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董红梅: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取得成效

2023-06-09 13:50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作者:记者 贾倩

8日,在2023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文化遗产保护分论坛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一级巡视员董红梅介绍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成效。

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视察了河北省骆驼湾村、陕西省杨家沟村等8个中国传统村落,并对传统村落保护有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要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村落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守护中华农耕文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初心使命,从2012年开始,会同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实施了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被列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在保护过程中,中国坚持“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的原则,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体系,8155个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并实施挂牌保护。在10个市州、75个县区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保护了53.9万栋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传承发展了4789项省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和价值最丰富、保护最完整、活态传承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守住了中华农耕文明的“根”与“魂”。

在保护的过程中,注重地域特色,尊重文化差异,把挖掘原生态村居风貌和引入现代元素结合起来,积极引导设计下乡,发挥乡村建设工匠作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8155个中国传统村落中,100%的村民实现了住房安全有保障,96%的村落实现了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61%的农户日常可使用热水淋浴,58%的农户用上了水冲厕所,39%的农户用上了燃气。居住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设施的便利化现代化,让原住民留村、新乡贤回村、新村民进村,传统村落焕发出勃勃生机。在一代代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传统村落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从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到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从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到巧夺天工的农业景观;从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到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从耕读传家、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都在传统村落里有形传递、活态延绵。古村新韵,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的传统村落,已经成为农村居民的幸福家园和城市居民的心之向往。

在中宣部的支持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拍摄了以传统村落为背景的10集纪录片《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在央视和海外129个国家播出,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此外,还会同中宣部、中央网信办举办“传统村落万里行”等系列宣传活动,网络参与和阅读量达到7.5亿人次,凝聚起全社会共同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建设了面向公众开放的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实现了8155个中国传统村落的基础信息全覆盖;建设了902个传统村落的数字博物馆,让大家足不出户,实现网络全景漫游。

下一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为目标,强化传统村落保护顶层设计,坚持“村民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助力”,让每一个传统村落都成为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让中华千年农耕文明彰显新时代的魅力和风采,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文化支撑。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