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学会声音 > 正文

石楠:匠人

2016-04-18 09:28 来源:《城市规划》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几个字,虽然这两年经常见诸报端,但能够进入政府工作报告,还是让大家眼前一亮。

一说起工匠精神,大家很容易联想到瑞士钟表、德国机械、日本电子等工业品,其实,中国自古并不缺乏工匠精神,早在春秋时期,工匠祖师鲁班就发明了锯子、刨子、铲子、墨斗等木作工具,他制作的锁、云梯、木马车,建造的宫室台榭,都将传统的木工技艺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历朝历代都有自己代表性的工匠,也有流芳百世的作品,以及恩泽后世的著作。从庄子讲述庖丁解牛的故事开始,我国就一直流传着“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的基本信仰。

只是到了近代,这种工匠精神才似乎失传了,到今天甚至出现了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泛滥的情况。的确,在追求刺激和快餐文化的时代,重捡工匠精神,对于一个制造业大国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提倡工匠精神,并不只是强调做好简单的重复劳动,以便熟能生巧,最关键的是对于极致品质的追求,对于完美细节的专注,在于精益求精的态度。因此,具有工匠精神,就意味着一丝不苟,甚至吹毛求疵,绝不偷工减料、投机取巧。那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的态度,显然与工匠精神南辕北辙。

不仅如此,工匠精神讲究的是用心做事,无论是做产品,还是做服务,要的是敬畏与感恩的心。所谓敬畏,首先就是要敬业,工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自己的事业,是一份责任担当,只有达到这个境界,才有可能谈得上诚信,才有可能以正确的思维方式,来看待每一项具体的琐事,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可以说,当下诸多问题,正是出在缺乏真心、诚心、良心上。

其实,工匠精神的背后最重要的还在于创新。看似简单的工作,怎样才能匠心独运,最难之处是创造性,能够在繁复中寻规律,在平庸中见独特。保持领先一步的秘诀,就在于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不只是专注、踏实,而是不断寻求理念和技术的提升。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更让创新成为所有行业的生存之道。

对于工业化、市场化进程中的现代社会,在社会高度分工、强调专业合作的背景下,工匠精神还意味着专业主义和职业素养,不仅是承担专业的责任,而且在纷繁的社会利益格局中,能够秉承中国传统道德精神,德艺兼修,所谓做人德为重,做事德为先,从公共利益出发,胸怀天下,先忧后乐。

规划师经常把自己形容为营国匠人,一方面是指点江山,运筹帷幄,谋划美好未来;另一方面又身为芸芸众生的普通分子,难逃知识分子的局限和时代浮躁的风气。然而,在工匠精神进入国家议程的背景下,规划师应该意识到,我们必须是工匠精神的典范,因为我们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人民未来的生活,我们的从业态度、工作精度,所产生的不是冷冰冰的工业品,而是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我们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色块,事关普通百姓的福祉和生活品质。精益求精、敬畏感恩、创新进取、家国情怀,应成为这个职业的基本操守。

中国古代技术文明曾经震惊世界,当今中国的城市建设也令全球侧目。遗憾的是,我们看到了太多急功近利的打造,而很少见到有口皆碑的精品,我们不能一直躺在祖上留下的斗拱、赵州桥、北京中轴线所带来的荣耀上。规划师不是一般的工匠,而应是德艺双馨的哲匠。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尹稚:城镇化要从“进得来”到“过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