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城市推荐专题-东莞-畅游东莞-名胜古迹 > 正文

名不及南社塘尾 古味却不落下风

2017-10-19 11:25 来源:东莞档案信息网

有800年历史的茶山麦屋,有保存完好的民居80多间,与南社和塘尾古村相比,更具原生态之美。

在茶山镇超朗村北面,有一个800年历史的小村落,古树环绕,古屋成群,这就是麦屋。麦屋原称“楼阁蓢”,明代讹变为“牛过蓢”,俗呼“牛角蓢”.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大部分村民姓麦,村子改称“麦屋”.

如今,自然、人文生态均保护完好的麦屋,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不少来过此地的游客表示,麦屋的原生态保护超过茶山南社及石排塘尾古村落,更具原生态之美。来这里考察的中科院专家更是建言,麦屋、南社、塘尾三地在地理位置上接近,各有优势,政府可整合三地资源,开展系统的原生态村落旅游。

“牛过蓢”的风水故事

虽然麦屋已成为这个古老村落的“官方”名字,但当地老百姓仍习惯称为“牛过蓢”、“牛角蓢”.对于“牛过蓢”的由来,《茶山镇志》记载:相传古时候有一名风水先生,带着他的徒弟来到东莞石冈(今石排)市下一带看风水。师傅认为此地乃“大牛骑细牛,屡代出封侯”,风水不错。徒弟反驳师傅说:“师傅,你看错了,你看那‘牛’已经过蓢了,此地乃‘大象骑细象,世代出和尚!’”后来,石排市下果真出现一间“广惠庵”(据说此庵乃明崇祯时石冈进士王应华所建,方便其女儿出家念佛)。

更巧的是,徒弟所说的“‘牛’已经过了蓢”的“蓢”,正好就是“楼阁蓢”,即麦屋最初的名称。因为这个有趣的传说,后人就将“楼阁蓢”叫做“牛过蓢”.

传奇的慈善家麦日桃

在麦屋村历史上,慈善家麦日桃的故事最为传奇。麦日桃(公元?-1918年),字景熙,别字松生,清末民初曾任驻港东莞阖邑总商会总理事兼司库。

据《牛过蓢麦氏族谱》记载,麦日桃15岁随乡人赴港,在一艘货轮上当海员。一次,货轮自南洋(今马来西亚)回香港,途中遭遇台风,船身入水下沉,几十名船员因躲避不及而罹难,麦日桃及时爬上露出海面的桅杆才躲过一劫。过了四五天,香港英发隆公司的一艘商船经过荒岛附近海面才救了他。从此,麦日桃给自己起了一个别字叫“松生”(谐音“重生”,亦取松树刚强长寿之意)。

英发隆公司老板认为麦日桃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便雇佣了他。后来,老板回了英国,将英发隆公司转让给麦日桃经营。由于经营管理得法,麦日桃的石油生意越做越大,成为闻名遐迩的富商大贾。富有的麦日桃觉得自己能绝处逢生是天意,要回报上苍,便常行善事,济困扶危。

保存良好的原生态古村

走进麦屋这个有800年历史的古村落,恍如隔世之感。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古榕树群呈半圆形之势,环抱着古村落,连绵几百米,蔚为壮观。成群的古建筑,雕梁画栋;幽幽古巷,透出沧桑历史感。

如今的麦屋村,大部分人出港经商或旅居海外,村里只有257人从事种养业。也许正是因为这样,麦屋村的原生态风貌得到了很好的保留。据统计,古村现有保存完好的民居80多间,更有众多未经破坏的祠堂、书屋、里巷、古井、更楼。自然生态也让人羡慕:有50亩的原始生态林,最老的一棵大叶榕已有700多岁。

骆炳根是《茶山镇志》的编撰者之一,他告诉记者,自2005年起,麦屋的自然生态就引起各界关注。2005年春,中国社科院的专家来此考察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还提出了很多对保护的建议。

麦屋与南社古民居相邻,距塘尾明清古村落也仅4公里。南社、塘尾、“牛过蓢”三地同属埔田片,呈三足鼎立之势,在旅游资源方面各有优势,有专家建议,可整合三地的旅游资源,使其优势互补,扩大影响力共同发展。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阳建强:城市体检如何把脉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