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蓝图:北京是世界的北京

2015-01-20 09:39 来源:《财经》杂志 作者:刘彦

北京、天津、河北这三个省市,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越来越紧密地绑在了一起。看上去,一个世界级的首都经济圈和创新圈、生态圈计划,将逐步梦圆。但在现实与未来理想之间,距离仍然遥远。现实层面,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交通、生态环保和产业转移将率先在2015年破题。

2014年12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国务院副总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张高丽在会上强调,加快推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转移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抓紧确定2015年重点工作清单。这也意味着,过去在规划、设计和讨论阶段的三省市协同发展,已经渐渐落到现实层面。

即便是即将落地的战略,在诸多层面虽有共识,其理想的视域,仍远非目前看到的现实。

即在这次三地协同发展推进会召开的一个月前,《财经》杂志主办的“《财经》年会2015:预测与战略”上,一场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研究部部长李善同、北京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天津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申小林和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杜立群之间展开的对话,就在这现实与理想的夹缝间,跳跃进行。

理想: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最高理想层面,北京不再是中国的北京,而是代表了中国大国地位崛起和经济整体能力上升标志的、世界的北京。京津冀成为一体,成为世界的创新之都、生态之都,更成为以北京为核心的城市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研究部部长李善同和北京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都分别很清晰地表达了这一主张。

李善同最认可“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概念。他认为这样比首都圈更好,因为这一概念特别强调北京的世界级影响力。中国在世界上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超过美国可能在2030年之前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已经成为各种流,比如说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动、物的流动的核心。这个核心既是中国的,也在世界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讲,北京、天津、河北,从产业上讲有很多互补的地方,而且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都存在。因此,这一概念“把中国今后在世界上的地位也说进去了”,更能反映现在中国的国家地位和地方定位。

京津冀协同发展,或者一体化发展,在国家战略里面到底怎么定位?杨开忠认为:(1)这个区域应该与国家崛起相适应,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首都圈;(2)这个区域应该打造成为我们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集合。具体来说,就是平衡南北方,带动北方地区发展,平衡南北方的一个集合;(3)把这个区域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区;(4)把这个区域打造成为国家区域治理现代化的首善区。区域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还可以从生态文明方向上有一个定位。

杨开忠强调,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提出的概念,也是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一个重要概念,要在这一框架下认识京津冀一体化和协同发展。

杨开忠说,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26号在北京考察时候强调,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创新驱动,把创新驱动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这个地区是我们国家创新人才、创新资源、创新能力最强的,特别是在知识的创新能力方面是最强的。所以,这次顶层设计,怎么千方百计地在创新驱动或者创新体系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前面讲了这个区域的定位,应该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创新中心区。没有这样一个创新的体制机制的大突破,是没法达到的。”

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杜立群则强调了共识和顶层设计的重要。他认为需要在四个方面齐头并进: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二是三地之间,包括中央在内,要凝聚一个这个地区发展的共识。必须把这个地区共同的利益凝聚起来,形成共同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整体应该形成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群,更多参与国际竞争。凝聚此一共识非常重要。三是目前面临的迫切问题是生态环境问题。在发展过程当中,要以生态优先作为整个地区发展的前提。四是加强整个制度的设计。五是京津冀地区非常广阔,周围之间的边界交叉也比较复杂,应该要突出重点。应该在一些重点的地区和重点的领域进行突破,把政策的集成用好。

李善同认为,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不是过去理解的简单的一体化。一体化是协同发展的内容和目标。而要实现协同发展,就必须得先实现几个一体化:比如机制和政策协调的一体化,基础设施的一体化,要素和产品市场的一体化,包括生态环境的一体化。

而杨开忠更强调在达到这一理想目标时的几个要素。他说,一体化最主要推进五个共同:一是要有共同的区域核心价值。现在地区差异很大,共识要取得也很难,如果没有一定的共识和区域共同的核心价值理念,“我们要成为一个圈子的人就难了”。二是要有共同的区域制度。包括区域的社会制度,共同的区域政府执政方式,共同的区域市场制度。三是共同的区域基础设施。四是共同的区域的公共服务,尤其是基本的公共服务要均等化。

理想固然高远,但现实层面,实施起来则面临重重障碍,首先的一个问题,就是城市群之间的不配套。

李善同说,长三角城市群的基础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和县的一体化发展,而北京的条件就差得太远了。上海周围有19个国家级别的百强县,但出去北京以后是什么呢,是20个国家贫困区。“这种断崖式的落差,跟长三角、珠三角都很不一样。但这并不是北京的原因,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原因。”

除了北京和周边的经济差距比较大以外,作为城市群来讲,跟长三角也很不一样。长三角是“无缝连接”。但是从北京往外走,特别是河北,就是一大片农村。所以,各种城市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经济发展都搭配不如长三角那么好。

杨开忠则坦率地说,“这个地区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一个区三个世界。”一个区是京津冀这个区,北京、天津、河北唐山,人均GDP已经超过了国家或地区的门槛的水平。但北京周边有19个国家级贫困县。如果考虑到河北省,省级贫困县的数量是将近70个。“第三世界”在河北,河北的落后是北京拥堵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北京中心城区三甲以上的医院,22%的病人来自于河北。“假如河北发达一点,北京是不是就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所以,让河北发展得更快是非常重要的。”

李善同说,更具体来说,京津冀发展中要特别重视石家庄作为一个落后省会城市的发展带头作用。“石家庄的发展,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对整个省的带动力是不太够的。所以,要想把整个京津冀地区搞好,石家庄这个城市需要进一步发展。作为一个城市集群来讲,河北省,特别是石家庄,怎么提升它的功能,对河北省的发展非常重要。”他说。

1/212>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