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城市推荐专题—东莞—宜居东莞—文明创建 > 正文

以生态文明建设力促转型升级

2017-10-13 11:18 来源:南方日报

建设生态文明,是新时期党和政府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今天,珠三角绿色生态水网建设现场会在东莞召开,会议将对今后工作发起总动员和作出周密部署,基本目标是:有条件的乡村基本建成与村级排污设施相配套的乡村小型湿地,珠三角水网湿地生态功能显着改善,2017年、2020年珠三角水网湿地保护率分别达到50%、85%,到2020年珠三角基本实现地绿水净、香飘四季的岭南水乡风貌。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广东时,要求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广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在经济发展领跑全国的同时,也深刻认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胡春华书记强调,在推进珠三角地区优化发展中要保住绿水青山,坚决守住生态底线。3年来,全省各地大力弘扬“十年绿化广东”精神,广东绿色版图不断扩大,至2014年底,全省建成湿地公园达95个,面积5.85万公顷。今天,珠三角绿色生态水网建设现场会再动员再部署,继续推进2015年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

规划蓝图绘就,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放在首要位置,珠三角地区以湿地公园为主体的绿色生态水网建设路径更为明晰。广东湿地类型多样,湿地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湿地公园的良好条件。把新一轮绿化广东不断引向深入,就是要进一步推进森林进城围城,加快建设森林公园、绿道、园林绿地,把生态建设与水污染治理结合起来,以湿地公园为主体加快建设珠三角水网地区绿色生态水系,力争到2020年珠三角九市全部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湿地公园建设逐步成为珠三角地区森林进城围城的重要抓手,目前已建成各类湿地公园39个。广州、东莞、佛山等地近年来在河涌、库塘等水域整治中广泛采用湿地公园建设的理念,建设了一大批面积大小不一的湿地类开放公园,将湿地保护、恢复重建与污水处理、景观美学、生态旅游及城镇发展结合起来。其中,制造重镇东莞的绿色转型引发关注,结合水乡特色与水污染治理,大力推进湿地公园建设,积极构建湿地保护格局。对于正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珠三角而言,治理污染,构筑有效的环保体系,重塑优美的生活和居住环境,是各地政府的重要任务。

森林进城围城是让森林进山、下乡、上路、入城、围湖、拓海,构建城乡绿化一体化,构筑以珠江水系、沿海重要绿化带和北部连绵山体为主要框架的区域生态安全体系。尽管珠三角各地在森林进城围城上迈开了步伐,但能利用的土地已经非常稀少,湿地公园建设需要大量土地支撑,土地问题已经成为珠三角城市进行生态建设的最大制约。这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发展观念,坚定走绿色之路。加快建设珠三角水网地区绿色生态水系、推进森林进城围城,不仅是城市建设的标志,更与民生利益息息相关。各级政府应积极落实主体责任,将生态一体化建设与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转型升级同步实施,扎实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强化自然资源的保护,同时紧紧抓住当前大力加强生态建设的有利时机,以及广大群众对于湿地公园的需求,把《广东省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规划》所布局的任务落于实处。各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保护栖息地等基本要求出发,通过人工修复或重建湿地生态景观,最大限度保留自然湿地生态特征和风貌,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以生态文明建设力促转型升级,基础是生态,就是要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坚守生态红线。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生态资本转化为发展资本,走出一条以生态文明建设力促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尹稚:城镇化要从“进得来”到“过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