。2.代表监督履职功能。代表通过日常巡河、监督河长和投诉问题三种方式,实现对联系河道治水工作的监督。比如投诉模块,实现反映问题经后台系统即时发送给河长和治水办,督促河长尽快解决并在5个工作日内反馈。3.代表履职统计功能。采用系统自动统计方式,对代表监督治水工作进行分级、分区统计,为市和区、县(市)两级人大掌握代表履职情况提供参考。4.标准规范收录功能。对现有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技术标准及涉水法律法规进行整理收录,方便代表查询。

二、创新亮点

一是工作理念创新。“人大代表监督治水平台”成功将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应用到人大监督工作中,提升人大监督的信息化、智慧化水平。

二是监督方式创新。微监督发挥大作用,通过APP平台,监督工作实现每个问题从发现、处理到反馈,都形成一个高效运转的闭环,为杭州的治水剿劣增加了数千双眼睛数千条腿,使监督格局从“以点带面”拓展到“点面结合”.

三是履职形式创新。从“集中行动”到“就近就便”,让代表履职不再受时间空间限制,监督工作可以随时发力,一线监督使代表荣誉感、河长责任感、群众获得感同步提升。

深化专项监督 提升监督实效

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在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服务保障工作专项监督中,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依法履职,把握关键环节,提升监督实效,积极助力市委、市政府“六场硬仗”,取得良好效果,教科文卫工委为此获得了服务保障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集体嘉奖。

一、主要做法

教科文卫工委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17年监督工作计划,早打算、早谋划、早安排,及时将专项监督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服务保障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作为贯穿全年的重点工作。

从4月到6月,教科文卫工委主动加强与省筹备委员会、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城区和学校的对接,实地走访、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并就专项督查重点和方向等问题,多次与市教育局进行讨论。制定市人大常委会专项督查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专项督查的指导思想、督查内容、组织领导、具体安排和工作分工等具体事项。

月中下旬,由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分三组赴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拱墅区、西湖区和余杭区,视察杭四中、浙江财经大学、黄龙体育馆、浙大附中、杭州师范大学、仓前中学等场馆设施建设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相关城区和学校有关筹备工作情况汇报,提出意见建议。

在运动会召开前夕,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再次带队,对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餐厅、足球场地及辅助用房、运动员宿舍、医疗点、周边环境等服务保障工作进行跟踪督查,提出具体要求。

二、工作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围绕中心。聚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善于发现利益或矛盾焦点,找到监督工作的着力点。通过开展全国学生运动会服务保障工作专项督查,不仅为专项督查2018年国际泳联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服务保障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有益启示,更重要的是通过履行法定职责,能够更好融入到全市的中心工作当中。

二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善于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开展监督,在短短的两个月当中,组织两次大规模的督查活动,通过“督查-回头看”,为运动会的顺利举办把脉问诊。这是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方式上的“创新探索”,有效推动了相关审议意见的落实,促进和保障了运动会服务保障工作的改进和提升。

三是必须坚持讲究实效。通过深入细致开展督查活动,把握关键环节,从“安全保障、医疗卫生保障、食品安全保障、环境保障、交通保障”五个方面,详尽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整改建议,为运动会服务保障工作的后续整改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以大调研制度化提升人大三农工作水平

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

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以落实市人大常委会中心工作为基点,探索实施了基层联系点制度,充分发挥农委委员和专业代表小组成员主体核心圈、各区、县(市)“三农”工作联系点重点圈、政府对口联系部门参与圈作用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点三圈”工作法,并结合“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坚持每月到基层联系点开展调研,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今年6月底,先后调研了10个区、县(市),41个乡镇(街道),59个行政村(社区),34家农业龙头企业,全部6个农口政府部门;走访了46名市人大代表,近300户农户,撰写了调研报告18篇,帮助萧山区戴村镇上董村、桐庐县横村镇九岭村对接政府相关部门和有关农业企业,推动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

一、主要做法

一是紧扣中心抓统筹。在开展基层联系点调研走访时,注重将推进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机结合起来。在查看民生实事项目农房改造完成进度和质量的同时,也查看村庄的整体规划、美丽庭院建设、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等建设,有效增强调研的针对性。

二是聚焦问题抓深化。围绕提升农民的获得感,立足需求性、普惠性、可行性、时效性,开展向农口政府部门、市人大代表以及农村党员干部、农业企业负责人、普通农户征集问题,并将梳理后的问题与政府部门精准对接,共同推动解决。

三是转化成果抓督查。对于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桐庐县横村镇九岭村,农工委通过帮助实施中药材种植、光伏产业、创业楼建设、电商平台、民宿发展、农房改造等项目,助推集体经济发展。针对农村集体资金利用的问题,农工委结合建议办理,多次调研对接,推动萧山将村集体闲散资金纳入区农资基金专业平台进行盘活使用。

二、下步打算

提高站位谋选题。进一步增强调研针对性,重点将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粮食功能区建设、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等内容,科学选取基层联系点调研课题。

完善制度拓深度。进一步提高调研含金量,通过条块结合调研、联动调研、持续调研,确保基层联系点调研内容有成果,调研课题有实效。

整合资源破难题。进一步提升调研影响力,加大推进落实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稳定。

创设合力推进杭州城市国际化新平台

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外事工委

月27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作出决定:自今年起,将每年的9月5日,设立为“杭州国际日”.设立“杭州国际日”得到各方面的一致好评和积极响应,认为此举是传承G20杭州峰会理念和精神的法治创举,是促进杭州国际化的点睛之笔。

在2017年8月,民宗侨外工委会同市有关单位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向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提出设立“杭州国际日”的建议,历时8个月,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为设立“杭州国际日”,凝聚各方力量合力推进杭州城市国际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设立“杭州国际日是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创新举措。设立”杭州国际日“,创设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新载体,打造展示杭州独特韵味别样精彩金名片,搭建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城市国际化大平台,为加快推进杭州城市国际化发挥人大应有的作用。

二、设立”杭州国际日“是巩固扩大G20杭州峰会成果的有效载体。将G20杭州峰会的举办日设立为”杭州国际日“,搭建常态化活动载体,有利于全市上下保持和弘扬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的理念、作风和精神,使之成为杭州践行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设立”杭州国际日“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的实际行动。近年来,杭州已经举办了”杭州国际日体验活动“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引起了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国际友人的关注。设立”杭州国际日“,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以”杭州国际日“为主框架,策划举办多层次、多领域的国际交流活动,营造齐心协力推进杭州城市国际化的浓厚氛围。

四、设立”杭州国际日“是依法履职主动作为的责任担当。根据《杭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清单》和《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的有关规定,设立杭州市的永久性节庆日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职权。

五、设立”杭州国际日“是合力推进杭州城市国际化的崭新平台。设立”杭州国际日“有利于提升杭州的国际知名度,有利于创新城市活动载体和对外文化交流平台,有利于拓展市民的国际视野、提升市民的国际素养。”杭州国际日“将成为面向市民宣传普及国际化理念的”放大器“,成为推动城市国际化发展重点领域深化发展的”聚光器“,成为推进杭州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助推器“。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阳建强:城市体检如何把脉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