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国家战略“一带一路”的中国雄心及美国解读

2015-01-22 13:50 来源: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导读:继2013年叫响世界的“中国梦”,2014年“一带一路”作为“中国热词”,被密集出访欧亚多国的中国国家领导人高调推上国际舞台。2015新年伊始,“一带一路”倡议正在纵深发展,相关方案进入最后冲刺。有关部门正在进行最后阶段的完善,预计将尽快推出。

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英文缩写OBAOR(One Belt And One Road)。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彻底改变之前点状、块状的发展格局,横向看,贯穿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纵向看,连接主要沿海港口城市,并且不断向中亚、东盟延伸。这将改变中国区域发展版图,更多强调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有利于我国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一、“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

国际背景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走向分化的背景下。很多国家的经济可能面临困境,亟需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借此机会,将有利于几乎所有国家的中国战略、政策融入到“一带一路”和APEC中,实现共赢。

中国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作出了很多战略规划,包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印缅孟经济走廊战略、中巴经济走廊战略、东北亚经济整合战略等。这些战略中,每个都是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核心的,每个都是以中国的国家战略为基础的,每个都是符合亚太乃至亚欧几乎所有成员国的战略利益。

以APEC为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美国在APEC的话语权被削弱了,因此美国一直在推动要把中国规避在外的TPP。希望通过TPP的建设,在经济上孤立中国,用TPP替代APEC。而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中国力推亚太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就是要强化APEC的作用。因为APEC才更代表亚太利益,代表整个亚太的利益也就是代表中国的利益,中国的发展趋势和亚太深化合作是一致的。中国强化APEC同时能起到对冲美国TPP战略计划的作用。一旦欧亚大陆完成了经济整合,美国在亚太的力量必然被挤出,美国必然失去全球霸权,这也是全球性的战略博弈。

因此,上述这些战略,最终都可以统合到更广大的战略——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战略当中。如今,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战略由中国提出了两个符合大方向的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21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即“一带一路”。中国所有区域经济战略,都可以融入到上述两个战略当中。

基于中国的国家战略,基于当前世界发展大势,中国制定了“一带一路”倡议。虽然提出时间只有一年多,但已经获得包括亚太国家、中亚和欧洲国家的认可,中国要努力推动融合欧亚大陆甚至欧亚非大陆的经济整合,走互惠互利的发展共赢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涵盖东南亚经济整合、涵盖东北亚经济整合,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趋势。而21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则是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最终可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闭环。

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乃至欧亚大陆经济融合,这就是中国包容性发展战略,实现合作共赢是战略的中心思想,这也是中国最高国家战略的包容性体现。

国内背景

“一带一路”作为一项重要的中长期国家发展战略,其要解决中国过剩产能的市场、资源的获取、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及贸易主导这几个重要的战略问题。

1.中国的过剩产能的市场问题

过剩产能对经济的运行造成了很大的问题,中国传统的出口国较为单一和狭窄,美欧日占据出口的核心国位置,但这些传统的出口市场已经开拓得较为充分,增量空间已经不大,国内的过剩产能很难通过他们进行消化,在国内消费加速启动难以推进的情况下,通过“一带一路”来开辟新的出口市场是很好的抓手。中国不仅有过剩产能还有过剩外汇资产;而新兴市场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欠缺,中国利用积累的外汇储备作为拉动全球增长的资本金,同时通过资本输出带动消化过剩产能。

2.中国的资源获取问题

中国的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较高,这些资源主要通过沿海海路进入中国,渠道较为单一。中国与其他重要资源国的合作还不深入,经贸合作也未广泛有效的展开,使得资源方面的合作不稳定和牢固。“一带一路”新增了大量有效的陆路资源进入通道,对于资源获取的多样化十分重要。

3.中国的战略纵深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问题

我国的资源进入主要现还主要是通过沿海海路,而沿海直接暴露于外部威胁,在战时极为脆弱。我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也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的打击,整个中国会瞬时失去核心设施。在战略纵深更高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工业少,还有很大的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潜力,在战时受到的威胁也少,通过“一带一路”加大对西部的开发,将有利于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

4.区域经济的贸易主导权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而言,不仅能对冲掉美国主导的试图绕开孤立中国而推进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伙伴谈判),还能有机会在一带一路经贸中抢占全球贸易新规则制定权。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以国内外的港口为支点建设,推动各种规格的自贸协定谈判,在国内,特别是一旦上海自贸区试验成功后,就可以以上海(含宁波舟山)和泉州湄洲湾港的超级深水港为依托建设国际中转港,真正带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掌控国际贸易主导权,定价权和资源配置权。中国主动加速主导区域经济整合,提升自己的区域经济影响能力。

5.通路是“一带”的抓手

“一带一路”直击了中国的三个重要的战略问题,而通路、通航和通商则是“一带一路”解决战略问题的发力点。要解决中国的产能过剩,需要通盘考虑,如前所述,“一带一路”是系统性解决此问题的最好抓手,从现实来说,考虑到西部基础设施薄弱,为了更好的外联内呼,打通顺畅的交通动脉是第一位的,也符合“一带一路”的题义,即首先着手的必将是通路、通航。“一带”主要是从通路着手,通路所推进的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提升空间更大,其对接的是西部广阔的腹地,将在交通设施建设和油气管道建设上发力。(此部分内容参考微信号“一带一路进行时”:“一带一路”基本认知)

二、美国如何看待“一带一路”

1.美方对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意图的认知

美方看来,出于抗衡美国“亚太再平衡”等一系列考虑,中国提出陆海并进的“一带一路”倡议,一方面在战略空间上可以实现向西拓展,另一方面也能满足中国快速增长的能源资源进口需求及急迫的海上通道安全需求。

此外,中国在双边关系、地区及全球事务上拉拢俄罗斯,意在振兴欧亚地缘板块,在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打造“去美国化”的地区及全球秩序。

另外,作为2014年APEC轮值主席国,中国大力强调APEC的重要性,这是因为“美国近年来不太重视APEC,这让中国看到了一个机会”。

2.美方对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前景的认知

美方认为,中国实施“一带一路”不仅面临诸多机遇,也存在不少挑战。

在“一带”建设上

第一,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威胁“一带”建设。美国认为威胁“一带”建设的关键点在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随着美国及北约撤离阿富汗,阿现任政府瓦解,塔利班势力很可能卷土重来,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将威胁“一带”沿线的稳定。

同时,“一带”的西端是从海上连接能源运输通道的瓜达尔港和陆上连接中国的喀喇昆仑公路,两者均位于恐怖势力、极端势力和分裂势力集中的巴基斯坦境内,中国必须确保巴基斯坦政府能够有效打击恐怖组织、分裂及极端势力。

第二,中俄合作看似紧密实则“同床异梦”。尽管中俄在政治、军事、经济、能源等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呈现制度化趋势,然而双方在诸多领域仍存在分歧。

美方认为,“莫斯科吹嘘其与北京的伙伴关系,主要是为了向世界各国证明自己仍然是重要的,而中国则将这一伙伴关系视为安抚俄罗斯的一条低成本途径”。

第三,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比美国的“新丝绸之路”倡议更有资金优势。奥巴马第一任期内美国开始打造连接中亚和南亚的“新丝绸之路”倡议,然而迄今为止这一倡议在战略上牵制中俄、在军事上打击恐怖主义、在经济上控制中亚资源等一系列目标均未实现,同时“美国正在部署撤离阿富汗的方案”。

相比于美国,中国拥有大量的资金优势推动丝绸之路建设,“美国人通过追求实施宏大战略所未能获得的(对中亚资源)的控制权,中国却正在通过实行资本市场战略而实现”。

第四,多方参与是“一带”建设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在“一带”建设所涉及的跨国项目中,中国不应该仅仅诉诸于双边途径,而是应该通过多方参与实现“多渠道融资、多样化所有权”,加强中、俄、欧及相关国家与国际多边组织的合作,例如世界银行全球基础设施基金。

在“一路”建设上

第一,团结海外华人,扩大中国与东南亚合作基础。海外华人主要集中在“海上丝绸之路”所覆盖的东南亚地区,在当地的社会经济生产及财富分配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中国能够在“一路”建设中充分调动海外华人的积极性,并与相关国家能够在围绕搁置主权争议、共同开发海洋方面达成共识,则有助于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效果:

一是缓和围绕南海问题所造成的地区紧张局势,二是有利于维护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三是有助于在东盟、地区及中国间增强海上互联互通;四是打造双赢结果,有助于东盟实现其2015年东盟经济共同体目标。

第二,发展前景不甚明朗。美方认为,当前“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还处在概念阶段,中国并未提出具体的措施。从这一点来看,“一路”很难替代TPP的吸引力。

第三,中国在东海、南海日益强硬的维权维稳姿态对“一路”实施具有负面效应。

2013年以来,中国宣布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加剧与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对抗、与菲律宾在仁爱礁问题上对抗的强硬姿态、在南海加强军事和经济存在等一系列举动均表明,中国正逐步加快海上权益的扩张步伐。

中国与争端相关国家的政策都受到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美国也将进一步加强同越南、菲律宾、日本等国的军事安全联系。南海争端各方在各自政策上都很难让步,冲突呈现加剧趋势,这将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带来负面影响。(此部分内容参考微信号“智谷趋势”:美国是如何看待“一带一路”的,作者:龚婷)

三、国内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纵深解读

“一带一路”倡议将推动实体经济企稳,成为2015年“稳增长”的关键性国策之一。这一战略还将提升核心技术,引领中国重工业走向亚太乃至全球。

1.“一带一路”构建实体经济全球价值链

1)中国正与澳大利亚、韩国、斯里兰卡、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等进行区域贸易协定谈判,代表亚太经济一体化的亚太自贸区(FTAPP)谈判也提上议事日程。

2)2020年,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将释放64万亿元购买力,届时有望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进口市场和增长最快的进口市场。庞大的“中国市场”将成为引领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

3)“一带一路”得到沿线5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和参与,有机构估算,中国在“一带一路”上的总投资有望达到1.6万亿美元。在中国国内,多省市将“一带一路”纳入地方施政目标。

4)外管局日前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底,我国拥有的海外金融资产高达6.29万亿美元,对外金融负债4.49万亿美元,对外金融净资产1.8万亿美元。

5)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亚太自贸区”、“中美投资协定(BIT)”谈判的持续推进,我国资本的全球布局步伐将显著加快,我国很快就将拥有年输出3000亿美元资本的能力。

6)目前针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支持主要是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下一步相关部门将支持“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推出地方版丝路基金,并出资成立其他类型基金。

4)外管局日前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底,我国拥有的海外金融资产高达6.29万亿美元,对外金融负债4.49万亿美元,对外金融净资产1.8万亿美元。

5)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亚太自贸区”、“中美投资协定(BIT)”谈判的持续推进,我国资本的全球布局步伐将显著加快,我国很快就将拥有年输出3000亿美元资本的能力。

6)目前针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支持主要是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下一步相关部门将支持“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推出地方版丝路基金,并出资成立其他类型基金。(参考21实际经济报道:“一带一路”倡议纵深价值链分析)

2.“一带一路”将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在“一带一路”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很多地区积极参与,希望被纳入规划。但受益最大的将是西部地区,西部地区以及中部地区将藉此获得重大发展机遇。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先行的是跨越亚欧大陆的物流,国内很多城市都开行了到欧洲和中亚的货运列车。2013年之前仅有渝新欧班列,现在则有三大通道、多条班列,如蓉新欧班列、郑欧班列、义(乌)新欧班列。多数班列经新疆阿拉山口这个西部通道到哈萨克斯坦,再去往欧洲各地。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使很多西部省份及中部省份成为国际物流通道的节点,而在目前以海运为主的国际物流通道中,它们基本上是末梢。从末梢到节点的转变,将为中西部地区带来更多的物流、人流、资金以及产业。同时,由于它们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重要地位,它们在经济政策中将成为支柱力量,而不是支持对象,这将给它们带来更多的政策空间和发展机会。

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这种格局与沿海开放是有相当大的相关性的。沿海开放使东部地区成为物流通道和政策重心,因而积聚了资金和劳动力。

“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促进内陆开放,形成沿海开放与内陆开放并进的局面,这将有助于各区域更平衡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外贸,外贸只是起到激发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国内资金和劳动力的流动。因此,内陆开放的贸易规模不会像沿海开放那样大,但在它的激发下,区域经济再平衡的过程将大大加速。

东部地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前沿,它们也会受益于“一带一路”规划。但由于它们已经从沿海开放中长期受益,“一带一路”规划带给它们的增量会比较小。

中西部地区能够较大地受益于“一带一路”规划,是由于对外开放思路的转变。我们之前的对外开放思路偏重于沿海、偏重于与欧美交往,在这种思路下,中西部地区能够获得的机会比较少,例如,四个自贸园区试点都在沿海,因为沿海地区有地理优势和先发优势。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开辟了新的开放思路,必将创造新的局面。(参考欧阳觅剑:“一带一路”将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3.“一带一路”给哪些产业带来了投资机会?

“一带一路”倡议设想之一是通过合作投资推动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装备制造业出去,进而推进国内产能过剩行业到资源富集、市场需求大的国家建立生产基地,推动消化国内的过剩产能,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带给相关行业及企业巨大的发展机会,基建、高铁、核电、文化、旅游、贸易、金融等将首先获益。中国在这些领域有资金、有技术、有经验,相关行业及企业可以通过与政府合作、对外贸易、跨境并购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输出产品、技术、运营能力等,增加企业盈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而这些企业和项目将成为潜在的优质直接投资标的。

同时,面对如此庞大的投资规模和需求,单个国家或金融机构均无法满足,国际多边开发金融机构资金供应也比较有限,这将为我国各类金融机构创造出新的业务增长点,通过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此部分内容参考JIC投资观察:那些“一带一路”没有明说的投资机会)。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阳建强:城市体检如何把脉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