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交通基建三年行动计划启动 专家:城市国际化交通当先行

2016-05-13 11:28 来源:央广网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城市的规模和人口都在不断扩大,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我国对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直都在加大投入。近日,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指出,2016—2018年,将重点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303项,涉及项目总投资约4.7万亿元。

《行动计划》指出,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能力逐步提升,在促投资、调结构、稳增长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成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精准施策的重要抓手。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交通基础设施在网络密度、覆盖范围、质量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异。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亟须加快实施一批现实需求紧迫、基础条件成熟、有利于长远发展的交通重大工程,提升网络整体能力,保持较高建设强度和投资增速。

如何才能构建一个完善的“大交通”格局,提升交通网络品质呢?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陈宪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经济之声:近年来,我国对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直都在加大投入,在您看来这次的三年《行动计划》力度有多大?对提升交通网络品质有什么积极作用?

陈宪:这应该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水平。这次的《行动计划》比较突出的是:第一,它试图打通一些瓶颈,第二,它完善网络、提高效率。虽然交通基础设施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建设,但是公路、铁路的建设都还存在着一些瓶颈,或者说还存在很多拥堵的路段。

经济之声:我们看到,近些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增长与机动车保有量在不断增加,使得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交通运输发展仍面临总量问题,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依然繁重。虽然国家在不断加大力度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但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在您看来,我国现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哪些短板?这些短板该怎么补?

陈宪:每个地方的短板是不一样的,现在每个地方都在寻找它们各自的短板。例如浙江省是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所以它对交通建设的需求就比较强烈。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它路网的密度很高,但是因为它经济发展的比较快,经济发展水平也比较高,所以交通就成为了它的短板之一。但是对一些中西部的落后地区来说,它们当然也要进一步的发展铁路、公路,但是因为其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所以它们有很多公路、铁路的货流、客流量并不是很大。因此,国家对整体的交通规划布局有一个长远的考虑,但是这一《行动计划》可能更多的还是着眼于当下。

经济之声: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是否有国外的经验可以借鉴?

陈宪:在中国的东部地区,例如长三角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其实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我们现在仍然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如果提高它的效率?我们不仅仅要针对硬件的建设,软件也要跟上,因为它对整体交通效率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发达国家在交通管理、技术手段、法制水平、交通文明以及驾驶文明等方面的经验应该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经济之声: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毫无例外地面对着交通问题的困扰。在“互联网+”的时代,智慧交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逐步为城市管理者所用,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力法宝。在不久前公布的《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发展智慧交通被重点提及,但是,我国智慧交通的研究和推进还处于起步阶段,怎样更快的推动城市智慧交通建设?

陈宪:其实北京、上海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在这一方面,借鉴国际的成功经验以及培养相关技术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在目前这个阶段,在这一方面加大投入的效果会远远超过在基础硬件设施投入的效果。我们需要通过发展智慧交通来提高我们对路网的管理水平,提高其运营的效率。

经济之声: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被认为是推进大城市建设,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快车道”,国内各地方发展轨道交通的热情高涨。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末,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通车里程已经达到3286公里,预计,到2020年,有望达到8500公里。但是与国外发达城市相比,国内一线城市的人均轨道交通线路拥有量、线路密度、客运量占比等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您认为,怎样构建既经济又实用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陈宪:我们不能进行这样的比较,因为我们的人口比较多。其实我们的运载量、客运量比发达国家大很多。当然我们还是要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形成轨道交通的网络。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阳建强:城市体检如何把脉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