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城市推荐专题-爽爽的贵阳-生态贵阳 > 正文

黔贵大地绿更浓(美丽中国·调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2015-08-04 17:08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黄娴

核心阅读

贵州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是两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区。近年来,贵州省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健全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努力实现产业特色化、绿色化发展,为“绿色赶超”提供支撑。

贵州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是两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区。然而,生态环境脆弱,特别是石漠化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7.2%。

“贵州将加快构建有贵州特色的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特色化、绿色化的发展,为‘绿色赶超’提供有力支撑。”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贵州省发挥生态优势、实现后发赶超的基本途径,是建设多彩贵州的重要支撑,“绿”将成转型发展的鲜明底色。

近年来,贵州省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重点在生态司法体制、考核评价机制、生态补偿等方面积极探索。2014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部委批复《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贵州省生态建设有了新方向、添了新动力。

司法创新破解跨界污染难题

位于清镇市境内的红枫湖水源保护区,湖水清澈见底,成群的白条鱼在水中游动穿梭。

“去年,红枫湖水质全年保持Ⅱ类,水质变好,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显著下降。”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业务处的吴磊介绍。

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简称“两湖一库”,每天向贵阳市区提供55万吨水,占贵阳市城市供水量的70%。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受工业、城镇生活、农业农村面源等方面污染影响,水质逐步恶化。而行政手段处理其中跨行政区域水污染,难有成效。

2007年底,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率先成立法院环境保护审判庭和清镇市环境保护法庭,对涉环保案件实行民事、刑事和行政诉讼“三诉合一”集中管辖,推动单一行政“管”水模式向法制化轨道迈进。“生态环境保护案件集中管辖处理,提高了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的系统性、规范性和专业性。”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赵军说。

2012年11月,全国首例公民个人作为原告的环境公益诉讼案审结。清镇市屋面防水胶厂老板倾倒30吨化工废液至一污水沟,流入公共水域。该水域由参加“绿色江河全民保护行动”的志愿者蔡长海负责监管,他提起了诉讼。环保法庭确认其有原告主体资格,判决被告罚金30万元。宣判后,村民们欢欣鼓舞:“今后再有谁敢污染,我们就去法庭告他!”

“只要有利于减少环境损害,我们都应敢于司法创新。”贵州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谌贻琴说。

据介绍,2014年,贵州各级法院共受理涉生态环保类案件2319件,审结2167件。今年上半年,全省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滥伐林木、非法采矿和采伐、污染环境等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案件嫌疑人351人,起诉752人,立案查办生态环境领域职务犯罪涉案215人。

将“官帽子”与生态环境保护挂钩

“触目惊心,惨不忍睹”,这是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周两年前率队对赤水河进行调研时看到的,滥挖乱采的煤矿,未经处理排放的污水,让赤水河不堪重负。

“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赤水河的生态环境。”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把赤水河流域改革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先河”,打出一整套“组合拳”。

2014年3月,贵州省正式启动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试点,从流域生态补偿、第三方污染治理、环境保护问责等12个方面探索综合改革试验。贵州省环保厅厅长熊德威解释:“12项制度改革概括地说就是为项目建设划定了准入红线,为环境监管配备了司法力量,为治污项目引入了经济杠杆,给领导干部上紧了环保发条。”

“从2014年起,公司将连续10年每年出资5000万元用于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基金。”贵州茅台酒股份公司副总经理谭定华郑重承诺。按照“保护者受益,利用者补偿,污染者赔偿”的原则,建立上下游区域间横向的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茅台集团率先参与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开了好头。

“将‘官帽子’与生态环境保护联系起来,不但要干,还要干好,干不好轻则诫勉谈话,重则就地免职,还要进行行政问责。”仁怀市环保局局长苏杰对赤水河流域内实行的管理“河长制”深有感触。

2013年4月,贵州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在赤水河流域贵州段实施环境保护河长制的通知》,赤水河流域内8个县市区及下辖乡镇村的党政领导担任辖区内河流、溪沟的河长,对河流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严重下滑的“河长”,将严厉问责。

经过近两年的综合治理,赤水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6%,赤水河主要水体水质断面均达到Ⅲ类以上,出、入境断面达Ⅱ类水质,其中COD指标已达Ⅰ类标准。“接下来,赤水河流域将继续突出改革重点,为其他水系流域污染治理提供示范和样板。”贵州省发改委主任付京说。

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

“我们指望着天麻发家致富呢。”德江县沙溪乡四堡村村民邓国高说,他去年依靠种植天麻,收入已达到40万元。

而沙溪乡是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的重点乡,一年前刚刚“减贫摘帽”。乡党委书记罗军扳起手指给记者算,该乡赖以脱贫的五大项目即烤烟、天麻、茶叶、核桃和山羊养殖,全部是绿色的。为什么不选择更为快捷的工业项目,或者直接利用地底甚为丰富的煤炭?罗军的回答是:绿色的才更长效。

近十年来,贵州省森林覆盖率一年增长1个百分点,水土流失面积一年减少1个百分点。昔日的荒山披上了“绿装”,“多彩贵州”更显“公园省”的生态魅力。

自中关村贵阳科技园落户以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先后将大数据中心落户贵安新区,一个产值逾千亿的大数据产业聚集区正在贵州崛起。

选择大数据产业,贵州省委、省政府意在长远: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贵州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大数据产业是生态产业,是贵州后发赶超科学跨越的战略选择。

其实,不断增长的绿色已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