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湖北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 打造区域中心城市

2014-06-24 09:00 来源:湖北日报

作为汉江流域主要的节点城市,天门市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良好、生态条件优越,立足汉江,依托长江,天门将着力建设汉江流域主要战略支点城市,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

统筹规划 优化空间布局

积极探索流域水资源整体优化配置、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现代水利航运建设、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新途径、新举措,积极建立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保障体系、流域生态系统,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全国大江大河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提供示范。

到2020年,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趋于合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50亿元。一是依托丰富水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基本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二是建成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纺织服装、医药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和以生物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实现”链、群、带“式发展;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黄金水道,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区域物流中心和中国棉都;四是建设新型城镇体系,构建汉宜沿线、皂毛沿线和汉江沿线新型城镇带。

发挥水运优势 构建综合运输体系

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和“汉江经济带”的水运网络体系优势,大力发展港口建设以及工业园、临港物流产业园,推行”一港双园“的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加强统筹规划。依港建园、“以港兴市”,拉动沿江经济、腹地经济乃至区域经济发展。建设疏港公路与铁路,加强港口与公路、铁路的联系,形成公铁水联运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江汉平原货运铁路及通往港口码头、大型物流仓储企业、大型工矿企业的疏解线,提高铁路综合服务效益。争取利用江汉平原货运铁路开通城际间普通铁路客运。加快武天城际铁路建设,并向荆门、京山延伸。规划武天高速公路,以利于产业布局调整和园区建设规划控制。二是提升汉江、江汉平原航道网等级。加大水运建设投资,提高航道养护标准及养护质量,形成与长江航道相匹配的航道网络。三是加强港口码头设施建设。改变航道与港口分开的建设管理模式,建设天门工业园港区,汉江岳口港区综合码头等项目,发挥水运综合效益。

加快产业转型 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

按照流域产业基础与发展规律,结合天门实际,重点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培育现代服务业,实现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天门打造成为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到2020年,工业实现总产值2000亿元,二产业占比超过65%。一是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培植壮大产业集群,建成全国有影响的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医药化工基地,加快对接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天门生物产业园。实现总量、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二是以园区开发建设为依托。完善“一区三园”(天门经济开发区、天门工业园、岳口工业园、龙尾山工业园)承载功能,建成国家产业转移示范区。三是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根据农业资源条件与优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将天门建成为湖北省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武汉城市圈的菜篮子基地和生态农业基地,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

统筹城乡发展 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

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以建设大城市、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为目标,积极推动城镇化进程,促进中心城区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加快滨水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促进汉江沿线港城一体化发展。

到2020年,全市城镇人口突破10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0%。天门主城区建成大城市,城镇体系框架较为完备,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形成以城区为核心,菏沙公路、皂岳公路、汉江沿线为城镇化发展主轴线,天门工业园(多祥滨江新区)、皂市镇为副中心的城镇发展总体格局,建设5个区域中心镇、14个特色镇,构建吸纳百万城镇人口规模的复合型城镇化发展体系。

创新体制机制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各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和统筹协商机制,建立和制定有利于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实施规划、具体实施意见。一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二是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三是完善土地供给机制。四是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五是建立健全投融资平台。

建设“两型”社会构建绿色生态文明走廊

按照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强化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发展,在促进流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沿江清水,建设生态调节、人居保障等多种生态功能的重要生态功能区。

构建生态文明环境安全体系、生态文明产业支撑体系、生态文明道德文化体系、生态文明保障体系,建成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省文明城市。一是推进节能减排。实施节能工程和污染治理工程,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完善天门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建设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重点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二是加强环境保护。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加强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和城镇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城乡生态家园。三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引导工业企业及企业之间提高对生产资料和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实行清洁生产。着力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四是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实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居民生活用地的合理布局和配置利用。

建言献策

打出绿色牌

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吴华平

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要转变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大打”绿色“牌。我在这里有五点建议:一是以新技术促进转变传统第一产业向现代化农、林、牧、渔产业方向发展,使这些传统产业成为汉江流域的经济支撑产业。二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打造”山、水、林、园、路、文“一体的旅游业品牌,以此促进和拉动、提升第三产业的全面快速发展。三是积极发展循环利用产业,如废料回收加工,垃圾、废水净化处理利用等。四是在确保环境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谨慎地、有选择性地、限规模地发展符合地方条件的短、平、快的”第二产业“。五是坚决淘汰和关闭对环境破坏大的工业,如火电、硅酸盐、煤炭、造纸等污染大的产业等。

加大对移民的帮扶力度

多宝镇兴隆新村 蔡万青

虽然现在我们移民的安置问题基本上解决了,但是移民们就业问题突出,脱贫致富难度大,存在着极大的贫困风险,人均收入远低于平均水平。我认为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一定要关注我们移民的这些问题,在注重生态保护的同时,应该加大对移民的帮扶力度,坚持产业扶贫、项目扶贫、智力扶贫,在加快城镇化的同时积极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使我们移民真正融入到当地这个大家庭里面来。

激活汉江水运能力

中基港务天门工业园港区负责人 熊仲平

我认为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交通是关键。目前汉江水运量仅占该流域总运量的20%-25%,比上世纪五十年代下降了10-15个百分点,汉江的水运能力急需有效提升,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建设要充分激活汉江水运能力。省里编制规划应重点考虑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为汉江沿线产业开发创造基础条件。拿建设天门港来说,这个项目能有效地改善天门市的交通区位和物流条件,形成铁路、水路、公路无缝连接,无论是对天门工业园的发展还是辐射周边地区,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