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推动绿色发展 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2017-06-09 09:49 来源:宁夏日报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当前,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要求经济发展必须走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新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些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作为无形资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表明坚持绿色发展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升经济发展效率的有效手段,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遵从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化解产能、提质增效、补齐短板,为人民带来生态文明的红利。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以科技创新推动供给侧改革,进而加快新时期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转变。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土地和资源等传统要素的过度依赖,运用科技手段,发展生态恢复、循环利用、清洁能源等绿色发展模式。结合供给侧改革,加快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推进低碳生产生活,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生产与消费观念的转变。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要素精准配置,提升经济发展效率。

加速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以技术创新引领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发展生产力,以高效绿色发展为理念,以循环经济的驱动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以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问题。当前,传统产业的供给能力远超过市场需求,化解产能过剩、降低能耗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通过结构优化促使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低碳、增质、高效的创新型产业经济,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同步发展。加快教育、医疗、养老、旅游休闲、文化等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速度,推进新能源、绿色环保、低碳等技术革新,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良好的产业保障与技术条件。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重大倒逼效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实现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结合、资源配置与资源转化结合、资源节约与绿色生产结合,以生态环境整治督查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主动树立绿色生产的发展方向,实施绿色经济与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发展由粗放增长模式向精细化增长转变,以科技创新为经济增长提供活力,大力弘扬生态绿色经济文化,营造推进培育绿色经济的良好氛围,积极构建现代高科技产业体系,以技术创新引领和推动新一代节能环保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集中力量推行污染防治,以源头管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环境约束已不再允许经济发展盲目追求高速度。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回落符合新常态发展规律。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转型发展,必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集中力量率先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解决好大气污染、安全饮水、食品安全等十分迫切和重大的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加大颗粒物污染防治,推进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强化重金属污染和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对促进空气质量、水质量和土壤质量的全面提升,以及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的有效作用,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大气十条”“水十条”和“土十条”,推动重点难点问题优先解决。按照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战略指导思想,持续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持续推进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扩大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以生态产品供给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深化改革激励约束机制,以制度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增强体制机制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深化改革完善激励约束制度体系,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建立保护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急需落地的9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从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到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充分利用法律、规划、经济、市场、技术和考核等综合手段进行全方位制度安排,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严防死守生态红线,确保维护生态环境空间的整体功效和系统安全,以制度化改革激励约束机制,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并完善自然资源用途管制、资源有偿使用等制度,增强自然生态服务功能区整体建设,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通过明确资源保护主体和责任,避免公地悲剧发生,确保自然生态系统休养生息。通过进一步培育绿色发展的市场内生机制,矫正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配置扭曲,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实施严格的考核督查制度,以常态化考核完善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2016年1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是党政同责,将生态文明上升为治国要务。为了扭转地方政府单纯对GDP的追求,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地方政府工作成效考核。生态文明不是简单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探索一条改变传统工业文明弊端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加大环境督查工作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实施严格的常态化考核督查制度,完善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解决生态环境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了杜绝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期行为和表面文章,中央提出一年一评价,五年一考核的长效考核机制。自2016年5月第一批中央巡视组开展“全方位、无死角”的环境保护督查以来,中央已连续三批开展了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充分显示了党和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

依靠全民共同努力,以绿色发展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作为重要方面,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绿色发展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困境的必由之路,绿色发展理念为我国破解资源环境矛盾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他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面对低碳生活、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绿色发展新潮流,决不能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要从总体设计、具体领域以及实施路径等方面探索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作者文琦,系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城乡发展智库联盟副秘书长,宁夏地理学会秘书长。自治区首批国内引进高层次人才“312计划”、自治区首批青年拔尖人才。主持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3项。)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