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粤港澳大湾区:谁是中心,谁最受益

2017-08-24 08:17 来源:财经韬略微信公众号

“粤港澳大湾区”又有新动向。

8月18日上午,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正会同粤港澳三地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广泛听取粤港澳三地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意见,尽快按程序上报。

受这个消息的刺激,A股里的“粤港澳大湾区概念股”,今天上午一度涨幅居前。

十八大之后,国家把三大规划上升为“国家级”,它们分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对外战略,是实现从“资金、产能引进来”的阶段,向“资金、产能走出去”阶段转型的重要一步。或者说,这是中华复兴的第二步,它意味着中国利益的全球化。

在国内区域发展战略上,京津冀协同发展引人注目,也值得期待。原因很简单,因为有北京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两大亮点。

长江经济带由于过于庞大,反而个性特征不突出,让人感觉神龙见首不见尾。相比之下,虽然“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尚未出台,更没有正式上升为国家级战略,但却令人充满遐想。

粤港澳大湾区之所以“亮眼”,是因为这里集中了中国三大“一线城市”,是市场经济机制最完善的区域,也是当前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

谈到“一线城市”,大家公认的说法是北上广深,如果算上港澳台,香港肯定入选,而台北的综合实力有被杭州、成都全面超越的迹象。

5大一线城市,3个汇聚于珠江口100多公里的距离内,这不仅是中国的城市奇观,在世界上也非常罕见。

一、谁是龙头

一个经济区,必然有龙头。按照目前的规划编制方式——“粤港澳三大省级单位协商,上报中央确定”,则龙头必然是香港。三大城市的排序,也必然是香港、广州和深圳。第二个层面,则很有可能是佛山、东莞、澳门、珠海。其他4个城市(惠州、肇庆、中山、江门),则居第三层面。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给大家看一个表格,里面展示的是大湾区11个城市的资金总量(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和国民生产增值(GDP),数据截至2016年末的。我始终认为,资金总量是更重要的单项指标,而且更真实。至于GDP,则比较水,只能参考。

从上述指标可以看出,香港、深圳、广州汇聚的资金总量位居前三,而且差距明显。香港几乎相当于“深圳+广州”,而深圳则超过了“广州+佛山+肇庆”。为了大家便于理解,我提供一下其他城市的数据:北京截至2016年末是13.8万亿元,上海是11.1万亿元。在资金总量上,仅次于广州的内地城市是杭州,总量大概是3.34万亿(台北大概是这个水平)。

在全国范围内,港深穗三大城市汇聚的资金总量的,分别位居第三、第四、第五。

我们可以发现,从汇聚资金总量角度看,大湾区的东岸远远超过西岸。如果把大湾区看做一个大写的字母“A”,则右下角的“香港+深圳”明显重于顶端的广州,更远远超过左下角的“珠海+澳门”。

粤港澳大湾区的面积是5.65万平方公里,香港的面积是1104平方公里,深圳是1997平方公里。由于“香港+深圳”的面积还不到广州的一半(也不到上海、天津的一半),所以港深事实上可以看做一个城市。

通过简单计算我们就发现,大湾区一共汇聚了26.35万亿的资金,但在广深这个狭窄区域里(占大湾区面积的5.5%)汇聚了大湾区63%的资金。

很显然,“港深”是大湾区绝对的中心。

另外两项指标也支持了这一点:

第一,在刚刚公布的“财富世界500强”名单里,深圳汇聚了7个世界500强总部(平安、华为、招行、万科、恒大、正威、腾讯),香港汇聚了6个(华润、联想、来宝、友邦、怡和、长和),广州2个(广州汽车、南方电网),佛山2个(碧桂园、美的)。

第二,深圳和香港都有世界级的股票交易所,其总市值、流通市值、IPO数量和金额,都位居世界前列。其中香港,还是全球公认的四大金融中心之一。

此外,香港和深圳都是航运中心、物流中心。集装箱港口吞吐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五和第三。(上海第一,新加坡第二,“宁波+舟山”第四)

二、深圳正在赶超香港

北京和上海已经超过了香港。下一个真正超过香港的,将是深圳。

这不仅仅是指GDP,那玩意充满了水分,意义不大。主要看的是:第一,资金竞争力;第二,人口竞争力;第三,科技竞争力。

2000年末的时候,香港汇聚的资金总量是3.69万亿,广州是0.62万亿,深圳是0.32万亿。当时香港是广州的6倍、深圳的12倍。但16年下来,到了2016年末,香港只有深圳的1.55倍,而深圳反超了广州。

今年上半年,深圳“资金总量”的增速超过10%,是“北上港深广”五大一线城市里增速最快的。

深圳的PCT国际专利数量,已经连续16年全国第一,而且基本上占全国一半,远远超过香港。

此外,如果你研究一下那份进入2017年世界500强的企业名单就会发现——广州的恒大,刚刚把总部迁到深圳;而“香港的华润”,也在把总部的很多部门迁往深圳。未来华润在香港,只会保留一个象征性的总部。至于联想,那本来就不是香港的企业,是北京的。而李嘉诚的“长和”注册地已经搬离香港,整个家族也在淡出。

所以,用不了几年,香港的世界500强总部数量将跟深圳差一大截,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事实上,深圳拥有的500强总部,已经相当于印度;深圳获得PCT专利的数量,也超过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目前深圳和香港之间建立了两个合作区:在前海,是香港向深圳传授金融开放和管理经验;未来在河套地区,将是深圳带着香港一起搞高科技。

三、最值得期待的“大湾区”项目

由于上海和上海自贸区的存在,金融上的开放很难率先在粤港澳大湾区(主要是前海)取得重大突破。所以,未来最值得期待的大湾区项目,恐怕还是基建方面的。

港珠澳大桥已经基本上建成,所以在粤港、粤澳、港澳之间,大项目不多了。也就是香港高铁,以及修建连接深圳机场到香港机场的海底通道。意义更为重大,并将影响到格局和资产价格的项目,恐怕主要在内地城市之间。

我个人觉得,大湾区最值得期待、最有价值的项目,大多都围绕着深圳和临深城市之间。比如深中通道、深中地铁,以及深圳和东莞、惠州之间的城际铁路、地铁等等。

为什么这样说?原因很简单,香港澳门和内地之间受制于一国两制,其海关有阻断人流、资金流的重要作用。基础设施再便利,很多要素也无法流动。但广州、深圳这两个大城市,跟周边城市是无障碍流动的。

相比广州,深圳面积更小,只有广州的三分之一不到。此外深圳汇聚的经济动能(以“资金总量”为标准)是广州的大约1.4倍,自己面积太小无法承载,只能外溢。在这个过程中,东莞、惠州和中山都将显著受益。事实上,在这些城市新房成交量上,60%都是深圳客在买。

广州总量偏小,面积偏大,能外溢的因素不多。所以,即便周边城市跟广州实现更加便捷的互联互通,恐怕还是被“吸走资源”的机会更多一些。

四、最受益的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将给所有的区内城市都带来红利,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哪个城市获得的机会更大?我的最新看法是东莞和中山,其次是惠州、佛山、珠海等其他城市。

原因很简单,东莞和中山这两个城市占有地利。

中国5大一线城市,3个在珠江口。能夹在三大一线城市之间的,只有东莞。所以东莞是左右逢源的城市。其西部区域(比如虎门),正好地处粤港澳大湾区黄金轴线上,这个轴线从香港开始,途径蛇口半岛——前后海——宝安中心区——深圳机场——虎门,最终抵达广州南沙、广州市区。而东莞的西部,恰恰在黄金轴线的中间位置。

未来,随着深中通道通车,特别是深中地铁建成,中山翠亨新区和深圳宝安中心区将实现同城化,地铁通勤时间不过20多分钟。即便是中山市区到前海,也不过50分钟左右。这样,中山将越过珠江口,成为半个“东岸城市”,其距离深圳繁华市区的距离比惠州近很多。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未来能给粤港澳大湾区带来资产价格大变动的项目,基本上都围绕着深圳。原因很简单,深圳抓住了科技创新和金融两大行业,都正在做到极致,所以是区域内当之无愧的经济发动机。

在背后发挥作用的,是市场机制、民间力量。

这对于中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也是将来粤港澳大湾区最有价值的地方。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