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城市推荐专题-东莞-畅游东莞-民俗文化 > 正文

东莞民俗风情概览

2017-10-19 16:50

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是东莞最热闹的景致。每年农历五月,东莞市水乡各镇区都有自己一个龙舟节目。东莞的龙舟队曾多次在香港、澳门、加拿大、新加坡及本地举行的国际龙舟比赛中都夺得金杯。沙田镇还获得中留龙舟协会授予的“龙舟之乡”称号,在东莞市,龙舟竞渡早已发展成为一项群众踊跃参与的大型体育活动了。竞赛形式有两种:一是友谊赛,群众称之为“趁景”,不设奖品,也不需要主办单位组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龙舟在江面上相遇,往往会自发地进行比赛,这种比赛没固定时间、路线,聚散自由。另一种比赛形式是“放标”即“赛龙夺景”,群众称之为“斗标”、“斗大景”、“斗景尾”等。万江区由区府主办的龙舟竞渡场地,设地东江支流上,每次比赛的线路全程在30公里至40公里之间,共需3小时左右。参赛的龙舟起码有十几条,加上一些“趁景”的龙舟,总数往往超过五十条,是一项跨区甚至跨县的体育比赛。开赛之日,一江两岸,彩旗招展,人山人海,逾十万观众。

东莞“卖身节

卖身节相传始于明朝万历年间。每年二月初二开耕节,没有土地的农民自发来到东坑找雇主,茶摊、食挡、小农具、日常用品、农贸物资、杂物随之而设,形成了”卖身节“.解放后成为集工商、农贸、文化、娱乐、民俗于一体的民众节日。近年,由镇政府推广,成为东莞市独有,最具民俗特色、最具影响力的节日。

东莞荔枝节

东莞素有”荔枝之乡“的美誉,以色、香、味俱全的荔枝而闻名中外,”食之令人畅然意满“的东莞荔枝被誉为”岭南第一品“.

东莞荔枝栽培历史悠久,《元一统志》、大德《南海志》均记有东莞荔枝,明天顺年间《东莞县志》卷一记载”荔枝色如渥丹,味甘如饴,其种不一,盖岭南之佳品也。

每年蝉鸣荔熟的季节,荔枝产区都举办各种形式的荔枝节、荔枝品尝会等活动,成为招商引资、联络乡情的盛会。各大旅行社也纷纷组织以啖荔枝为主题旅游观光专线,使城市人亲临果林、亲摘荔枝、亲尝佳果,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的名句已成为东莞荔枝的广告词。

横沥牛墟

横沥牛墟”有400年悠久的历史,是广东省三大牛只交易市场之一。伴随牛行的发展,集结了一批能熟练评估牛只价值,熟悉牛生意秘诀的“牛经纪”.

年近80高龄的张扬锦一眼能目测出牛的体重分量,以此判断牛的价值。牛经纪的技艺都是父传子,子传孙的家族事业,张扬锦家四代相传,第四代是他女婿。

牛的交易过程是十分有趣的,须经过摸寿、试步等考核,倘若要做耕牛用的还得过考车和试犁两项考核,这种帮人测牛的健康、性情及勤劳程度的工作全部由牛经纪来完成。从前牛经纪做买卖时是不会明码实价地讲出来的,使用“暗语”和“指谈”.在行内“诚信”是最重要的,大多数牛经纪都不会为了短暂的利益而毁了自己的名声,坏了自己一辈子的事业。但为了维护交易的绝对公平,牛行现在已经废除了这些老谈判方式,改用公开议价,牛经纪承担介绍和估价的作用。

春节游黄旗

黄旗山俗称黄岭,海拔185米,是东莞市区内最主要的山峰,故又称主山。宋代建有黄旗古庙,黄岭道院等多处古迹,是人们朝拜、朝圣的山,所以又称朝山、祖山。自古以来,东莞人就有到黄旗山朝圣的风俗。每年春节,人们扶老携幼,结伴而行,纷纷登山踏青。山下庙会如市。妇女们到黄旗古庙拜观世音,祈望观音送子,到黄岭道院拜三清宫主,越传越广,甚至邻县的人也慕名而来。人们从除夕就来到黄旗山

,浏览山景,拜谒神灵。除朝拜上述寺庙道观外,还到游蛇墓,义冢等处凭吊,焚香叩首,默祈赐财。游完黄旗山,人们还爱在廉泉汲一壶“神仙水”,让家人清洗贪心,保持廉洁。清末东莞诗人苏泽东曾在黄旗山写下这样的诗句“庙宇巍峨气势豪,人间膜拜不辞劳,慈悲大士低头笑,总为人情想象高。

元宵节赏灯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七夕贡案

拜七姐”是岭南着名传统风俗。莞城及水乡各镇村多以“七姐妹”结拜形式“拜七姐”.建国前莞城以横巷梓、同德街为盛。乡村多以“轮猪”方式筹集资金,每年七夕,大摆贡案。这种活动曾在文革时期中断。

文革后,道滘、望牛墩等镇逐渐恢复该活动。2004年望牛墩镇政府举办七夕风情活动,大摆七夕贡案。传承者已从少女成了五六十岁家庭主妇。她们放下家庭事务,全力精心制作大批精灵小巧的手工艺品,引动全镇的群众热情。2006年6月10日,望牛墩贡案应邀参加“广东省首届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用开心果壳制腊梅,白米砌成菊花,洋蒜衣作莲花,以鸡蛋壳制灯,以及手绣的一寸花鞋等等,赢得领导、嘉宾和群众的高度赞赏。广东省博物馆已将其征集为民俗文物收藏。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