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关于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2018-06-11 09:59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导读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批复》,自2017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此举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在不同场合发表重要讲话。本文为相关汇总。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批复》,自2017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此举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在不同场合发表重要讲话。本文为相关汇总。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申遗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利用,要总结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理念,健全长效机制,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传承下去。

——2017年7月,习近平在“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上的批示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2017年6月18日,习近平关于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批示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强化主体责任,加强协同配合,对全国文物安保状况搞一次排查,完善安保措施,堵住监管漏洞,严打文物犯罪,对失职渎职行为严肃问责,切实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管理好、守护好。

——2017年4月,习近平在“舆论关注北京明十三陵文物盗窃案”上的批示

要加强古代遗址的有效保护,有重点地进行系统考古发掘,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要统筹安排,申报项目要有利于突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体现中华民族精神追求,有利于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

——2016年7月,习近平在关于良渚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标示中华五千年文明建议上的批示

要增强城市宜居性,引导调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2014年12月20日,习近平在庆祝澳门回归1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由来已久,这是典型的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折射出一些领导干部扭曲的政绩观,要下决心进行治理。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文化,是城市文脉的体现和延续。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强化创新理念,完善决策和评估机制,营造健康的社会氛围,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让我们的城市建筑更好地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2014年9月,习近平在“舆论聚焦中国建筑文化缺失”上的批示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在考察北京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的讲话

修旧如旧,保留原貌,防止建设性破坏。

——2014年1月,习近平在关于拟筹建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研究意义上的批示

当历史的尘埃落定,一切归于沉寂之时,唯有文化以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形态留存并传承下来,它是我们民族独立品格的历史凭证,也是我们满怀信心走向未来的坚实根基和力量与智慧之源。

——2014年,新华社“习近平在福建保护文化遗产纪事”

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美丽城镇。

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

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事。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关心和爱惜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财富,我们民族的精神和独特的审美情趣、独特的传统气质,才能传承下去。……倡导珍爱文化遗产的文明之风,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如果说,以前无知情况下的不重视还可以原谅,那么,现在有认识情况下的不重视,那就是意识问题、政绩观问题。

——2006年6月10日,习近平(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在“文化遗产日”调研时的讲话

生态资源、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生态资源遭到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就会恶化;风景名胜受到破坏,观赏价值就大打折扣;文物古迹遇到破坏,人文价值就荡然无存。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是发展旅游的基础,一旦破坏,旅游经济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004年10月9日,《之江新语》,《“无烟工业”也要可持续》

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领导者,既要重视经济的发展,又要重视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保护。发展经济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文物,保护好名城,同样也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二者同等重要。因此,在经济发展了的时候,应加大保护名城、保护文物、保护古建筑的投入,而名城保护好了,就能够加大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二者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保护好古建筑有利于保存名城传统风貌和个性。现在许多城市在开发建设中,毁掉许多古建筑,搬来许多洋建筑,城市逐渐失去个性。在城市建设开发时,应注意吸收传统建筑的语言,这有利于保持城市的个性。

——2002年4月,习近平(时任福建省省长)为《福州古厝》一书作序

推进城市建设这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妥善处理好的八个关系:上与下、远与近、旧与新、内与外、好与差、大与小、建与管、古与今。

“古与今”着重论述的是如何处理传统历史风貌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关系。习近平说:“我们认为,保护古城是与发展现代化相一致的,应当把古城的保护、建设和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1992年1月24日,习近平在《福建日报》的署名文章《处理好城市建设中八个关系》

十八大以来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文件一览

·文物建筑开放导则(试行)(2017年)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通知(2017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年)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等部门关于印发《中国传统村落警示和退出暂行规定(试行)》的通知(2016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2016年)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2016年)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公报全文(2015年)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4年)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的通知(2014年)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坚决制止破坏行为加强保护性建筑保护工作的通知(2014年)

·住房城乡建设部 文化部 国家文物局 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2014年)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2013年)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2012年)

·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规程(试行)(2013年)

整理: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阳建强:城市体检如何把脉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