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城市推荐专题——沈阳——沈阳城建 > 正文

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出台(图)

2016-08-08 14:14 来源:搜狐 作者:记者吕兴琳

沈阳市中山路沿线的老式建筑将受到保护。 记者 查金辉 摄

有着2300多年建城史的沈阳,有两个最重要的宝贝要着重保护,即盛京城和满铁附属地。昨日,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出台,规划部门将这两地划为重点保护地区。

这部最新版本的规划,根据不同时期和多种文化的特点,将沈阳历史城区分为五部分,分别为盛京城、满铁附属地、商埠地、张作霖时期扩建区、铁西工业区。而其中的盛京城、满铁附属地为重点保护的两片历史城区。

在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风貌区保护方面,特别提到将重点保护盛京皇城、中山路、铁西工人村、和睦路工人村等4片历史文化街区及三台子工人村、九如巷等历史风貌区。

规划对历史建筑首次提出准确的认定标准及保护方法。

规划亮点

首次提出历史建筑认定标准 将分级保护

规划将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城市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按照文物进行保护的建筑物认定为历史建筑;结合第三次文物普查,对200余处文物资源线索进行深入研究,分为特殊保护、重点保护和一般保护三种类型进行分级保护。

这些都非常有利于下一步历史建筑的保护,比如挂牌保护时,哪些原封不动,哪些局部改造等,保护可以做到更有针对性。

更注重“点线面”结合 进行系统保护

规划人员评价,1996-2010年的旧版规划涉及历史文化的内容很少,而新版规划几乎涉及沈阳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规划保护体系更为完整;以前更多保护的是点,新版更多是点线面结合起来系统保护。

一旦成为历史城区,城区内的整体空间布局特色都要得到保护和延续,包括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同时与历史城区紧密相关的自然景观环境,如山川形胜、古树名木都要得到保护。

保护的内容还包括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工业遗产。

将“视线”纳入保护规划 关注廊道轴线

规划人员特意提到,此次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更注重保护主要视线通廊,对历史街区的廊道轴线尤为关注。

以沈阳站地区为例,以往的规划理念仅就沈阳站做规划,但此次将视线纳入进来,把沈阳站外围的三条线全部放入保护规划,即中华路、中山路和民主路,这样由点及面的关注更有利于整体考虑城市规划和历史名城的保护。

没有历史建筑 传统风貌还在也将保护

此版规划的一个特点是,即使有些地区比如皇寺北市地区,历史建筑没有或很少,但传统风貌还在,这样的地区也要作出特殊的保护规划。

规划还将工业遗产放入重要位置,尽管沈阳工业遗产较多,但以往的规划中提及较少,新版规划特意单独用一章节加以体现。

实地探访

中山路:修缮加固“老建筑”

墨绿色的路灯、拆除又重建的“文物楼”、被淹没在楼群里的老建筑……不久前修整完毕的中山路初露异国风情。

民俗专家齐守成说,在沈城仅有的几个受到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中,中山路是目前保存欧式建筑相对完整的一条街区,在新中国成立前曾叫做“国际马路”,是沈阳著名的欧洲风格区,两侧特色各异的欧式古老建筑林立,如秋林公司,沈阳站等建筑。

有专家曾指出,中山路历史街区是沈阳近代满铁附属地放射状路网加方格网的功能主义城市规划的典型代表。沈阳市政协曾建议,将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定位为国内知名的近代建筑及城市风貌展示区、富具文化魅力的都市时尚生活体验区来进行保护。

未来规划

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

西至长大铁路、东至和平大街、中山路沿线南北各一个街区以及沈阳站、中山广场周边地区,面积105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面积38公顷。

核心保护范围保护要求:在核心保护范围内,重点保护中山路两侧、沈阳站广场、中山广场周围的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保护并恢复周围的历史环境。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和传统建筑实施抢救性修缮加固工程,保护整治沿街立面,在建筑整治改造过程中,注重保持街面连续性。 记者 吕兴琳 陈志馨

保护措施

盛京城:延续清代、民国建筑文化的特色

保护“皇城居中,廓圆城方”的空间格局特色,保护皇城“井”字形道路格局和视线通廊,保护城墙和边墙遗址等能展示传统格局的文物古迹。

严格控制皇城及其周围的建筑高度、体量和色彩,新建、改建的建筑要延续清代、民国建筑文化的特色,禁止大体量建筑的建设。

重点保护由“内城、外廓、四塔”组成的“坛城”格局及“井字街”道路格局;保护内城城墙、外城边墙边界景观和八个边门、九个城门及钟鼓楼景观节点;规划控制方城、慈恩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回回营地区的宗教建筑群和回族文化景观;保护古树名木,南运河及万泉公园自然景观;保护小河沿、八王寺、万寿寺街、大什字街等传统地名。

满铁附属地:重点保护“巴洛克式”城市空间格局

保护方格网加放射路网的城市空间格局特色,保护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

严格控制中山路地区的建筑高度、体量和色彩,新建、改建的建筑细部设计要与周围中西合璧的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相协调。

重点保护由三条放射状道路和三个广场共同组成的“巴洛克式”城市空间格局;保护东侧和平大街绿化边界景观;保护中山广场、沈阳站景观节点和周围建筑群;保护中山路历史景观轴线;保护方格网道路格局及尺度;保护古树名木,中山公园的自然景观;规划控制沈阳站-中山路-中山广场历史文化街区。

商埠地:体现民国时期东西文化融合发展

为盛京城和满铁附属地的过渡地区,是清末至民国期间沈阳对外开放交流的主要窗口,应保护好文物古迹和有民族特色的地区,体现沈阳民国时期东西文化融合发展的历史风貌。

重点保护北市场和商埠地正界的建筑群;保护西塔地区朝鲜族文化景观;保护由经、纬构成的路网布局和南市场“八卦街”道路格局;保护和平广场节点景观;保护市府大路、十一纬路、光荣街三条历史道路及内部支路;保护经、纬的道路命名方式和马路湾等传统地名;保护古树名木,八一公园及周边领事馆的国际化景观。

张作霖时期扩建区:保护工业遗产

主要为东塔兵工业区,是沈阳民族工业文化的主要承载空间之一。保护工业遗产及相对独立又联系方便的生产、生活空间布局模式。

东塔兵工业区以奉天军械厂(黎明)、大亨铁工厂(矿山)等大型兵工业厂区为中心。保护以奉天军械厂、大亨铁工厂为中心的工业生产空间;保护古树名木,大东公园的自然景观;规划控制大东和睦路历史文化街区。

铁西工业区:展示沈阳早期的工业文明

是日本殖民时期以及建国初期沈阳近现代工业区。规划保护方格网道路格局,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人居住区、工业遗产区加以保护,展示沈阳早期的工业文明。

铁西工业区重点保护南宅北厂的功能布局和方格网道路格局;保护沈阳铸造厂、啤酒厂等厂区部分工业生产空间;保护铁路专用线布局形态;保护古树名木,建设公园的自然景观;规划控制铁西工人村历史文化街区。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